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

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已被纳入规划,嘉兴正在积极推进“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湖州也在积极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上海大都市圈内的宁波、舟山、嘉兴、湖州都在加速融入上海,杭州该如何抉择?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1)

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身怀绝技,不然难以在这片土地上立足。

无论长三角怎样发展,一定是以上海为核心,这是长三角的宿命,可是上海的辐射能力实在太强,在联动江苏和浙江的同时,无形中又对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省会造成了压力。

当富裕的东部省份都在强调强省会、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的时候,就可想而知长三角各城市的竞争有多激烈。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2)

早在2018年,国家点名了7座城市,分别是南京、济南、青岛、厦门、沈阳、大连和哈尔滨,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在各自的省份中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

所以到了2019年,江苏省提出全方位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南京也将制订相关实施方案,使南京将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3)

就江苏省各城市Gdp来看,南京的位置的确有点尴尬,前有苏州望尘莫及,后有无锡跃跃欲试,所以江苏提出强省会似乎也说得过去,那么浙江又是为了什么?

还是在2019年,在浙江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浙江省对杭州提出的要求是充分认识提升省会功能、发挥“头雁”作用是杭州必须扛起的责任,是杭州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是杭州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巩固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持续提升杭州城市的首位度。

为什么富裕且多点开花的浙江和江苏都在提出强省会、强调加强省会首位度?

原因很简单,因为南京和杭州都将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长三角的宿命,当上海越来越强大,当上海对浙江和江苏周边城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南京和杭州作为江苏和浙江的省会该如何抉择?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4)

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已经很明确了,包含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一共9个城市。

江苏省GDP排名前5的城市里,除了南京以外,都在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而浙江省最强的两个海港城市也在其列,上海正在用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影响周边城市,而以上这些临近上海的城市也在主动融入上海,这是打破了行政束缚的经济规律,难以抗拒。

先简单说一下江苏。

苏州、无锡和常州这三座城市,我想不用过多的赘述。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5)

在苏南乡镇经济的时代,上海就与苏锡常频繁互动,比如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就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到苏锡常来挣外快,为苏锡常的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经验。

在苏南外向型经济的时代,也是因为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浦东后开启了外向型经济的大门,而当时苏锡常很多乡镇企业和工厂就开始给上海做加工和配套,随后,苏锡常逐步进入外向型经济高峰,招商引资高得风生水起、各种开发园区也拔地而起。

而如今,苏锡常无论是产业承接还是轨道交通都在积极融入上海、对接上海,上海对苏锡常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省会南京对苏锡常的影响力。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6)

另外一个就是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的南通,在看到上海西部的苏州和上海东部的浦东蒸蒸日上的时候,南通很是着急,一心想建设“北上海”。

于是在2017年,南通对外公布了江苏省《关于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的批复》,其中提到要求南通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域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

比如南通海门港新区就承接了上海不少产业转移,比如上海的第三机场就放在南通,未来将和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

所以综上所述,苏州、无锡、常州与南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是经济规律也是大势所趋,那么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该如何抉择?

南京心里也知道光提强省会也是不够的,必须要对周边城市有绝对的辐射力才能形成集聚效应,才能让自己在长三角立得更稳。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7)

所以在2021年,南京都市圈横空出世,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

细看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居然有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宣城,这就能看出来长三角的竞争有多激烈,各大城市都在不断的打破行政边界的束缚寻求更好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这可是目前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跨省都市圈,不得不说极具前瞻性的南京找到一条发展上限极高的路,人们总是调侃南京为徽京,但我认为南京很聪明,面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层层推进,南京早就开始打造、巩固自己的都市圈,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聚集效应。

其实从近些年国家出台的文件里就能看出,都市圈被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也印证了未来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城市群是一个大概念,细分下来一定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每一个核心城市都在拉拢周边的成员,每一个成员都在积极融入最想融入的都市圈,单打独斗时代已经过去。

而杭州也迎来了同样的问题。

以单个城市来看,杭州几乎无可挑剔,从2010年到2020这十年的人口增量来看,杭州排名全国第6、长三角第1,十年增长了300多万人口。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8)

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杭州近十年人口增量能夺魁,这足以证明杭州的综合实力是过硬的,但杭州这座城市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在长三角突出重围,走得非常不容易。

因为早在1953年,苏联专家为杭州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建议杭州发展以休闲疗养为主的旅游业,适当发展一些轻工业。

随后的杭州也的确在大搞旅游业,但是试想如果今天的杭州还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的话,那也就不可能在长三角突出重围了,再加上全球疫情的影响,很多城市的旅游业直接就拉胯了。

杭州的资源禀赋在长三角来看其实并不好,一没有宁波这样的深水良港,二没有铁矿等原材料,这也是杭州曾经喊了那么多年工业兴市效果不好的原因

这也导致很多公司只好把总部放在杭州,把工厂放在宁波和台州,比如吉利汽车,为啥这样布局,因为杭州没有大型滚装码头。

我之前说了长三角每一座城市都身怀绝技,杭州也不例外,从2000年杭州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开始,杭州在互联网上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信息化产业,杭州搞的如火如荼。

到了2019年,杭州又推出了新制造业计划,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

综上所述,杭州的未来还是非常可期的,但是杭州遇到的问题不是杭州本身,而是杭州周边,因为都市圈时代已经来临。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9)

杭州都市圈内的成员湖州和嘉兴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员,湖州和嘉兴都在积极对接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这就类似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中间重叠的安徽城市一样,而马鞍山、滁州等城市明显更加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

如果说嘉兴和湖州在陆地上离上海较近,受到上海的辐射影响较大可以理解,那么宁波和舟山又是怎么回事?

从上海租借港口开始就埋下了伏笔,这个举动让上海和舟山、宁波的港口联动变得更加频繁。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10)

早在1995年,上海就看上了浙江的大小洋山岛,因为1992年上海提出建设深水港的计划时,也对外高桥、金山咀等多个港口进行论证过,但都不符合深水港的要求,因为航道较浅、岸线不足,所以上海只能南下,向浙江舟山租借岛屿建设深水港。

而据前段时间《国家公路网规划》专题发布会上透露,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已纳入此次国家规划,也就是说未来上海和宁波、舟山的互联互通将更加紧密,一是强化沿海通道,二是强化港口联动,三是宁波、舟山加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我们肉眼可见浙江的嘉兴、湖州、宁波和舟山都在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对于浙江省的省会杭州来说,未来该如何抉择?

在上海层层推进下(在上海层层推进下)(11)

一,杭州得加速打造自己的都市圈,加大力度与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互联互通,加大力度与周边城市形成阶梯式产业配套,形成良好的产业互补式发展,以杭州为核心形成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集聚效应,杭州都市圈尽量在上海大都市圈之前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复,抢得先机。

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高城市能级,利好更多政策倾斜,浙江省应在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