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

一首烟花易冷,伽蓝往事,带来了一个传奇。北魏乱世,将军出战,女子苦等将军十余年,之后落发为尼。待将军归来,寻至女子出家的寺院,却得知她早已离世。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洛阳伽蓝记》这个名字浮现于脑中。其实书中并无这个故事的记载,但其他故事的荡气回肠、血雨腥风让人不忍释卷。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1)

作者杨炫之,北魏散文家,曾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529)官奉朝请,见过洛阳极盛时期。时隔二十年,在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又经过洛阳,见永熙(公元532~534)兵乱之后,一千多座佛寺大多已成废墟的景象,物非人非,深有所感,“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顿生黍离之悲。于是撰写《洛阳伽蓝记》,尽可能留下洛阳极盛时的一点印迹。

《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并称北魏双壁,都是以山川名胜为纲而旁及人文的地理撰述。《水经注》主要描写自然河山,《洛阳伽蓝记》记各种寺院建筑,因讲述不少北魏王朝的故事,又被称为拓跋别史。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2)

讲述首先是从一座座寺庙开始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卷徐徐展开,千万条里巷,星罗棋布的佛家寺院。有的寺院是歌舞升平的景象,有的寺院背后隐藏着阴谋和血腥。这些文字记录了一个久远且不复存在的城市,就像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各种用想象搭起来的城市。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之口写威尼斯:“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它”。当我们通过文字在想象各种寺塔的时候,已经逐渐看不清并失去它们。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3)

消失在大火中的永宁寺

永宁寺规模巨大,烜赫一时。这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公元516),太后胡氏所建。当时胡太后权倾朝野,因笃信佛教,倡立永宁寺,自然与一般佛寺不同。其规制属于顶级,九层浮图,高达九十余丈,总高离地千余尺。据说离洛阳百里之外,都能远远地看见这个恢宏的庙宇。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4)

不仅外观宏伟,内部装饰华美,雕梁画栋,摆设各种金像。九层浮图上每一层都悬挂金铎,夜晚高风吹起,金声玉振,十几里之外都能听到。

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当年有一个来自西域名为菩提达摩的僧人,见到永宁寺后,叹为观止,感慨一百五十年来都没有遇到这样臻至极佛境界的寺庙。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5)

然而,古时的走向常常是盛极必衰。接踵而至的是权力争夺与战乱。公元528年,孝明帝想指使太原王尔朱荣杀死胡太后的情夫郑俨,胡太后便毒杀了孝明帝,立孝文帝的曾孙元钊为皇帝。尔朱荣拒绝诏令,集兵谋权,立孝文帝之侄元勰之子元子攸为北魏孝庄帝,成功掌控朝政大权。孝庄帝的堂兄元颢,进攻洛阳,自立为王,并给庄宗写信道出尔朱荣的狼子野心。

且尔朱荣不臣之迹,暴于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卿乃明白,疑于必然,托命豺狼,委身虎口。弃亲助贼,兄弟寻戈。假获民地,本是荣物,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然而兵败,元颢在逃奔萧衍的路上被杀。孝庄帝不愿做尔朱荣的笼中之鸟,于是在明光殿设计亲手杀了尔朱荣。之后起兵抗争,最终还是败给了尔朱兆,被囚禁于寺门楼上。

到了十二月,庄帝患上风寒,连求一条头巾御寒都不得。

锁帝于寺门楼上。时十二月,帝患寒,随兆乞头巾,兆不与。遂囚帝还晋阳,缢于三级寺。帝临崩礼佛,愿不为国王。又作五言曰:“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临死之前真心向佛,但愿了却所有恩怨,来世不愿再为国王。

永熙三年二月(公元534),永宁寺从第八层塔开始起火,当时雷雨交加,霰雪杂下,然而火势却越加凶猛,出动了一千多羽林兵救火也无用。京中的百姓都来观火,悲凉之感弥漫京城。这火绵延三月不灭,一年后周围还有余烟。

火起,一切皆灭。如今只留有永宁寺的地基以及保存于博物馆的残像。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6)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7)

从佛寺看北魏伎乐之盛

《洛阳伽蓝记》虽是一本记录洛阳佛教寺庙的历史地理名著,但是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当代学者杨勇在校注洛阳珈蓝记一书的自序中认为这书虽已记录各种寺庙为名,但是实际上是叙述北魏之史记,上自太和,下至永熙,四十年间的风貌。

伎乐是我国汉代以来源自民间又进入宫廷的俗乐的代称,也叫做散乐百戏,它还包括幻术以杂技等各种表演,以音乐来贯穿。洛阳伽蓝记中对此记载很多,五卷中除卷五城北外,各卷均有描写,城内有经常举办各种戏法表演的景乐寺、长秋寺,城南有景明寺、城西有西域僧人建立的法云寺等。城西卷还介绍了乐器制作者和艺人聚居的调音和乐律二里,天下高手都出自这里。

至于六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以是尼寺,丈夫不得入。得往观者,以为至天堂。奇禽怪兽,舞抃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睛迷。—景乐寺百戏场景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8)

书中不仅对音乐戏法有记载,对于演奏家也进行了记录。对研究演奏发展史很有参考价值。有一位当时的演奏大家,田僧超,善于吹笳,尤其擅长《壮士歌》。他以音会友,得到了将军崔延伯的友谊,仿佛伯牙子期之谊。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贼帅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之旰食,诏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

崔延伯每次出阵,都有田僧超奏乐,士气大盛。两年间捷报无数。后来丑奴重金使人射死田僧超,崔延伯悲痛欲绝,不小心被流箭射杀。五万军一夕溃散。正应了《壮士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佛寺背后的中国志怪文化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寺院背景时,提及不少志怪故事。

比如平等寺。寺门外的金佛像出现过三次流泪的现象,是在尔朱荣谋权立孝庄帝的时期,异象显示北魏政局的动荡不安。与永宁寺篇可以合读。

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曰佛汗。更换以它棉,俄然复湿,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死亡涂地。

比如崇真寺。孝明帝时期,和尚惠嶷死而复生,讲述他在地狱中目睹五位和尚与阎王争论佛法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世人对学佛修行的态度。

中国志怪文化出现很早,有不少作品也记录了这些前人的想象,寄与了当时人们的心愿与诉求。《山海经》、《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都属于志怪文化,人们将隐秘通过故事表达出来,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且中国志怪文化流传到日本,吸收进日本文化里。日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志怪文化来源于中国,比如姑获鸟、天狗等。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9)

结语

北魏洛阳极盛时,总计一千三百多座寺院,星罗棋布,各有特色。然而,当年繁华转头空,仅留一片残骸供后人想象与怀念。

世人总是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消逝,一次又一次的忘却。我们能做的,唯有在时间长河中留下一些什么,来铭记那些终将会逝去的东西。

洛阳伽蓝记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伽蓝寺里听雨声(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