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少林坎门拳(少林蹉跤门)

古老文化名城扬州,流传着一门罕见的少林流派—蹉跤门拳术。它是著名拳师何玉山所传。蹉跤门创始人是清朝大侠张酒海。据说张酒海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与人对招,不抬手,不动脚,只把头颈一扭,“叭”的一声,发辫如鞭甩出,对方往往出乎意外,不及防守而应声倒地。后来他根据甩发的劲道,结合所练武术,创出“甩发”门后称蹉跤门的独特拳术。二代传人是张恒庆。张恒庆从师张大侠学武终身,得其真谛,尤以腿法著称。与当时另一武林高手唐殿卿齐名。有“铁腿张恒庆、神手唐殿卿”之誉。何玉山是蹉跤门第三代传人,是张恒庆高足,平生浪迹江湖,晚年定居扬州,设馆授徒,门徒甚众,时为扬州四大名师之一。至此,蹉跤门拳术开始在扬州一带广为流传。

汝南少林坎门拳(少林蹉跤门)(1)

“臂如软索手似锤,腰如蛇行脚似钻。”

首句讲的是晃肩甩拳,第二句讲的是拧腰拔跟。一般拳家,弓步冲拳时,要求弓箭步全脚掌着地,挺胸塌腰,加速旋臂前冲,力达拳面。而蹉跤门在弓步冲拳时则讲究甩拳拔跟,当敌正面攻击时,先卸身侧闪,然后以腰为轴,以步为钻,迅拧腰躯,拳从腰际晃扇甩出,流星飞锤,扬手脱镖,全凭一股甩劲,弧形闪电般出击。甩拳同时,箭步拔跟,即脚掌转动,后跟掀起。由于甩拳时后跟拔起,象赛跑运动员启跑时的瞪力,加上拧腰,转胯,汇成一般劲。劲力传肩、肩传肘、肘传拳,甩拳运动轨迹又是弧形,从而形成强大的离心力。后跟拔起,关节顺其自然,适应甩力惯性,臂陡延伸,劲力顺达,拳止而力不止,似乎劲力透拳而出,所以它的爆发力和冲击力也特别强。这一系列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的,它灵活自如,技击性高,攻防兼备。但蹉跤门拳术比较少见,又不合一般拳规,犯了拳家所忌。所以在一九五七年江苏省武术比赛中,首次登台演练时,一再被裁判扣分,后经说明始释然,荣获比赛一等奖。蹉跤门拳术挂掌也很特别,一般先卸身侧闪,前腿回扣,一掌护胸,一掌下拦,劈挂时前腿落地锁步,下拦掌迅速由下向后,向上,向前,在胸前划一弧圈,直臂抡劈,同时肩撞臂靠齐发,防中反攻,一气呵成。

汝南少林坎门拳(少林蹉跤门)(2)

蹉跤门拳术套路中有明八腿,暗八腿;明八掌,暗八掌,明八锤,暗八锤之分。如代表拳术“形拳”中,就有:里踩腿、外桩腿,侧铲腿,里合腿、连环腿、踟子腿,蛇舔腿,二接腿,飞剪腿,扫膛腿。以及踢、瞪、弹、踹等多种明暗腿法。掌法上就有:盖、缠、绞、云、推、披、挂、劈、穿、挑、撑、拦、格、压、抖、捧等各种明暗掌。形拳招式大都以动物形象命名:蝴摆风,狮子张口,寒鸭浮水,燕子抄水,鸳鸯上架,锦鸡抖翎,猛虎奔岭,犀牛望月,狸猫洗脸,白鹤亮翅,惊马踟蹄,鹞子钻云,喜鹊登枝,饿马摇铃,黑虎掏心,龙形捆手等等。演练起来,起伏转折,大开大合,动静相间,虚实分明。技击性有:上下相应、手脚并用、躲闪格让,遇空即补,招招相连,势势连环,进退神速,攻防兼备。在劲道上:柔中寓刚,软中带硬,动如奔兔、静似挺松。由于奔路注重腿法,讲究身腰,下盘功架多,比较吃功夫。没有较好的基本功,是不容易练好的。

蹉跤门拳术套路除形拳外,还有气功武术相结合的行气十三势少林,及鹞鹰,龙形番子,通臂,练步等。器械则有:八卦单刀,八卦双刀、梅花单刀、梅花双刀,六合单刀,六合双刀,单戒刀,双戒刀,锁喉枪,九转梅花枪,春秋大刀,三节棍,双头枪,双钩,猿猴棍,九节鞭等。对练有徒手靠打、单刀缠丝枪、三节棍对枪、空手夺枪、夺匕等。

汝南少林坎门拳(少林蹉跤门)(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