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为什么比较多(关于肿瘤标志物)
在体检报告中
能看到一项令人揪心的指标
——肿瘤标志物
一旦看到它升高
有些人会大惊失色
也有的人却不以为然
对于肿瘤标志物
借用刘备告诫阿斗的名言来总结
那就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事实上
有的人指标升高
可检查后却发现不是癌症
有的人指标正常
却在不久后确诊患癌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肿瘤标志物也称肿瘤标记物,早在1978年就被发现了,它是指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身体对肿瘤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
衡量一个肿瘤标志物质量主要看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可简单理解为“能不能检测到肿瘤”,特异性可理解为“能不能对应某类肿瘤”。
理论上,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该都为100%,但很遗憾,业界至今没有发现一种具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指标。
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有哪些原因?
1、良性疾病
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胆石症、糖尿病以及服用过某些药物等。
例如患有肝肾囊肿的患者,其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等会升高,甚至超过正常值多倍。
2、生理上变化及不良习惯
怀孕、吸烟、酗酒等。如甲胎蛋白(AFP),除原发性肝癌外,怀孕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3、检测时被干扰
抽血时的污染、抽血引起的红细胞破裂、标本保存不当、试剂差异及检测欠规范等因素也会干扰检查结果。
有些商业体检机构为节约成本,可能会采用较便宜的检测方法,比如组织芯片法很便宜,但检测结果可能存疑;化学发光法精确度更高,但价格也会更高。
4、与宠物亲密接触
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医学上称为假阳性。
肿瘤标志物怎么辅助抗癌?
虽然肿瘤标志物存在种种影响因素,但肿瘤标志物无疑是所有癌症相关检测中最为便捷的一种。好好利用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判断治疗的情况,对于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整体把握整个治疗流程的意义重大。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运用分为确诊癌症前与确诊癌症后。
1
确诊前,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常规防癌体检
虽然肿瘤标志物不是确诊肿瘤的确切证据,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反对将其纳入防癌体检中:部分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癌症特异性,如AFP(甲胚蛋白)之于肝癌,可通过影像、肝病病史以及AFP异常升高直接确诊肝癌。此外,异常升高的肿瘤标志物确实存在罹患肿瘤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持所有防癌体检都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如果你是个二十六七的年轻人,生活习惯良好,且没有相关癌症家族遗传史。在防癌体检中抽走六、七管血检测肿瘤标志物,某项指标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超出正常值大为紧张,进行一系列额外的全身检查。这样的结果不是医生希望看见的。
对防癌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
- 40岁以上,吸烟指数为重度吸烟(吸烟年限x每天吸烟支数>400)的人群;
- 40岁以上,具有酗酒习惯或肝部慢性疾病的人群;
- 40岁以上,胃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
- 40岁以上,具有癌症家族遗传史(直系血亲中超过一人患有同一种癌症)的人群。
2
确诊后,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对于病情的变化的评估
每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医生或是患者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的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全都正常,有的患者肿瘤标志物可高达数十万甚至百万。因此,确定自身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是通过“肿标”来判断病情变化的基础。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必须具备“特异性”与“敏感性”两个特点:
- 特异性代表着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是否符合病情的基本情况。举个例子,如果一位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AFP(甲胚蛋白,肝癌特异性肿标)超出正常值,那么可以判断这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相反,如果一位肺癌患者的AFP超出正常值,或一位健康人的AFP超出正常值,他们的AFP超标就不具有特异性。
- 敏感性代表着肿瘤标志物是否会随体内肿瘤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如果一位肺癌患者的CEA(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肿标)具备特异性,并且随着肿瘤大小的变化而升高或降低,那么通过数次观察,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备敏感性。反之,如果这位肺癌患者的CEA不会随着肿瘤大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或是这位肺癌患者通过有效治疗肿瘤缩小,CEA经数次检测反而持续上升,这样的情况就不能称之为具有敏感性。
确定已经发现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后,患者或医生就能通过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病情的大概变化了。这一点对于及时指定可行的治疗方案、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
肿瘤标志物仅仅是一种抗癌的辅助诊断手段,绝不能代替目前诊断或随访病情的金标准——影像检查(包括CT、核磁、PET-CT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纯以肿瘤标志物作为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唯一证据。
总之
肿瘤标志物的结果
要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解读
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切不可以偏概全
也不应疏忽大意
#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中山六院健康说##清风计划##抗击癌症#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感谢肿瘤内科胡华斌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文章内容来源于咚咚癌友圈、生命时报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