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虽甜却甜不进你的心(:甩不掉的深深情结)

糖不甩

甩不掉的深深情结
在横沥,旧时闺女出嫁前要吃父母亲手做的糖不甩;今日,糖不甩已成为沥酒楼甜品店的美食。笔者在横沥工作、生活多年,虽闻“糖不甩”是一款东莞名小吃,但是平的吃到“糖不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只是薛凯琪一曲《糖不甩》将这款小吃又唱到街知巷闻。近日,非常意外地在横沥老街附近一家名叫晴天糖水店找到了这味“糖不甩”。
“情易散,糖不甩,谁是幸福的爱人;云在天,甜在心,会念辛弃疾,很想哼出三生注定的音韵………”歌词中的糖不甩让人甜在心头,而现实中的糖不甩是什么样的呢?

眼前一碟像小汤丸式的小圆粒,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糖不甩?样子很普通,小圆粒的外表上粘了一层花生碎,好像用糯米粉搓成的汤圆。试图用筷子夹起其中个,才发现两根平时很好用的筷子,在这一丸子的身上非常难以施展。这小圆粒真的很黏,一层看起来不是很厚的糖浆,让人一定要用力甩才能把它从众多圆粒、从碟子里甩出来。可能这就是“糖不甩”名字的由来——在广东话中,“不甩”就是怎么甩都很难甩掉的意思。

晴天糖水店的服务员提醒我们说,糖不甩要趁热吃,冷下来后更难甩得开,那时候真的就成为“糖不甩”了。就像《糖不甩》歌词唱的甩也甩不掉的情谊一样。


糖虽甜却甜不进你的心(:甩不掉的深深情结)(1)


糖不甩

煞住鸦片流毒

不仅在横沥,在东莞很多地方,人们都喜欢吃“糖不甩”。逢喜庆或重要节日,东莞人爱吃用糯米粉搓成的汤圆,分为甜丸与咸丸两种。说到甜丸,与普通的甜汤圆不同,是不裹馅儿也不带汤的,浇上浆糊般的糖浆,再洒上芝麻、花生,这就是俗称的“不甩”,东莞本地人也称之为“麻糍”。

说起“糖不甩”(粤语里也叫“糖毕粒”)的来历,民间流传的故事与版本很多。陈伯陶在《东莞县志》中记载:逢元宵或嫁娶之日,东莞人必用糯米、糖浆做成甜丸子,不用裹馅,制作简单方便,而且能撑饱肚子,莞人爱做爱吃。由于糖浆很黏糊,沾在上面的花生、芝麻不会被甩掉,所以叫“糖不甩”。

流传最广的是糖不甩煞住鸦片流毒的传说。清朝道光认真制作糖不甩十九年,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动能力退减。八仙之的吕洞宾闻说后连忙配制治瘾灵丹,普度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煞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东坑不甩”因此名扬远近。

糖虽甜却甜不进你的心(:甩不掉的深深情结)(2)

闺女出嫁

要吃父母亲手做的糖不甩

后来糖不甩又渐渐与男女婚姻扯上了关联。地处东坑、横沥、茶山等地的“埔田片”一带,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更谈不上自由恋爱。每当媒婆带青年小伙子到女方家中相亲,如女方同意,便煮“糖不甩”招待,男方看到桌上的是“糖不甩”,便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于是将大碗的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糖不甩”吃亲事,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腐竹糖水,就知道门亲事“散”了,匆匆喝上一口糖水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对上了年纪的横沥人来说,都非常清楚。

一直以来,“糖不甩”被认为是寓意爱情甜蜜的甜品。据说旧时横沥曾有这么一个习俗,闺女出嫁前,新娘要吃父母亲手煮的糖不甩,以此祝福婚后生活甜美满,东莞坊间还流传着一种已成为历史的“妹间”生活,当中也离不开“糖不甩”。据说在20世纪四十年代前,经济条件不好,各家生育孩子又多,于是村里就出钱,为那些自家没地方住而又未出嫁的女孩盖房子,一般能住下十多人,这就是俗称的“妹间”。如果她们当中谁有了结婚的对象,姐妹们就会给她做“糖不甩”,也称“姊妹圆”,寄望她的爱情甜蜜、幸福。

糖虽甜却甜不进你的心(:甩不掉的深深情结)(3)


糖不甩

已成酒楼、小吃店的甜品

“糖不甩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我已经记不清这辈子煮了多少“糖不甩”了。”今年已经50多岁的芳姨告诉我们,首先把糯米粉和好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芳姨认为,做糖不甩糯米是关键,最好用泰国产的糯米,香滑嫩口,如果是冬天,用姜糖水来煮,不仅味道好,也可以暖胃。

芳姨现在帮儿子经营糖水店,除了炮制多款特色农家菜外,她最拿手的就是煮糖不甩。芳姨说,她煮糖不甩已经煮了几十年,农家人,特别是女孩子、小孩子更爱吃,而且越甜就越喜欢。

边吃边看芳姨做糖不甩可谓是一种享受一先把和好的大粉团分捏成拇指般大小的一小团一小团,然后极快地用左手取粉团拇指揿其成窝状,右手填麻蓉馅顺势双手掌心一搓,便飞出一圆圆的汤团来,动作娴熟,姿势优美,马上会让你想到一个词,叫“行云流水”。方形托盘上的汤团整齐地排列,然后被倒进糖水中煮,糖浆的黏稠度刚好,粘在汤团上不会很快地滑滴下来,这大概便是“糖不甩”得名的缘由吧。吃完芳姨做的糖不甩,一天的疲劳和烦闷准会在离开小店间悄然散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