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海岸最南一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于12月27日发布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相比上一份同名规划,新文件规划期少了7年。回头再看看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发现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说主要目标已达成,但诸如交通、产业等核心指标,现实与规划均有较大出入。

前后两个规划三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在过去12年发展表现不一,总体是越往南越亮眼。在新规划中,江苏沿海整体趋于南向靠近长三角核心区,即“三纵发展轴”;与此同时,三地分头横向发展也是重头戏:除了三横通道之外,还包括江海、河海、陆海三大片区。相比纵向往南的轴线,三条横向往西的轴线,尤其北部严重缺乏增长空间及想象力。

过去数十年,相较于其他东部省份沿海区域,江苏沿海发展水平与“苏大强”整体实力严重不符。值得欣喜的是,江苏沿海地区对外通道开始出圈并将逐渐完善,在这些通道加持之下,三地有了较为宽裕的进退空间。如今新兴产业肇兴之势渐起,江苏沿海三市“靠海不吃海、靠海难吃海”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海南西海岸最南一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1)

-1-江苏沿海区域 堪称“东部洼地”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万,GDP总量19266.76亿元。相比12年前,三市GDP翻了两番,但是人口外流了60余万。

江苏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南通、盐城、连云港GDP分别为2510.13亿元、1603.26亿元、750.10亿元,人口分别为763.72万、811.71万、488.25万。2020年,三地GDP分别为10036.31亿元、5953.38亿元、3277.07亿元,常住人口分别为772.80万、671.06万、460.10万。

真实的数字能够说明一切。南通GDP翻了两番强势进入万亿俱乐部,人口逆势微涨;盐城GDP涨幅低于南通,人口却是减少近两成;基础薄弱的连云港经济增长速度尚可——如果要评价江苏沿海区域整体状况,相比经济数据,人口数据更有说服力。过去十来年,南通“小步快跑”、盐城“磕磕绊绊”、连云港仿佛被时间遗忘了。

不同发展成色折射了不同的区域环境。哪怕是南通,跟苏锡相比也有些许暗淡。改革开放之初,南通GDP曾领先无锡,一度只差苏州2亿多元。但去年南通经济总量只有苏州的一半左右,只有无锡八成多一点。

整体而言,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全省经济规模和效益水平不相匹配。江苏沿海区域以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仅创造了不足全省两成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

江苏沿海区域大体的数据和概况说完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相较于其他东部省份沿海城市,江苏沿海区域为何“抱着金饭碗也吃不好饭”,二是南通、盐城、连云港这三个沿海城市能否连珠成串、抱团发展,它们的区域突围方向何在?

海南西海岸最南一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

同为沿海城市,江苏沿海三市与宁波、青岛差距巨大(2020年数据)

-2-港口“内耗外困” 三市靠海难吃海

说苏东三市“抱着金饭碗”并非没有依据。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主轴线交汇地带,区位优势独特。江苏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滨海湿地占全国的18%,沿海滩涂约占全国的1/4,但沿海地区经济产出效益相对偏低,地均GDP和人均GDP只有全省55%和81%,堪称东部沿海“洼地”。

沿海城市最大的“优势”是海港,南通、盐城、连云港都有重点开发建设的港口群,不过三地的港口特色不鲜明,追求大而全,而且已整合港口体量相对较小、市场占比不高,与现代化港口相匹配的高端航运、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严重不足。这些港口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以传统 的货物装卸、仓储、转运为主,缺乏衍生增值服务。

江苏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煤炭运输成为沿海港口最重要货源。然而电网的完善与连云港核电站的建成,使得苏北沿海能源供应问题得到改善,功能单一的煤港就丧失了存在价值。此外江苏沿海港口功能重合,设施建设重复,内部消耗严重。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内部同质化竞争之外,还有临港之间的无序化竞争。比如,盐城大丰港与连云港港货源主要是徐州、淮安和宿迁,竞争尤为激烈;连云港港与盐城射阳港都在争夺来自华北的煤炭;陈家港港、滨海港都把为盐城当地运煤业务作为港口主营。

总体而言,江苏沿江港口此前的建设,一是不考虑相同腹地货源供应,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各地区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建设具有类似功能码头,导致货源同质化,进而竞争激烈。二是理论上大港口之间的合理距离应在200公里以上,但连云港港与山东日照港距离仅为121.4公里,经济腹地大范围相互重叠,共同争夺陇海线上货物和集装箱。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连云港、盐城货物吞吐量分别为24949万吨、10016万吨,连云港在全国港口中排名接近20位,盐城排位更靠后。如果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连云港461万TEU(标准货柜)、盐城33万TEU的数量也不突出。港口间无序同质的竞争削弱了江苏沿海港口对外竞争力,“囚徒困境”因而出现。

于是,南通继续选择用脚投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南通提出要打造‘北上海’,实际上就是要成为江苏沿海龙头城市,打造成苏中、苏北入海口的集聚性功能型城市。”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认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建成后,还将跟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共同组成“东方大港”。

海南西海岸最南一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3)

-3-规划分工明确 利好有厚有薄

盐城和连云港想必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南通一直往南在靠。在最新版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里,整体向南成为主旋律。规划提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苏南地区一体化步伐,促进跨江融合,吸引要素资源跨江北上,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具体来讲,最得利的自然还是南通。规划提出打造三大片区,南通属“江海联动区”——江海门户南通以建设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为重点,打造“江出海、海进江”双向联通枢纽。目前江苏约八成集装箱生成量需通过陆路运至省外出海,可建深水大港的通州湾能补上江苏“江强海弱、核心港口缺失”短板。而这将使连云港和盐城港口的竞争力被再次削弱。

规划还提出(南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成为其功能拓展、科创产业协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些举措都是过去多年南通一直在做的事情,在过江通道及高铁建设步伐加快后,通沪融合只会越来越紧密。

反观连云港所在的陆海联动区、盐城所在的河海联动区,就没有南通如此多的利好了。先来看连云港。规划提出,(连云港)加强与陇海沿线地区协同,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不过,以目前连云港的孱弱之势很难向内辐射。

规划还提出,推动连云港海港、 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联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建设成陆海通道战略枢纽。在双循环经济下,这个构想恐怕暂时难以实现。“河海联动区”则是盐城加强与沿淮城市产业合作,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引领带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加速发展。但在徐州“光环”下,盐城也是力有未逮。

从目前的态势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江苏沿江区域发展的核心要义,三地也是齐刷刷地望着南面。只不过,“全面接轨上海和苏南地区”主要是南通的任务;“增强对苏北和皖北地区辐射带动”成了盐城和连云港的“包袱”;“加快沿海三市一体化进程”则需要三市共同“进步”。

海南西海岸最南一个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4)

常住人口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苏北区域要抓住机遇“产业留人”

-4-寄望海上风电 苏北靠海吃海

江苏沿海三市能否抱团发展、串珠成线?至少目前看来,并不现实。地级市南通出于城市级别和区位考虑,其在功能定位上最理想的选择是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或副都,由此,其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和对外辐射方面则先天不足。如果沿江“带头大哥”也是如此,那么期待三市“共进退”就是缘木求鱼。事实上,南通正加速融入上海和苏南,并提出“追赶苏南”的口号。

那么三市该如何将一体化进行下去?业界观点是,鉴于产业趋同现象,江苏沿海可根据各自优势,调整产业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产业。从整体产业基础来看,盐城可借助汽车产业优势,向汽车设计创新等上游和汽车营销策划等下游产业延展;南通在传统船舶制造基础上,发展现代海工装备制造;而拥有西游记相关IP的连云港可创新形式发挥旅游产业优势。

从海洋经济来看,沿海三市产业特色与聚集程度不一样,比如连云港以海水养殖、海洋旅游、物流运输、生物制药、风能设备等产业见长;盐城则集中在新能源、捕捞和湿地旅游;而南通擅长船舶装备、养殖业等方面。南高北低格局明显,且趋势是强者愈强——强强联合容易,弱强融合则困难。

新版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提出“三市一体化”,这个一体化从目前来看只是体现在交通建设、港口协调、污染防治上。从产业融合角度讲,新兴产业才是江苏沿海经济抱团崛起的希望所在,这也是规划重点突出的部分。规划提出“统筹建设海上风电、沿海LNG接收、煤炭中转储运、核电基地;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

对于盐城和连云港来说,海岸线和港口是谁也夺不走的资源。碳中和背景下,两地大有可为。盐城风电装机容量78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98万千瓦,占全国三成。十四五盐城规划902万千瓦近海和240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连云港则继续死磕能源:煤炭中转储备基地、抽水蓄能电站、石油储备库、连仪原油管道和连徐成品油管道、田湾核电续建项目……

总体而言南通是铁了心往南,江海双向通道构想美妙,无暇且无力顾及沿海北邻;对于盐城来说,除了升级传统产业,擦亮风电招牌外,可利用部分县市邻近上海大都市圈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横向“河海联动区”则以补交通短板为主;连云港搞好旅游、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提升港口能级、做好能源文章以免积重难返,至于对“陆海联动区”的辐射带动只能徐徐图之。

参考资料:

江苏省年鉴、十四五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万亿GDP新军”南通的“向南之心”.中国经营报

江苏沿海港口联动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

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探析.李晓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