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刘 洋 图/丁 强 杨宏毅

首席编审/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婚姻是人类社会繁衍后代的文明形式,是高度经济化产物。人类历来把婚姻视为“划时代”的人生大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有儿女结了婚成了家,父母才能了结养育子女的心愿,才能部分卸担卸差,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在如今充满诱惑的年代,曾被视为神圣的婚姻,却变得微妙、脆弱,甚至充满利益和阴谋。可即便如此,曾经“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总让许多步入婚姻殿堂的冤家纵有诸多抱怨、忧伤、甚至伤害,却仍然坚持守着婚姻,忍着,熬着……另一方面,我们身边充斥着离婚、出轨等消极信息。近年来,出现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增加的趋势。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

对老一辈来说,离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因此50后、60后离婚率很低,大多数人都能和和睦睦过一辈子,即便在婚姻期间有一些争议、矛盾,夫妻双方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忍让,最终把这段婚姻经营下去,走完人生旅程。

但最近十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社交环境的变化,婚姻观念也出现极大变化,80后、90后的离婚率不断升高,导致社会的离婚率也升高。如今的婚姻现状,一边是我们自身“怎么都离不了”的婚姻现实,一边是“社会高离婚率”的现状。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呢?难道大家结婚都是闹着玩的吗?婚姻稳定的密码是什么?为什么传统婚姻会那么稳定而长久?

基于此,笔者针对家乡大理白族的婚姻状况和婚礼习俗进行调查,希望从中汲取婚姻的力量。整个调查活动持续一年,从2021年寒假开始确立题目、提纲,进入白族村落进行问卷调查,期间参加了多次白族婚礼,最后在2022年寒假期间完成材料汇总,形成调研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可以看成是白族婚礼三部曲。

第一部 结婚前礼仪

说媒

说媒又叫做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年轻男女共结秦晋之好。封建礼教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缺少男丁或经济条件占优势,也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白族称之为“上门”。

说媒,需要一定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既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意愿。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旧时礼俗,男女双方经过媒人引见说合,才能结成连理。媒人愿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可谓受人之托,成人之美。男女双方如果同意,就“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白族特别强调知恩图报,对媒翁的恩称之为“三代不忘媒”。当下,白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不再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媒妁之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尽管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但从恋爱到结婚之间的过程,许多问题须由媒翁从中沟通协调。

提亲

提亲即相亲,旧礼教对女性制约严重,未婚女子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即使外出,需低着头行走,若女孩昂首挺胸走路,就被认为缺乏教养,被人诟病,更不能随便让人一睹芳容或与异性相处。提亲由男方(招赘则由女方)主动提出。

一旦打听到某一家好姑娘或标致小伙子,男方或女方就求媒人在其中说合,选定吉日,由媒翁通知男女双方,去看姑娘或小伙子,谓之相亲。男方或女方去相亲,主要看男女双方是否中意。若能打动双方当事人和长辈之心最好,作为主角的男女双方,都要尽力把自己打扮得得体、端庄大方,以获得对方青睐。

小伙到女方家(招赘则姑娘到男方家)后,姑娘按礼教只能躲在房中隔门缝偷视,一旦中意小伙子,就借故端茶倒水递烟,出来一睹庐山真面目。如果姑娘不出门,在房中搬动东西弄出很大响声,或是咳嗽声不断,女方父母就会不诚心备饭,不去料理饭食,任由男方告辞。倘若女方或男方父母热情备饭、热情款待,则表明相亲成功。

合婚

“合婚”又称合八字。合婚建立在相亲合意的基础上,男女两家和当事人通过相亲,初步产生共识,双方愿娶乐嫁。男女双方父母为自己儿女一生尤其是为将来繁衍生息着想,相亲后就利用亲戚、朋友等对方进行明察暗访的“地下工作”,重点了解对方为人处世、品性道德等情况。如对方父母为人忠厚,处事有德,就会得出他们的儿女也不会偏差的血统结论。娶、招双方父母按传统习俗乞求于“天伦”,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

请求媒人向嫁女或人赘方父母,讨取生辰八字,看天命相生还是不相生。一般情况下,嫁女、入赘两方双亲,不会爽快应许,唯恐草率会产生不良后果;为慎重考虑,总会回复媒翁容再斟酌,求宽限几日。此时,媒人的“媒妁之言”就发挥重要作用,凭借其巧舌说服、打动对方父母,令对方父母爽快地亮出生辰八字,为促成一段美满姻缘打下基础。

看家

看家是经过合婚,认为两位男女天生有缘,能缔结连理向前迈进的必经之路。此举措由求婚方主动提出,如果是单方一厢情愿,凭自己主观意愿,从客观上讲,事情难以办到,甚至会走向反面。因而,往往由媒翁从中撮合,方能收到符合预期效果。

媒翁受到求亲方委托,向对方通报,说明两位当事人龙盘兔注定富,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乃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媒翁借风行船,看准火候,巧言化解对方的顾虑,打消其举棋不定的心理,从而促成双方对这门亲事达成共识,收下定亲彩礼,同意如期赴约和赴约人数。

看家当天,双方诚邀三亲六戚友人,东道主把平时难得一见的物品摆放在显眼位置,家中院落进行美化,将庭院打整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人一进院便感神清气爽。东道主大门、客厅台阶下两侧分别各点一炷大长香,香烟缭绕,吐出缕缕清香,显示出隆重庄严的迎宾气氛。宾客落座后,主方敬献白族三道茶和香烟,这是传统待客习俗。之后主方主妇率领后生向女宾客奉献礼物,给宾客小孩红包。一切礼节完毕,东道主拱手向客厅两边一揖,敬请宾客入席。席面摆放依东道主房屋方位,正中为主席两侧为副席。主席由双方至尊者就位,席中宾主共同频频举杯,相互敬酒,共祝姻缘美满,未来美好。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2)

白族绣花 杨宏毅/摄

过礼

纳征是男娶、女招夫,结婚前必经重要程序,即传统延续下来的过大礼,又称之为下彩礼。过礼一方先择定黄道吉日,求媒翁向对方道明吉日,时间在双方达成共识下举行,主要内容为交换乾坤书和下聘礼。男方娶媳送往女方为乾书(柬),女方招赘送往男方的为坤书(柬)。现今已统称写乾坤柬帖,在古时这就是结婚证书。没有这一礼节,结婚迎亲很难完成。纳彩之后,男女双方便受到伦理约束——你已把生辰八字押给了人家,婚姻不是儿戏,终止婚姻不是随便之事。所纳征彩礼需列项目表,男方送到女方写端肃,女方送到南方写肃复,这就是聘礼两个柬帖。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3)

踏春赏花 杨宏毅/摄

纳彩的礼物,需要成双成对,最忌讳单数,因为单数是不吉利的。所送聘礼还包含吉利语言,如米糕两甑(步步高升)、红鱼两条(吉庆有余)、香烟两条(美满姻缘)、红糖八盒(发发发)、白酒两瓶(天长地久)、莲藕两节(洁白无瑕,相互沟通)、石榴四颗(多子多孙)、粉丝两把(白头偕老)、食盐两包(津津有味)……

乾坤柬又称红庚柬、行聘柬、礼柬,古人平年十二月拆十二折,闰年拆十三折。今天拆八折含发发发,拆六折又称六六大顺。柬壳和内页最忌讳露白。伴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结婚前纳征出现干礼和水礼。但几千年礼仪习俗不变,不管何种礼法,钱和物部分,都以“八”或“六”回赠以示留给娶、招方衣食福禄(白语中“六”与“福”“禄”谐音,故白族喜爱数字“六”)。

纳征当天,娶招两方,诚邀亲戚挚友参与,大门、客厅分别贴上对联,以示今日娶(招)亲纳征。下午,在媒翁率领下,一行人携带纳征彩礼浩浩荡荡出发,一到出嫁或入赘方大门前,便会受到传统迎宾的热情接待。纳征方进门,把彩礼摆放在主人家事先摆放好的院中四方桌上,然后登堂入座。茶品过三味,喜笑颜开吸烟。

媒翁手持红庚柬向堂前三揖,继后归还娶亲(招赘)方父亲(两亲家及媒翁呈三足鼎立之势),娶亲(招赘)方父亲手持红庚柬庄重地向亲家一揖,抽出一寸一揖,抽出半张一揖,缩回柬心再一揖,然后双手捧着红庚柬交给亲家,亲家双手接过红庚柬,两亲家相互还礼。亲家接过红庚柬后转身郑重地将红庚柬摆放在客厅的八仙桌礼盘上,接着就是未来媳妇和小伙子行见面礼,姑娘双手合十,向堂中央一拜、叩三个头起身,向两边亲人分别作揖、叩头。随后男(女)方叔伯、婶婶行见面礼,礼不在多少,权当认媳(侄)礼节。宾主闲聊一番之后,入席就餐之前,女方(男方)请先生在红庚柬上填上生辰四柱,庄重地交还给亲家,礼仪习俗结束。

开柬

纳征之后,就意味着婚姻已经缔结,合理合法,接下来就只剩喜迎新人进门。喜迎新人进门之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请示婚期,请期程序是娶媳(招亲)方占卜择定结婚大喜的吉日良辰的问吉活动。在人的一生中,结婚是一件大好大吉之事,问吉结婚非常重要且必须慎重对待、以求趋吉避凶。需请算命先生,依照男女当事人生辰八字推算确定日期。经过算命先生推算确定大喜之日,即称为“嫁娶良辰”。

结婚黄道吉日确定后,请媒翁告知(入赘出嫁)男女双方,征求意见,达成结婚共识,这次活动有“求媒”“告期”“下日子”“探话”。在传统习俗中,初次求媒,嫁女或入赘方不会轻而易举在第一次求媒时就应承,总是寻找一些理由搪塞,须经媒人行至三次方才露出口风。求媒达成共识之后,双方再次商量送晚餐及追加聘礼、送亲人数等事宜,直到达成一致为止。如今已改换为送物,不管何种礼物,需有吉利象征意义,需陈列礼单(礼柬)。

开柬俗称登科,马虎不得,需遵照传统礼仪进行。开柬这一天要动剪裁衣,从前主要剪裁新郎新娘结婚礼服,没有尺寸无法剪裁,因此,要邀请裁缝师傅到家,还要把未过门媳妇(或上门女婿)请来。新郎衣服叫结婚礼服,新娘衣服是红色的棉袄,称红棉袄。裁缝师傅准备下剪之前,要敬香,礼炮齐鸣后才下剪,以示吉庆大喜。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4)

白族服装 杨宏毅/摄

第二部 婚礼中习俗

庆典

结婚庆典是开柬之后举行的婚姻中最重要的一道程序,一般需要4天完成。第一天搭彩棚为婚礼庆典营造气氛,彩棚通常用苍山上的松枝搭建,再配以五颜六色花朵,以示喜庆。其次是准备筵席使用桌椅板凳、炊事用具。篷席使用的桌椅板凳以前多由家族亲戚自己带来,一般合府一家带一张方桌、四条二人凳或八个单人凳,不够时再由家族中后生去借。如今,筵席用桌椅板凳、炊事用具等,村中老人协会或个别人家专有准备,以便办客人家租用。主婚人邀请本家族中长辈商议开列婚礼庆典职事榜,写明每个人职责,这样相帮人员一进院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职责,使婚礼庆典有条不紊、喜庆隆重、礼数到位。最热闹是正会两天,即“吃糁( 读sǎn或shēn)饭”和“正席”,第四天是婚礼的尾声,即“吃鱼早餐”。“吃糁饭”这一天,一大清早主办方就要杀猪,为婚礼筵席准备主食。

结婚庆典中的“食糁饭”和正席两日,礼仪习俗丰富多彩,达几十种之多、充分彰显白族人民优秀礼仪习俗和高原文化底蕴。这些婚礼庆典礼仪习俗,是对传统礼仪习俗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人们对当今幸福生活的讴歌。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5)

花开富贵 丁强/摄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6)

丁强喜联作品: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贴对联

古往今来,白族办喜事,都要写贴红对联,为喜事增辉添彩,同时歌颂幸福生活。结婚对联称婚联,是礼仪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誉为“诗中之诗”,是世界上独特的语言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体。

白族民间写结婚对联常常还会就事论事,结合主婚人家的一些具体情况,反映出主婚人家的为人处世、历史渊源等。对联的张贴,关键在于横批的写法。张贴对联时上下联的张贴要看横批,横批从左到右写,那么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横批从右到左写,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入赘更名

更名礼仪习俗由来已久,它是专门为上门立户男子举行的一种仪式。白族传统习俗,古往今来女子嫁人不更姓,只有男儿四海为家,火烟出处可生存,才会更名。男子就婚于女方家并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俗称招婿。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或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或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

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基因,补充劳力,并赡养女方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男到女家落户者,大多出于日常生活、住房、养老等需要,是否更名换姓,由男女双方商量而定。入赘更名礼仪惯例在“吃糁餐”这一天举行,事先就有约定,结伴到男方家,待到第二天黄道吉日迎新娘子回家。

更名议定后,所有在场双亲、族中长辈都要落名,以示祝贺,并按礼节送彩礼给新郎。礼不在乎多少,关键是一点心意,并同贺美满姻缘,宣告家族中新添英才。入赘男子生儿育女后,其长子、女儿必须随母姓,次子或其他儿子中的某一个可以随父姓,且可以回其父出生处另立门户,白族谓之“归宗”。

陪郎

“陪郎”是两人在结婚喜庆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新郎官的左文右武护将,又称出谋献策智囊。新郎的重要职责是做好新郎官,其他一切诸事全仗这一对陪郎保驾护航。通常由识礼仪、善交际、思维反应快的未婚青年人担当。其传统识别标志是胸前所戴大红花,飘带上书写陪郎字样。正席黄道吉日迎亲,陪郎身上所负职责大,是迎亲队伍总指挥。陪郎既要能把不利因素转为有利因素,又要保障礼节到位迎亲顺利按时到家。

文来文对,武来将挡,是陪郎的基本素质要求。一队迎亲队伍声势浩大,执仗的、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吹吹打打越村穿镇。经岔路,过桥梁、热闹非凡。桥有桥神,路有路神,还需谨防迎亲两队相撞。不管所经之路和进入何村镇,需鸣放鞭炮,高奏音响,亮明迎亲身份、示人让道回避,镇邪气不使新郎官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侵扰。遇上迎亲两队相撞,以和为善,以礼服人,用新郎官备用手帕交换解围,图求双方皆大欢喜,吉期如意吉祥。

新婚大喜,新郎官行传统礼仪习俗诸多。进庙宇烧香求神灵佑护,在自己家中,迎亲进女方家中,不忘报本,行三拜九叩首大礼。叩谢历代宗亲,报父母亲和上辈人养育之恩。这是礼仪行为、礼仪文化的传承,要求新郎做到一切礼仪动作规范。

也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如对对联择字等。为了给大喜日子增添热闹喜庆氛围,还会在鸡鸭肉和酥肉上玩花样,如用线连串让人无法下筷,并在佳肴上摆放事先准备好的试题包封(试题在红纸上写好后装在红包封内),要求对下联或择字样,示意新郎官对上,以求证其文化素质和思维反应能力。如红纸上写明“桶漏漏干船漏满”,还言明若能按传统中华对联规范对上,任君们用任何一种方法切线进餐取食。倘若下联对不上,敬请宽容我们只能撤去酒席,君等空着肚子迎新娘。这就需要新郎官、陪郎三人齐心应对,展示出文化素养和应对能力。

此场合忌讳高声言讲,只能附耳给新郎:“灯吹吹熄炭吹燃”。对联巧对上,满院欢腾雀跃,鞭炮鸣响,连老泰山都会笑逐颜开:吾女心明眼亮,缘结好才郎。

祭拜

大理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文献名邦、妙香佛国之地,白族天性中就具有感恩戴德的高尚品质,对于为民族兴旺发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历代宗亲,仙逝后奉其为神灵,为他们建庙宇塑神容,盖庙堂设灵位,喜筵中的“糁菜”是进行祭拜不可或缺的祭品。

糁餐日斋菜素食“糁菜”,正席大喜日(又名正会日)荤食“酥肉”,圆满结束日鱼食“酸辣鱼”,是婚俗筵席的固定菜式,其中斋菜是祭祀供品,是敬奉神灵及祖先亡灵的素食。其制作为:豆叶绿小菜煮熟,绞去水分和豆粉相拌,捣碎炒熟花生,炼香油等合成凉拌菜,其色泽变成淡白绿相间,彰显出做人青白分明、饮水思源的意蕴。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7)

祝愿年轻男女像小蜜蜂一样,经营好婚姻、家庭。丁强/摄

正席荤菜酥肉,用瘦精肉切成块,切上刀花,与蜂蜜、少量白酒、小粉相拌,放进油锅里炸,色泽变成朱红,示人心要善,在世间需磨炼。酥肉、肘皮(黑皮)摆放在席面上,合成两夫妇,天地阴阳总合,圆圆满满。结束日酸辣鱼,有滋有味,“鱼”和“余”又是同音字,意为吉庆有余,幸福安康。

三道名菜,在白族喜筵上占重要位置且延续了几千年,亘古不变,父传子、子传孙,无人提出异议,谁也不敢率先更改。它的内在精髓,最根本的就是庆贺生活吉庆,追求美满幸福生活。

安床

安喜床在男方家按择好日期进行。时间多数在食糁餐日傍晚或晚上。安床请为人厚道、夫妻双全且有儿有女的老两口负责,在开始前,需给两位老者每人一碗甜食荷包蛋,有的地方荷包蛋和面条煮在一起,但不论如何搭配,必须加红糖,名曰甜甜蜜蜜、天长地久、白头偕老。老夫妻俩在喜床四周,先用干松枝驱除邪气,后奉祀床公床母,在喜床四面脚下各垫上一包用红纸装好的松子、葵花子。一切完毕,老汉手铁喜床头吟道:“喜床喜床你莫摇,床公床母请把牢,明年贵子展笑脸。汤饼会上祝酒歌。”食糁餐日晚上,新郎邀请陪郎结伴同睡,此习俗称之为“压床”。

女方家合喜被,是在出嫁大喜日前天,由新娘姨妈或姑妈等合连喜被四角,分别缝进红纸包好的松子、葵花子一包,被子正中再缝一包包封、除松子、葵花子外再添桂圆两枚,名曰早生贵子、五子登科。喜被缝完后,边折叠喜被边口吟道:“大红喜被姨妈缝,欢送侄女出闺中,夫和妻顺生贵子,明年教子认西东。”

装香柜

女方送嫁妆,装箱人柜的程序,在食糁餐日晚举行。参加装香柜人员系新娘的母亲、嫂嫂、姐妹及姑姑、姨妈等,事先每人需准备一份贺礼,连同嫁妆依次装入香柜。装入香柜的有床上铺设用品、衣服鞋袜、大枣、荔枝、桂圆、花生、松子、葵花子、炸米花、喜糖等,用红纸包封好的河心鹅卵石压柜底,寓意早生贵子,吉庆有余,喜结良缘。装入大米、食盐、茶叶包封做镇邪避凶之用,祈求平安。

其他不宜入柜嫁妆,放置在显眼的地方。装箱就绪,柜上加锁,钥匙交给新娘子保管,在正喜日后方能开启。两只香柜承载着娘家亲人们的深情厚谊,祝愿女儿一生幸福美满,夫和妻顺,白头偕老,麟祉呈祥,五世其昌。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8)

新郎婚帽 杨宏毅/摄

加冠礼

新婚男子佩戴花红、新娘子加冠礼俗,按照传统礼仪,在大喜日开席前进行。这是迎亲启轿、出嫁上轿之前的又一道程序,男女双方分别在各自家里举行。

古时男方在客厅正中的祖宗灵位前摆放一座五升斗,上面支一把椅子,让新郎官坐在椅子上面,面对祖宗灵位;请一位夫妻双全老者,在新郎头上顺序梳理头发三次。然后穿上新婚礼服,戴上礼帽,祭拜天地、列祖列宗,答谢族中长辈父母;行三拜九叩首大礼,祈求结婚后子孙绵延,万世其昌。新郎挺立直跪等待赐花红,此礼俗先由伯父或叔叔手托花红香盘进行礼拜(花红香盘事先放置在祖宗灵位下),礼拜后交由新郎父亲为他亲自佩戴。

花红佩戴后,新郎官叩首感谢父亲,父亲双手一揖,此意云:从今之后,你已成人,我可以卸担卸差,安享天伦之乐,家业由你支撑。赐花红又称为“上笼头”。今天习俗改革,新郎由陪郎结伴,到美容店,梳妆打扮,返家后才举行此礼节,礼节完后长辈们送份彩礼,意在你莫忘记了养育之恩和创业兴家,扶直前人旗杆。

晚餐

传统习俗送晚餐在食糁餐日下午举行,由男方或招婿女方送往出嫁(入赘)方。此礼节又称送小礼,是迎娶前最后一道程序。古时送小礼也忌讳单数,送的礼物需成双成对,如衣服两套、鞋袜四双、鲜猪肉二十六斤、粉丝两把、连根两节、鲜鱼两尾、白酒四瓶、食盐两包、香烟两条、现金四百元……送礼人员除陪郎一人外,全是族中至亲姨妈姑妈、伯母及妯娌婶娘等。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大宗物品如鲜肉、衣服等多数折成现金,到商店自己选购;而小宗礼物还延续送物品。出嫁方做到有礼有序,敬亲爱亲。如除回馈新郎衣服外,还转送往返现金。

迎亲

迎亲俗称接新媳妇,是在大喜日开席后。开席席面摆设,依主婚人家宅定方位,中间对着客厅为首席,两边称副席。首席首位左边是新郎官位置,右边是祖父之位(祖父过世由父亲就位)。正对面是陪郎,左手边是老媒翁夫妇,右手边是压轿披红童男童女;新郎官左右副席面是迎亲人员,其他席面是故里老人,剩余才招待宾客。菜肴摆设规范,居中为酥肉、肘皮,又俗称两夫妇,此乃天地阴阳总合,四周任意摆放其他菜肴。

餐后启程出轿,由族中上辈人,手托香盘敬上马酒,礼炮齐鸣;迎亲途中如和出殡队照面,则是大喜吉兆,礼炮喜乐相迎。迎亲队伍抵达新娘家门,持续鸣放礼炮三响和喜乐。迎亲队伍进门后,新郎官端坐在客厅,由陪郎出面酬谢,吉日各项执事人员同时邀请女方父母、族中长辈就位,由新郎官行跪拜天地祖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半子之礼;礼毕呈送谢亲柬,迎亲人员入席,酒过三轮,菜品五味,礼乐声高歌,新郎官有礼有节步入闺房,迎新娘上轿登程(而今花轿换成车)。

古今均忌讳走回头路,不能照原路返回。迎亲队伍下轿回家越过布满松柏枝叶的长青路,临近大门前,家中迎轿人员,不忙于秉香迎进,要让迎亲队伍在大门口停留片刻,意在磨去新娘子做姑娘时的傲气,让她变成柔情似水,懂得孝敬父母,和同辈团结友爱,关爱下辈,夫和妻顺。携手共建幸福家园的女人。新娘迎进门后,新郎新娘进客厅,举行拜堂仪式。依习俗先拜天地祖宗,后拜高堂不忘养育恩,其次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需跨过烧红且洒着辣子面的碳火盆,跨过碳火盆意在驱走邪恶,迎来结婚后日子火红万事如意。

进洞房后,新娘子坐在喜床边,静等揭盖头行交杯礼。等到老奶奶们进来新娘子盖头才能揭开,露出真面目,夫妻双双同坐板凳上,新郎右脚压在新娘左脚上,新娘左手搭在新郎右肩上,左右手交叉同饮交杯酒,此又称合欢酒,称之为“同牢合卺”,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成为民间行婚礼的叫法。

安喜神

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旧俗,安置喜神牌位在洞房中,摆设方位依“嫁娶良辰书”,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喜神源自《封神演义》的记载,商纣王不思理国治政,荒淫无道;周灭商,纣王归天封为喜神。喜神位供奉在绪婚洞房中,充当了人生大喜,繁衍生息的见证和守护神,同时也告诫世代儿孙、以铜为镜明正形象,以史为鉴,当思创业兴家。

钉镜筛

“钉镜筛”在正席下午新郎新娘入安置喜神后举行。照礼仪习俗、由两位唢呐师挂钉。此举原出自周朝宰相姜太公所创,九尾狐狸精害死苏妲己,替身进人王都朝歌,成为纣王贵妃,招致亡国。妲己替九尾狐狸精背负千古骂名。为防此类事再发生,在迎亲轿子上,用桃枝柳枝交叉组成弓箭,称“桃弓柳箭”,下面安置一面镜子,称之为“照妖镜”,妖魔怕在“照妖镜”中现出原形遭到弓箭射杀,不敢接近新娘。

旧俗在轿子上安置,今天迎亲轿子由轿车替代,此种旧习俗已根除。但是,在洞房门楣上,“钉镜筛”习俗仍传承延续了下来。它的具体制作方法,就是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纸,装饰小竹筛,中间安放小镜子,上面交叉摆放“桃弓柳箭”。弓箭上再悬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布香囊三个,内装早生贵子的松子、葵花子两个,其他是避邪趋吉的盐、米、茶一包。照妖镜两侧分别贴上招财童子、利市仙官图各一张。“钉镜筛”时,唢呐师伴随着喜乐,边钉边吟贺词:“一钉早生贵子,二钉五子登科,三钉白头偕老,四钉麟祉呈祥。”围观众人齐答“好”或“谢金口”,新郎新娘拱手还礼。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9)

表演节目 杨宏毅/摄

压彩席座

此席在正席日下午举行,是为新郎新媳妇按照传统礼仪习俗摆设的酒席。除新郎外都是老妇、女人,如奶奶、母亲、伯母、婶娘等,席面陈设菜肴和大喜席面相同。此席是长辈们盼望新婚夫妇夫和妻顺,万事如意,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携手共建美好的明天而专门摆设的。同时也让新人知道、所入席人员都是尊者,是生活坎坷之路过来之人,是见证他们在襁褓中成长的全过程,为他们的成人付出了心血的人。

同时告诫新郎新娘,在今后与长辈相处中,要懂得善待,以孝为先,以德为魂、以勤为本,上善若水,包容宽待,切不可忘记过去,做人珍贵的是饮水思源、立起根本、宅心仁厚。

闹洞房

洞房花烛夜闹洞房,是传统结婚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俗名为“暖房”或“戏妇”。这种习俗除逗乐外,还有一定的寓意。旧时传说新婚洞房中,常有狐狸精作怪、闹一闹能驱逐邪灵阴气,增强人的阳气。

俗语云“人不闹鬼鬼闹人”,从积极因素看,以前旧风俗,男女双方受到授受不亲束缚,只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下终身大事,在结婚大喜日,进入洞房,揭开盖头,才看清各自的庐山真面目,一时之间感到陌生,难为情,无话可说,洞房显得冷冷清清。闹一闹洞房可为冷清的洞房加温,为新郎新娘搭建联络感情的桥梁,对调节新婚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今天,束缚在男女之间的旧枷锁已经彻底砸碎,实现婚姻自由。平时相互之间在一起,谈理想谈未来,交流工作学习经验体会,从此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萌芽了爱心。结了婚,进了洞房,不再感到陌生,可以说不需再闹洞房,为新婚生活加温。但人是高级动物群体,生在现实空间,同学挚友之间是有感情的,借良辰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理所当然的,在增进友谊上是很有必要的,但它须建筑在文明礼仪上,闹一闹洞房才产生乐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0)

谈情说爱 杨宏毅/摄

第三部 婚礼后习俗

出行

新婚大喜后第一天,出行是传统礼仪习俗又一道程序。这一天又是鱼餐日,早晨新媳妇梳妆完毕,换上新媳妇着装,首次开启香柜门,从中取出鱼餐日中餐买鱼钱,呈敬在婆婆手里。“鱼”和“余”是同音字,内含吉庆有余之意。

之后由上辈老妇人结伴陪同出行按照嫁娶良辰书既定方向送走喜神。到寺庙里烧香拜佛,虔诚祷告神灵,保佑护平安,祈求子孙娘娘赐贵子延续世代香火,回家分送喜糖果子。相传,新媳妇送出去喜糖喜果子多,到头来就会子孙兴旺,家道昌盛。

早晨娘家会派人来看女儿,提来一锣锅熟糯米饭、一篮子熟鸡蛋分送给大家,每人一盅加糖糯米饭和一个鸡蛋。名为看女,实则是祝愿女儿在婆家上孝敬长辈,下和妯娌们和睦相处,夫和妻顺,团结无间、快快乐乐,甜甜蜜蜜,过美满幸福生活。也期盼女儿在婆家生根发芽,安身立命。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1)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2)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3)

羊汤锅、羊肉粉蒸,是大理宾川白族、汉族办客佳肴。丁强/摄

团圆饭

鱼餐日下午,男方诚邀女方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婶娘来认亲,大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遵照古时传统礼仪习俗,做团圆饭需由新媳妇掌厨,此又称为试厨,婆婆在旁指导。俗语说,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油盐柴米酱醋茶,不知放置在何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口味各自不同,生活方法差异,吃谁家饭得跟谁家样。需从头教起,这就是“娘教女不及,婆婆教儿媳”之理。

回媒

回媒,有的地方俗称“回娘家”,有的地方叫“回门”,时间在大喜后第二天。此礼节世代传承,自始至终,从无间断。它是继承和弘扬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照习俗,回媒必须早去早归,上午新婚夫妇两人备办了喜糖果子、饵块面包等物,带一双孩童,双双回新娘家。此是首次二人双双回新娘家,初次登门履行半子礼仪,孝敬岳父岳母,同时应当送侄儿侄女红包,礼物的多少次之,半子礼仪是天经地义的礼节。

娘家也是首次迎接新女婿,非等闲视之,聚集了族中长辈兄弟姐妹,连嫁出去的女儿也要回家欢聚,热热闹闹迎接新婚夫妻回来,并且备办丰盛的筵席。席间新女婿行半子之礼,举杯祝福在座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在座亲人合家安康,万事如意;祝愿下一代健康成长,将来事业兴旺,为列祖列宗增光添彩。族中长辈举杯祝福新婚夫妇白头偕老,生活幸福美满。

云南大理白族婚礼民俗(白族婚礼三部曲)(14)

白族小女孩 杨宏毅/摄

尾声

结婚是件很神圣的事,老一辈人结婚大多是经过熟人介绍,彼此之间未必见得有感情,但为什么老一辈的人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离婚率很低,而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这么高呢? 我们认为这跟大社交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以前在没有网络和社交平台的时候,老一辈都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当下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日新月异,偌大的地球俨然成为地球村,即便相隔千里,人们仍然能够相互联系,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也更加私密,更加充满想象空间和诱惑,“摇一摇”“附近的人”“爱好匹配”等等都容易让很多人甘愿自我麻醉。进而误入歧途,这也是导致很多家庭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各种社交平台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之下,许多夫妻之间的感情开始慢慢变弱,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其经济压力是非常巨大大的,婚姻都要买房买车,买完之后还要面临各种债务,这些债务对于那些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家庭来说倒是没有什么,但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很多时候都有可能为债务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短期之内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但长此以往,最终会有成为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比较少,观念相对保守,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安分,大多数女性更愿意在家里相夫教子。但现在的年轻人所接触的东西很多,观念也更加开放,比如对于老一辈来说,离婚这是一件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离婚并不是多么丢人的事,离婚只不过是到民政局办个手续而已,所以在观念变化的背景之下,离婚率自然也就不断升高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离婚率之所以这么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女性大多都有自己的职业,经济变得更加独立,即便离开男方她们仍然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这会促使很多女性在离婚时更加坚决,毫不犹豫,所以离婚自然就越来越高。

我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离婚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特别是对那些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大人离婚倒是解放了,但是离婚之后终生受害的必定是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一生,不管婚后有多少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或违法违纪之事,夫妻双方都应该相互忍让,主动沟通、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一旦产生离婚冲动,应该彼此遵从理性原则,冷静地去思考离婚的利弊,而非在冲动离婚之后扼腕叹息。

我们坚信,经历过历史长河洗礼之后的传统白族婚礼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对现代婚姻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只要夫妻双方互敬互爱、彼此相互理解包容,彼此学会敬畏、克制、忍让、关爱,我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会降低。

爱情依然浪漫,婚姻依然美好!

作者简历

刘洋,男,汉族,2003年6月17日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人,现就读于广东省碧桂园学校美高AP项目十二年级。刘洋出生于中国白族之乡——大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在大理度过,许多同学都是白族学生,受环境和同学影响,刘洋从小就对白族文化情有独钟。2021年春节寒假期间,刘洋对白族婚礼习俗进行走访、调研,访问了许多白族老者,年轻人,记录了大量习俗资料,整理成篇。期间,得到大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云飞老师指导、帮助,在此表示感谢!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学者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