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

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能够让毛主席神往的人,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日本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曾经写了一本历史小说《奔流》描述了魏与梁之间的钟离之战,以梁朝的名将曹景宗与韦睿为首打败北魏元英,杨大眼的故事,陈庆之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在战场上也充分活跃,是个不能令人忽视的存在。在书中最后的后记里,田中芳树也对自己的有眼不识泰山,读中国史那么多之后才发现陈庆之是个在历史上如彗星般的存在,短暂而耀目。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1)

魏梁钟离之战的故事

01鲜为世人所知的军事奇迹

陈庆之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梁朝将领,出身寒门,从小跟随着后来的梁朝开国祖梁武帝萧衍。官职最高是齐朝雍州刺史的萧衍,在起兵反齐之后很快的成为了梁朝的开国祖梁武帝。而陪伴萧衍下棋的棋童陈庆之也跟着鸡犬升天,被赐与了主书这样的文官职务。

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君王多半为寒门出身的军阀武人而为了统治需要,往往会任用一些从寒门出身的亲近人士掌握政府文书机要来跟南方原本掌握知识经济力量的大姓氏族抗衡。陈庆之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但是陈庆之虽然是文臣出身,但是他的历史定位却是他在统兵时期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

陈庆之最伟大的成就是在公元529年,率领了七千士兵从涣水(约今湖北孝感)护送投靠梁朝的光头司令北魏北海王元颢回国争夺皇帝宝座。

在梁书的记载当中,陈庆之的路线从涣水带领着七千江淮子弟出发,沿途打下荥城,在睢阳时破敌将丘大千七万,再占考城破敌将元晖夜的两万人,攻下荥阳城时破敌十万,然后背城率领三千骑兵迎敌,再破敌二十余万,然后一路西向,攻下虎牢之后,身在洛阳的北魏孝庄帝出逃,留下的代表出来恭迎元颢,元颢于是即位成为北魏新的皇帝。

在14个月之内平32城,历经47战所向无敌,击败将近50万的敌军,把元颢送进了洛阳,成为了北魏的新任皇帝。

由于陈庆之及麾下部队都穿白袍,因此在陈庆之进入洛阳之后,当地的童谣开始传颂”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战神的功绩达到了顶点。转战千里,百战不殆,孤军深入,征服帝都。阅读史料遥想马上英姿,想起来都让人兴奋地发抖。

南史的评价是:「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

读着梁书陈庆之传,跟读着网络小说的龙傲天故事还真没什么两样。毛主席为之神往,我们都能理解。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2)

梁书

02 陈庆之北伐时的时代背景

而在南朝梁的敌国北魏的记载之下,陈庆之的故事呈现了另外一个样貌。

在公元525年起,北魏的北方六镇开始叛乱。严重的损害了北魏的国力,并造成了权力由当时的皇族元氏倾斜到掌握军权的军人尔朱氏。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将北魏的朝臣诱骗到河阴,杀害了当时的王族及重要大臣约1300人,掌握了北魏朝廷的大权。而北海王元颢便投降梁朝,被梁武帝封为魏王。

在北史及魏书的记载中,尔朱荣控制朝廷之后,率军出征对付北方乱民领袖号称统兵百万的葛荣,而原本朝中留下的第二号人物是尔朱集团当中的元天穆也领军东征对付在山东的变民领袖邢杲。

如果依照当时北魏史书的记录,陈庆之是在北魏都城空虚的状况之下,以少量部队带着有一定程度号召力的北海王元颢一路顺顺利利的挺进了洛阳。

以北史的记载,陈庆之就是个内贼带路的闯空门强盗。

而在尔朱荣及元天穆弭平民乱带兵回朝之后,梁书说陈庆之带领着江淮子弟北渡黄河对抗尔朱荣,在僵持之中,尔朱荣渡河先行击败了元颢,并且俘虏了他。陈庆之只好带着子弟兵一边对抗一边撤退,不幸遇到山洪暴发,部队被冲散建置,被尔朱荣击溃之后俘虏,陈庆之一个人化身为僧人逃出,顺利的逃出,回到了梁朝。

如果遇到山洪爆发,全军含主帅七千人,只有主帅一个人可以脱身,不得不说陈庆之有强运。

但是魏书根本没提到这一段,只有提到尔朱荣跟元颢在黄河边上的对抗,元颢兵败被擒。

《洛阳迦蓝记》当中有记载,元灏败逃被俘时,「所将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握手成列」。这江淮子弟五千人,应该就是陈庆之的旧部,陈庆之或许在洛阳决战时就已经知道战局不利,金蝉脱壳了。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3)

陈庆之回到梁朝的时候,萧衍并没有责备他的失败。仍然给予奖赏,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03 用新的角度切入观察陈庆之北伐一.萧衍的小富则安心态:

梁武帝萧衍在公元527年开始,踏上了他的和尚志业。开始在皇帝跟僧侣两种职业中游走。皇帝当累了,就出家几天再由大臣们捐钱给佛寺将他赎回来。在某种程度可以说萧衍对于皇帝的事业开始感觉到厌烦,治国强国不再是他的追求,对于北伐也开始意兴阑珊。

在就任初期萧衍尚有雄心跟北魏争夺黄河以南跟淮河以北的土地,到中后期之后萧衍对佛法的追求胜过争夺土地与王霸之心,又遭遇北魏大乱,萧衍更专心的追求自己的宗教文化事业,并无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意图。

北魏因公元625年起的六镇之乱而掀起全国性的民变,最后导致北魏分裂为东魏跟西魏。身为最大敌手的南梁不可能不清楚北魏境内之动荡,但是萧衍在这段期间几乎没有对北方的任何攻势,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陈庆之的护送元颢回国的北伐。

萧衍不会不知道当时北魏当时的北方有葛荣,山东有邢杲的叛乱。对于梁朝来说,其实是大好机会。如果萧衍举全国之力北伐,或许最少可以尽夺黄河以南的土地,却只让陈庆之以七千士兵护送元颢回国争夺皇帝宝座,用意其实很明显,只求让北魏乱上加乱,加速衰退,并没有任何亡其国,并其土的想法。

即使知道陈庆之元颢联军已经攻下洛阳,也只凭借着元颢一封书信就不加派支援,而任由陈庆之一支军队在洛阳活动,其实早已种下败亡的种子。或许我们可以更苛刻的说陈庆之与元颢本来就是萧衍的弃子,扰乱北魏的目的已经达成,失败毫不可惜。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4)

梁武帝萧衍

二.陈庆之北伐的成功不是奇迹,而是战术的良好发挥

陈庆之带领着七千士兵,护送着元颢北归的军事行动,是非常有胜算的。

陈庆之原先便是以棋艺取得萧衍的信任,对于大局的判断非常准确,他毕生所参与的战争,几乎没有败过,即使大局不利,仍然可以全身而退。而元颢身为北魏皇族,在北魏权臣尔朱荣屠杀洛阳皇室及官员的河阴之变之后,对于北魏政府高层人士其实极有号召力。

元颢与陈庆之联合北上可以想见对于北魏境内的情报掌握及人心走向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故可以避实就虚,以战养战,并吞北魏境内的武装力量且在当地找到顺利的粮食补给。所以自出发之后,陈庆之军队一直顺顺利利的,并吸纳了一些当地的武装力量作为外部的军团,外围军团负责一般清扫任务,而陈庆之兵团则作为战略威吓力量,所以可以不断裹挟当地的散兵,发展为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做法一直到荥阳城外才遇到比较大的北魏军挑战。根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当时做战前鼓舞讲话的时候:陈庆之跟士兵说:我们一路打到这里,攻城掠地,实在不少。你们杀了无数的平民。元天穆的士兵与我们都是仇敌。我们只有七千人,敌人有三十余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理当不会让我们生存。我们不能和敌人的骑兵在平原上交锋,应该攻破他们的城垒,各位别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战场。

激发了士兵在战场死地的求胜之心,反而制造了胜利。攻下城池之后,陈庆之再以三千骑兵击破北魏骑兵,而荥阳之战胜利之后,元颢陈庆之趁着胜势攻下了虎牢关,建立了入主洛阳的态势。

某种程度来说,这应该是以职业军团来打流寇战术,劫掠对方壮大自己,再加上有内贼元颢的帮忙,北魏中枢的空虚,所以在种种条件的配合之下,便创造出这奇迹般的北伐战果。

攻下洛阳之后,为了制造梁朝远征军的威名,增加北魏河南地区军队将领的畏战压力,有理由相信这首有名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是由陈庆之部队开始传出,由洛阳的孩童唱成了童谣流传出去的。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5)

三.元颢与陈庆之的洛阳权斗

元颢在洛阳即位之后,不到两个月便兵败被俘,然后被尔朱荣砍了。综观无论是梁书还是魏书,他都是这次北伐失败最大的背锅侠,记载反而大同小异。他利用陈庆之的军事才能挺进洛阳之后,贪杯好色,不理朝政。并且畏惧陈庆之跟他的部队,自己吸收的降将部队,却也军纪涣散,造成洛阳人心不安。

但是元颢真的这么无脑吗?

陈庆之攻下洛阳之后,肯定有跟老板萧衍汇报,并要求尽量提供援军,扩大战果。

但是元颢写信阻止了萧衍继续派南梁部队前来,希望能够脱离陈庆之的掌握,真正的成为北魏之主,但是他仍然需要依靠陈庆之来对抗尔朱荣的反击,所以两者仍然是捆绑在一起,希望可以一起击败尔朱荣。

当以陈庆之为首的梁朝远征军已经完成目标建立了新的亲梁政权,这支远征军就不再可能因粮于敌,也就是说不能再劫掠地方作为粮饷补给。而这支部队的补给便是由元颢政权依照统治地收税所提供。元颢势必对这支部队的中下层的指挥官开始有了各种收买的行为。希望能化为自己的部队,陈庆之与元颢的冲突便不可避免。

梁书记载着,陈庆之的副手马佛念曾经劝他火拼掉元颢占据洛阳,开创自己的事业。不过陈庆之没有动心,就跟元颢僵持着。

而在尔朱荣回师洛阳攻击元颢的时候,魏书的纪录完全没有提到陈庆之。仿佛战役指挥官只有元颢一人,是不是陈庆之已经看出洛阳之战没有希望,而金蝉脱壳先逃离战场了呢?

南北方史书统一的是陈庆之失去所有部队,一个人安然的回归梁朝了,这也是陈庆之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全军覆没。在之前的战役,梁朝即使战败,陈庆之都可以全军而退。

四.南北朝时代南朝北伐的天然阻力-南朝的皇帝们

在魏晋南北朝当中,力主北伐恢复中原的明君名将不在少数,但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而其中能够攻下国都洛阳的北伐名将,在陈庆之之前有桓温跟刘裕,桓温死得早,但是儿子桓玄反了差点覆灭了东晋。刘裕的北伐比桓温更成功,不只收复洛阳也收复了长安,并留下了儿子坐镇关中,但是回头也篡了东晋,成立了宋朝(南北朝的宋)。

名将权臣北伐一旦成功,在功高不赏的状况之下,势必只能谋朝篡位。反过来说,想要谋朝篡位,就得先立下不世之功,才显得名正言顺。而为了回头谋朝篡位,北伐所收复的中原领地势必都会又重新吐出来。

也因此,皇帝们对于一力支持北伐的将领都无法真正的信赖。

那你或许会问皇帝自己来操作北伐呢?

也不行,因为皇帝们仍然不相信将军们,担心他们会得了不赏之功,所以都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力求功归于上。远程遥控的结果,往往都是惨败。最著名的就是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因为不相信将领,三次遥控指挥都导致大败,从而逆转了南北的均势。

权力的斗争之下,北伐往往是那样的困难,这就是南北朝时代的宿命。政略高于战略,战略又高于战术。

陈庆之北伐最后拿下多少城池(所向无敌进洛阳)(6)

南朝宋武帝刘裕

结语

在陈庆之的传奇北伐战绩之下,元颢的表现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但是元颢真的无能吗? 还是史书由于当权者的压力只好将失败者都打为无能。

陈庆之的成功,脱离不了完整而迅速的战地情报,快速收编当地武力的能力,以及北魏政权反动派的支持,能给予陈庆之这样的支持,元颢就不可能是无能之辈。甚至到最后的洛阳败仗,连陈庆之的部队都给元颢收编了也不一定。所以才会有陈庆之一人逃脱这么奇怪的记录。

另外一个小细节是,隋朝开国主杨坚的父亲杨忠在北周时期因功被任命为元帅,上柱国,隋国公,是北周军方的最高指挥官。杨忠在年轻时便是跟随元颢南下,然后跟陈庆之一起打下洛阳之后败给尔朱荣被俘,从此展开了他的荣耀之路。

以杨忠的识人之明,会跟随一个志大才疏,好酒荒淫的人吗?

真的是元颢害了陈庆之的北伐吗?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