道德经万物之根(道德经天地不仁)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构建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神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在上文品读了“《道德经》: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文中讲到老子对“道”提出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认为这个“道”,是客观存在的,它无所不在无边无际,用之不尽,使之不竭。
二是认为这个“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由道而生。
三是认为这个“道”,是在天帝之先产生的。冥冥之中否定了西方提出的上帝,否定了上帝是作为造物主的资格,否定了神学的存在,真正把哲学推到了至高点。
本文继续品读第五章“多言数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chú)狗:是用稻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祭祀完就扔掉或烧掉。
老子认为天地之道,没有恶也没有善,天地对待万事万物,就如人们对刍狗一样,没有特别的爱也没有特别的恶。
而圣人也应效仿天地之道,把百姓看做刍狗,坚持一视同仁。
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并非说要把百姓当做刍狗看,而是要以一颗无私也需求的状态,来对待百姓,让百姓做该做的事情就好。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tuó yuè):古代的风箱。
天地之间就像是大凤箱,中间虽然是空的,到却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它的仁爱就像这凤箱里的气,在一呼一吸中循环运动,没有穷竭之时。
老子是说,这天地之间的仁爱,就像大风箱里的风,看似里面是空的,但摇动之时,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风产生,就像促进着万物的激情和力量。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古代中和冲都有相近的含义,这里说的中就是中空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无的意思。
老子最后这句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道的这种状态,不需要说太多,解释太多也没用,不如保持中空。
天地之间的好与坏都没必要说太多,说多了也不是人人能明白,最后话说尽了还自讨没趣,还不如守住中空,顺其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