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苏共(苏共是如何为这位伟人处理后事的)
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病情突然转重。他失去了知觉,呼吸愈来愈坏,脸变得死一般苍白,体温迅速增高。18时50分,一代伟人溘然长逝,年仅53岁。
列宁可以说是累死的。早在1922年10月18日,是列宁在莫斯科工作的最后一天,在医生的执意请求下,他同意去位于首都郊外的哥尔克村休息治疗。
然而,列宁并没有停下工作,有资料表明,单从10月20日至12月16日他就写了有关外交、政务方面的信函224封,接见了来自人民委员会、劳动与国防委员会、政治局等部门代表171人。
列宁的病情到了1923年3月,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第三次发作时,他被送到了哥尔克。他右半身完全麻痹了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痛苦地感到病在加重。他受到精神兴奋与失眠的折磨。
当时,看护列宁的一位叫奥尔巴赫的教授这样写道:
情况确是悲壮的。这个人,这个曾经用他的言语使群众激动兴奋,曾经用辩论说服战士并使他们坚强起来的人,使全世界都对他的话起了这样那样的反应的这个人,现在却连最简单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来了。
列宁已经不能参加在这年4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了。到会的代表都焦急地讨论他的疾病。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的组织报告是斯大林作的。
悲剧的结局终于临近了。谢马什科写道:
在那不幸的一天的前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觉得不大好。他一醒来就感到不舒服,说头痛,胃口不好。第二天早晨他醒来时仍旧觉得不舒服,不吃东西,经他周围的人苦苦要求,他才在早饭和晚饭时吃了一些。晚饭后他躺下休息。忽然屋里的人都看出,他的呼吸沉重而不规则了。
列宁逝世的悲痛消息传到了全国与全世界。在1月21日晚上,召集了中央委员会的全会。在第二天正在召开的苏维埃大会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宣布列宁去世了。一时间,钢铁般的布尔什维克们都痛哭起来。
党中央委员会发了讣告,其中这样说道:
这样一个人去世了: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党用有力的手,在战争的烟雾中,在全国举起了十月的红旗,扫荡了我们敌人的抵抗,在以前的沙皇俄国巩固地建立起了劳动者的最高权力。
共产国际的创立人,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国际无产阶级所敬爱并引以自豪的人,被蹂躏的东方的旗手,俄国工人专政的领袖去世了。
讣告还说:
列宁活在每一个城市工人的心里;列宁活在每一个贫苦农民的心里,列宁活在千百万殖民地奴隶心中。
工人与农民听到了列宁逝世的消息无不深为哀悼。
1月23日,灵车到了莫斯科。载着列宁遗体的灵柩运到了工会大厦。沿途站满了成千成万的工人、红军士兵与农民。
五天五夜,成千成万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与专程从其他城市来的代表团,青年人与老年人,走进了停着列宁遗体的工会大厦,向敬爱的领袖告别。
在追悼列宁的日子里,莫斯科成千成万的人民拥挤在附近的街上。红旗飘扬着。乐队奏着低缓哀伤的乐曲。全国成千上万的工厂和火车头的汽笛都响了起来。
1924年1月21日18时,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俄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在工会大厦大厅中央高高的棕榈叶下,列宁遗体身着暗色卡其布装,躺在深红色灵台上,昔日的同志们为他守灵。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站到棺前。夫人望着也是丈夫也是战友的面容,平静,无泪,仿佛不晓得他俩并非在屋中独处。忽然间万籁俱静,绝对的静默了。
1月26日,莫斯科举行了列宁追悼会,大会就列宁逝世发布了《告劳动人民书》。大会为永久纪念列宁作出了下列各项决议:出版《列宁全集》,确定列宁逝世纪念日,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在莫斯科红场建造列宁墓,在各加盟共和国首都以及列宁格勒和塔什干建造列宁纪念像。大会还进行了其他几项议题。
1924年1月26日,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列宁陵墓建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边,与十月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在一起。谁知人们无法抑制铺天盖地而来的巨大悲痛,1.2万封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向克里姆林宫,要求政府永远保存列宁遗体。
工农大众对领袖的拳拳之忱深深打动了苏联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卢那察尔斯基,他向斯大林提出永久保留列宁遗体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当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列宁遗体保存专家小组,专门负责遗体防腐研究并限时三个月完成任务时,绝大多数医生、专家都犹豫起来,他们担心试验万一失败会遭不测,纷纷借故推脱。唯独生物化学家,犹太籍的兹巴尔斯基接手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
为了尽快得到一个理想的处理方案,他使用不同方法在几具不同年龄的男女尸体上作试验,谁知一次次的试验都告失败……一个月过去了,列宁的皮肤开始起皱,身躯略有走样。哈尔科夫大学的解剖学教授沃洛比约夫闻讯赶来相助。他曾为沙皇博物馆成功试制出保持丝织品长期不变色、不变质的防腐药。
应兹巴尔斯基的请求,他们以此为借鉴,夜以继日反复试验,一种神奇的药液终于产生。兹巴尔斯基和沃洛比约夫先将遗体解剖、清除内脏,接着将药液注射入周身血管,以便在抑制细菌的同时,用溶液取代肌肉组织里的水分。
列宁陵墓的设计与遗体防腐研究同步进行。最初的“陵墓”实际上是一座白色的木质结构厅堂。1925年底,苏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重新建造的倡议。据档案记载,当时共收到百余份千姿百态的设计方案,如陵墓应该充分体现全党时时刻刻团结在领袖周围的主题,将其建成高26层的塔形建筑物,内设党中央和部长会议各大机构,塔顶安置巨型探照灯,以象征列宁巍然屹立,光辉永存;陵墓应反映列宁的世界意义,将其建造成地球状,让巨型列宁像高高矗立;建成巴黎埃菲尔铁塔型,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一切尽管均出自人们对历史上第一位工农领袖的爱戴之情,但客观上给人以与其说建列宁墓,不如说是建教堂的感觉,不同的只是把十字架换成了红五星,耶稣像换成了列宁像而已。最后,斯大林决定仍由构思木“陵墓”的休泽夫出主意。目前的赭红大理石陵墓便是休泽夫的杰作。
最后,列宁的遗体被安放在精致的水晶棺内,他安详地闭着双眼,一手握拳,一手随意地搁在胸前,人们甚至能看清他脸上的皮肤毛孔。在淡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列宁那充满智慧的宽大脑门显得特别突出,有一种伟大的思想还在不停活动的感觉。“他还活着!”是苏联人当年常爱说的一句话。
(文章转载中国历史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