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方戏推剧三请樊梨花(传统调腔艺术邂逅青春改编)

安徽地方戏推剧三请樊梨花(传统调腔艺术邂逅青春改编)(1)

初唐时期西凉军队入侵,守将临阵降敌,薛仁贵率兵火速前去救援。经一番博弈,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与樊梨花结为夫妻,发生了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波折之后,最终是夫妻和好的喜剧收尾……这个故事选自经典戏曲《三请樊梨花》,越剧、京剧、绍剧等都有各自演绎。

而最近,这个经典剧目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调腔青春版轻喜剧《三请樊梨花》在新昌县文化中心首演,整场演出下来,观众掌声欢笑声不断。

调腔的喜剧化改编 网络语言成亮点

台幕徐徐拉开,年轻的樊梨花精气神十足的亮相引得观众一阵欢呼。故事基本按照《三请樊梨花》原本的故事陆续呈现,起承转合的节奏更加简洁明快。演出时间由原本2小时40分钟压缩到2小时15分钟。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观众的“笑”贯穿全场。有的笑得人仰马翻,有的一边笑一边禁不住连连拍手。

原来新昌调腔剧团对《三请樊梨花》的剧本进行了改编,恰到好处地融入很多笑料,音乐也随之以欢快、跳跃的风格呈现。“‘好看好玩,有情有趣’这八个字是我改编剧本的初衷,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大体符合。”该剧导演兼编剧陈伟龙告诉记者。

当你听到“心灵鸡汤”“爽歪歪”“剩女”等网络词语出现在戏曲舞台上,请不要惊讶。这是陈伟龙自去年上半年开始精心策划的“密谋”。他将《三请樊梨花》改编成调腔轻喜剧。放大传统剧本中的喜剧部分,大胆加入现代化台词、网络用语,并引入各类声腔、民间小调,譬如绍剧声腔,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传统戏曲熟悉的情境中突然加入现代化元素,会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让观众新奇之余觉得有趣。”陈伟龙告诉记者自己如此改编的初衷。在传统文化改编这件事上,业内外常常褒贬不一,多种声音并存。而此次演出邀请的国家“非遗”传承人章华琴等业内前辈,均对调腔轻喜剧式的演绎方式点赞连连。事实上,古代戏曲表演里就有“插科打诨”的说法,演员在演出中“乱入”精彩内容,引得观众捧腹。

安徽地方戏推剧三请樊梨花(传统调腔艺术邂逅青春改编)(2)

“新生代”挑起大梁 变身时尚轻喜剧

风趣的网络词语,新编的精彩剧情,如此“画风”由年轻演员来演绎,更能体现时尚感。此次在《三请樊梨花》中担纲主演的潘佳钰、陈涛,均是新生代力量。尤其是饰演樊梨花的95后演员潘佳钰,从小苦练调腔基本功。这次是她首次作为主角参演剧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彩排,站在台上的潘佳钰自信满满。

台上的一个眼神、一句念白……处处细节皆是刻苦训练的成果。唱腔、步法、手势、身段都在排练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力求舞台呈现更加完美。好几次,演员们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地排练。

薛丁山与樊梨花首次会面一场戏,白杆长枪对上绣绒梨花刀,你来我往配合默契,动作流畅优美。樊梨花大战杨藩的戏份是剧中重头戏,两人大战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舞台表现恍如让人置身战场,潘佳钰扎实武术功底也展露无遗。薛丁山在哭灵的一场戏中,陈涛使出行云流水般的甩发功,引得观众频频喝彩。记者了解到,《三请樊梨花》其中诸多动作戏编排,出自知名戏曲演员安丽娜。

“排练必然有辛苦的地方,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得到认可,自己也是挺开心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一些技能得到提升,也增强了自信。”潘佳钰说道。而这些也正是新昌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策划排练《三请樊梨花》的初衷、愿景。中心主任王莺认为,多给青年演员机会,把他们“推”到台前,“推”到聚光灯下,起到有效的锻炼效果,这样才能为调腔培养更多年轻的优秀人才。此外,新编剧本是古老剧种嫁接当下的一座桥梁,特别为更多年轻人了解调腔、欣赏调腔,提供了上佳的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