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聂之眼在哪个位置(格聂之眼还是要修栈道)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你听说过“格聂之眼”吗?
今年6月,丁真家乡的著名景点“格聂之眼”曾因规划修建游人栈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在被网友质疑后,四川甘孜州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子山管委会)叫停了栈道修建,拆除已建局部设施,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
而时隔近4个月后,10月7日,海子山管委会发布公告称,通过多方渠道,充分征求并采纳热心网民、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合理化意见建议,综合考量评估后,最终形成三套“格聂之眼”栈道建设方案,供大众投票评选。
不少网友纳闷,拆掉的栈道怎么又要建了?这次的建设方案又有什么不同呢?栈道建设真的有利于游客的观赏体验吗?“格聂之眼”栈道建设被再度提上日程,而其背后的争议也再次浮现。
拆掉的栈道,怎么又要建了?
格聂之眼,藏语名为“格聂仙”,位于理塘县格聂镇乃干纳托草原,面积约7.5亩,海拔3900米,距通村公路约300米,为当地高寒草原中面积和储水量都较小的季节性湖泊。由于该湖泊造型奇特,湖中按地形圈层长有水草,高空俯瞰之下,犹如晶莹剔透的眼眸,被誉为“通往天堂的眼睛”。
格聂之眼,被誉为“通往天堂的眼睛”。 视觉中国 图
今年6月15日,有网民发现“格聂之眼”周围修了一处人工栈道,于是发帖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栈道修建虽然可以规范和方便游人游览,但其本身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栈道建成后对现场景观摄影特别是航拍取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对现有栈道等设施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优化提升后再行建设。
今年6月15日,有网民发现“格聂之眼”周围修了一处人工栈道,于是发帖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
6月15日晚,海子山管委会对网民的合理化建议,紧急做出了“四项决定”:自6月16日起,立即停止“格聂之眼”栈道设施修建;立即拆除现已建成的局部设施,在两天之内全部完成;立即清除覆土、恢复草皮,实行生态保育;立即启动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设计方案优化提升工作。
而在做出拆除栈道决定的同时,海子山管委会还发布了《关于征集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优化方案的通告》,表示愿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QQ、新闻媒体等线上平台和组织专家考察、座谈、征询等线下活动,充分征求并采纳热心网民、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合理化意见建议。
10月7日,经过近四个月的综合考量评估后,三套“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方案最终形成,海子山管委会在格聂神山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格聂神山旅游”上发起了投票,邀请网友们在三套方案中选出最“中意”的一个。截止到10月11日,记者看到已有上千人参与投票。
10月7日,海子山管委会在格聂神山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格聂神山旅游”上发起了投票,投票截止到10月15日0时。 格聂神山旅游 图
三个方案,一定要选一个吗?
虽然叫“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优化方案”,记者注意到,这三套方案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栈道建设展开,并且根据距离“格聂之眼”的远近程度,分为 “近距离体验”、“中距离观光”和“远距离观赏”。
而自投票启动以来,网友们对于三套方案褒贬不一,反对修建栈道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据介绍,方案一“近距离体验”通过环线组织,让游客融入草原,不但能清晰地看到“格聂之眼”,还能拥有水体倒影雪山的最佳观赏点。该方案参考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核心景点大棱镜栈道,采用木质材质、可拆卸、能降解、环保性能好,而缺点是因为近距离体验,游道始终对航拍有一定干扰;方案二“中距离观光”在乃干纳托台地边缘的林边设置高架树颠栈道,在远离水体处设置观景塔,中距离观赏“格聂之眼”,但因观景塔接待量有限,需限制人流;方案三“远距离观赏”在台地峡谷东侧设游道及观景台,远距离多角度观赏格聂之眼,而乃干纳托格聂之眼台地暂不开放,暂不再设游道,保持现状,封闭保护。
方案一“近距离体验”。
方案二“中距离观光”
前两个方案的共同点是,栈道所铺设的位置都在乃干纳托台地上,距离“格聂之眼”较近。因此在许多网友看来,人造栈道的植入,不但破坏了‘格聂之眼’开阔壮美的高山草甸风貌,对当地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也会带来影响。还有网友指出,“近距离体验”的方案和当初6月被拆掉的方案如出一辙,已经被“否决”的方案怎么又出现在了选项里?
对此,记者向海子山管委会进行了求证。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承认,“近距离体验”就是之前实施过的方案。但当记者追问为什么还要放在选项里时,管委会工作人员回答让人有些困惑,“这个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也不能说第三个方案绝对好,第一个方案就绝对不好,对吧?”
管委会工作人员特意向记者介绍,与前两个方案相比,“远距离观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为观景台距离“格聂之眼”有1.5公里之远,处在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之外,不存在建设违规的问题,还可以保证“格聂之眼”整体观赏效果,规范有序的游览行为。
方案三“远距离观赏”
但是一些网友指出,该方案仍然存在弊端,尤其是“格聂之眼”地处高原,天气晴雨不定,玻璃观景台易滑,或存在安全隐患。还有人觉得都市摩天大楼常用的玻璃材料放在格聂的天然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方案设计浮夸,破坏了自然之美。
方案三“远距离观赏”的玻璃观景台
虽然从目前的投票情况来看,70%以上的网友都选择了“远距离设观景台”方案,但让人充满疑虑的是,在这样的“三选一”投票机制下,到底是“勉强之选”,还是真的“最中意的方案”?
“目前三套方案,我都不满意,但是公布的投票方式很不合理,只能三选一,还有第一个方案6月份已经被叫停了,为什么又被拿上来选择?”网友“斜阳下微笑”说。
“网友又不是专业的,为什么要让网友来投票。而且为什么没有‘不修建,保持原生态’的选项?这个锅,网友不背。”网友KKids说。
采访中,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起投票是为了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行性,但主动权还是在管委会手上。
为什么一定要修栈道?
不得不说,海子山管委会给出的三个方案,在设计上有些许的不同,但所指向的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修栈道。
而这也是整个事件中问题的焦点: 为什么就一定要修建栈道,不能保持原生态的样子吗?
在10月7日发布的投票公告中,海子山管委会针对建造栈道的目的做了一个简要的解释。公告称,“格聂之眼”所在位置为三角台地,区域面积较小,为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游客承载量较小,生态脆弱,栈道建设是为了保护高寒草原,规范和引导游客行为,实施有效的旅游管理和环境保护,减少无序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规避环境风险。
另外,“格聂之眼”目前为自然状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建设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广大游客希望景区能够完善基本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方便游客游览,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游览安全,满足基本需求。
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到访格聂景区的游客达到了5717人。而除了“格聂之眼”之外,整个格聂神山景区内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比如虎皮坝、老冷古寺等等。持续增长游客数量也为管理带来了压力。
2019年5月,一组自驾车队在穿越格聂南线时,擅自将车辆直接从草原上开到格聂之眼湖边,严重破坏了“格聂之眼”周边生态,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2019年,一支越野车队在景点“格聂之眼”驾车绕圈碾压,植被遭破坏。 视频截图
“网上有一些传言,说我们景区栈道修好后,就会开始收费,这是不真实的。我们景区从201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收费,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收。”管委会工作人员强调道。
然而,对于“修建栈道”是否就是解决景区管理问题唯一的方法,许多网友认为海子山管委会仍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空开透明的环境评估报告。一些网友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
“其实‘格聂之眼’这个景观比较特殊,它是一个季节性湖泊。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上半年来看的话,它是干涸的,只有进入8月份之后慢慢才会有水,再考虑到旅游的淡旺季,整个景点的观赏期可能不足半年。这样的话,我们真的有必要去造一个这么大的观景台和游览栈道吗?”
“格聂之眼”是一个季节性湖泊,整个景点的观赏期可能不足半年。 视觉中国 图,红星新闻 张直 拍摄
“我认为,与其修建使用率不足半年的景观栈道,还不如做好观光限流工作,比如采取预约制,限制每日进入的人流量;仅允许游客走路或者骑马进入,严格禁止汽车进入碾压草甸等等。另外,如果真的想为发展旅游做一些建设的话,还不如把当地的乡村小路硬化做好,听一些志愿者说,每次大雨冲毁了道路都是靠当地村民手扛肩背去维修。”网友刘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7月,刘女士看到“格聂之眼”周边不知为何被人用绿色的塑料布围了起来。 刘女士 图
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高原生态保护志愿者,今年7月出于专业兴趣,来到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一睹“格聂之眼”的风采。然而在现场,她看到“格聂之眼”的大半边不知为何被人用绿色的塑料布围了起来。
“在‘格聂之眼’附近,我看到了许多土拨鼠、野兔,还有岩羊等等,牧民们还在这里放牧。栈道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牧民的生活和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带来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格聂之眼”?
在反对的声音中,有人质疑“格聂之眼”栈道修建是否触及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红线?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四川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然而记者注意到,“格聂之眼”虽然是由海子山管委会管辖的格聂神山景区内的一处微景点,但据海子山管委会公布的一则视频显示,“格聂之眼”所在的位置处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之外,既不涉及生态红线,也不涉及农业红线。
据海子山管委会公布的视频显示,“格聂之眼”所在的位置处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之外。 视频截图
“其实从规划的角度看,能不能修栈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依法办事,按照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来判断它到底合不合规,违不违法。但做得科学不科学,这可能就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一些价值观和立场的判断,而这就带来了争论的空间。”
“而美不美,与自然和不和谐,这又涉及到设计层面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邬东璠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的确,此次事件中,除了法律和科学层面上的诸多争议外,网友们在“人工栈道破坏自然美感”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方案三“远距离观赏”已经远离了目的地,许多网友仍然难以接受——“格聂之眼的美就在于它的天然、辽阔和纯净”,“不动就是最好的保护”,“任何人工建筑都是对景区的破坏”……
“现在的年轻人审美提高了,他们希望到一些小众的地方,看到更原真的东西。所以对于一些后发的旅游地来说,真的应该更慎重地去做旅游开发,不要盲目地模仿所谓的成功模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另外在设计上,我们确实也可以更优化一些,将设计美感与自然融合得更好。”
“所以或许这是一件好事,管理者可以好好思考,如何适应现代的需求。”邬东璠说。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施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