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能后悔吗(陪读妈妈别焦虑)

近日,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来了一位40岁的女性,来寻求帮助的原因是,即将高考的孩子出现厌学,常对她发脾气,她经常感到崩溃,情绪也变得低落,因为孩子的事情常常自责内疚,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经询问患者,发现她目前患有抑郁的症状,达到了需要服药以及心理治疗的程度同时她也透露,为了能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安心的学习,自己辞掉了工作,在家陪读和照顾家人的生活,现在却是与老公和孩子的关系紧张,不断爆发冲突,孩子也出现了心理问题,这让她痛苦不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陪读妈妈能后悔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陪读妈妈能后悔吗(陪读妈妈别焦虑)

陪读妈妈能后悔吗

近日,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来了一位40岁的女性,来寻求帮助的原因是,即将高考的孩子出现厌学,常对她发脾气,她经常感到崩溃,情绪也变得低落,因为孩子的事情常常自责内疚,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经询问患者,发现她目前患有抑郁的症状,达到了需要服药以及心理治疗的程度。同时她也透露,为了能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安心的学习,自己辞掉了工作,在家陪读和照顾家人的生活,现在却是与老公和孩子的关系紧张,不断爆发冲突,孩子也出现了心理问题,这让她痛苦不已。

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陪读”在当今社会已是司空见惯。陪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从农村到城市,从孩子读幼儿园到上大学,都可以见到各种“陪读”的人群,而这其中更多的是妈妈们。因为“陪读”,妈妈们放弃工作,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牺牲了夫妻关系,全身心地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成绩也成了她们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但陪读生活可能是孤独苦闷的,甚至多少个瞬间可能是会崩溃、无助和被挫败的,但结果却是她们无法掌控的。那这背后显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

孩子的成长,是从对母亲的绝对依赖的婴儿期逐渐成长到努力发展自我的青少年期,之后他们走向个体独立,趋向社会认同。而母亲也会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慢慢的也不再围着孩子转了,并开始恢复在孩子出生前的生活状态。

母亲在婴儿需要的时候出场很重要,但同样关键的是在她不被需要的时候能够退场。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会按照自己的要求行动,妈妈会感觉到失败和被抛弃,但是当妈妈能接受这一变化,并且与孩子保持距离时,也就意味着她们给了孩子更大的自我的空间去成长。

但是陪读妈妈对于孩子的这一变化并不会接受,对于自己的失败和被抛弃感到屈辱。她们担心孩子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生活料理不好,学习太累要人照顾等,她们会担心孩子只是孩子,是脆弱的,是不能面对挫折的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会像照顾婴儿一样去照顾孩子,尽管孩子已经是青少年了。陪读妈妈成了“完美妈妈”,所谓“完美妈妈”,就是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并尽其可能让孩子避免遭受困难和危险,即使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也会第一时间替孩子解决,而孩子也丧失了许多生活的体验,失去了成长的空间,个体性成长也会被扼制。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个很著名的概念是成为“足够好的妈妈”,但其实这句话的翻译是容易产生歧义,会让人好奇:到底是要多好才是足够好,那用国人都能懂的词,其实就是成为“60分妈妈”。60分的妈妈并不完美,无论是她自己的人生,或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而言,那些不够好或是负性的体验并没有产生羞辱感,也不是被拒绝或是被掩饰的,反而是被自己接纳和理解的;而对于孩子她们会给予空间让他们去经历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的体验,然后在他们快要绝望时承托住他们,帮助他们。可想而知,这样培养的孩子才会人格健康,孩子会相信,在感到糟糕的时候妈妈或爸爸等家人是最坚强的依靠,并因此产生坚强的信念和力量。

每位妈妈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呵护他,帮助他全力成长。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给得越多,孩子成长得就越有惰性,他们的依赖感就会越强。因此建议在妈妈和孩子之间,用“60分妈妈”的方式来保持距离,而“60分妈妈”的感觉就像“要与孩子隔离开一阵子”“算了算了,管不了就不管你了”“妈妈感觉到受不了了”……当产生这样的距离感时,才是孩子真正成为独立个体的开始。那剩下的40分,才是孩子拥有不惧风雨,独立生活能力的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漆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