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域海星为什么泛滥(半岛聚焦追星)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王洪智 连日来, 曾经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派大星”, 在青岛胶州湾海域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原因就是数量太多,已泛滥成灾 最重要的是还冲进养殖基地,和人类抢夺蛤蜊、海蛎子…… 吃起来还特别在行↓↓↓ 不过,它们应该蹦跶不了几天了 3月12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城阳区相关部门以及专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当天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当地街道、以及养殖户等进行了多方座谈 采访中专家表示,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胶州湾生态和“青岛名片”,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认真听取养殖户的诉求和专家意见后,争取三天内拿出解决方案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3月12日,半岛都市报头版关于海星吃蛤蜊的报道刊发后,半岛都市报官方认证的“半岛都市报”“观山东”“山东现场”等多个抖音账号对半岛V视发布视频经过再加工剪辑后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作品被迅速转发,引发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多家媒体纷纷转发、跟进半岛都市报旗下“观山东”抖音号先后发布“急寻克星”、“最无奈的丰收”两条视频,1700万网友在线围观,8万人通过点赞表达了迫切想消灭海星大军的心情……网友支招:能吃就不是问题 半岛全媒体发布海星“丰收”相关内容后,网友在线纷纷“支招”“说吧,吃成几级保护动物?”“我是海星的克星,有多少消化多少,不管是蒸蛋、清蒸、刺身都可以大家好,我是厨师”“纯野生,吃蛤蜊、海蛎子长大的营养更丰富”网友评论说吃就吃码头上摆起自助海星餐 12日中午,在码头上记者也看到,不少摆摊的商贩也将海星放到了摆盘中,“一斤8块钱,15元两斤”比起码头上批发的价格,摊贩的价格和前几天相比已经贵了不少“很多人从网上看着有海星,都专门过来买”一名商贩告诉记者,海星的口味还不错,跟海胆的口味有些像,但是不能多吃,多吃之后头容易发蒙“一个人也就吃一个吧”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码头上还有人直接煮起了自助海星餐“买了4个,一会就煮熟了”这名来自沈阳的小伙子,是一名货车司机,因为船还没有回岸,所以趁着这个工夫做起了海星餐“味道挺好吃的,我以前就吃过”他告诉记者不过养殖户提醒海星胆固醇含量比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朱佳鑫 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 “看到你们的报道,我也想购买大量的海星”3月12日辽宁的赵先生联系记者表示,他是做水产品生意的,需要大量的海星加工,想来青岛购买海星还有来自河南、安徽的客户致电半岛都市报,表达了购买海星的意向不少市民看到半岛报道后,也联系到记者,表示希望购买海星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辆江苏牌照的货车停了下来,上前与捕捞海星的渔民闲聊“我们是连云港的,看到红岛海星的信息,与当地朋友确认后,第一时间赶过来,这是我们第一次过来拉海星”负责收货的老板说因为该渔民捕捞的海星有大有小,老板担心不好卖不想要,渔民作出让步,最终以低于正常价一元的价格成交 “目前对付海星,主要是靠潜水员捡,这样不会破坏海底地面,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为了好卖、提高效率,有些潜水员只捡一些个头大的海星还有一种途径是用拖网,但是把海星拖干净的同时,也会把种下去的蛤蜊、海蛎子等拖上来,而且雇拖船的费用也不低”养殖户说在码头收购海星的商贩,有辽宁的,也有江苏的“一般收了去加工,做熟包装后再卖,一斤也能赚4元左右” “新闻报道后,来收购海星的更多了,之前都是固定的客户”养殖户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想收购海星,但是海星不是谁都能去打捞,所以无法满足新客商的要求再探捕捞起效果,部分海域海星“少了” 3月12日中午1时15分,随着潮水的上涨,出海捕捞海星的渔船陆续返航“我这船上捞了两三千斤,海星密集的地方,一个挨着一个,还有的地方一摞一摞的”渔民林先生告诉记者据介绍,每艘捕捞船上配备了1至4名潜水员,一般早上天一亮就出海,到达捕捞区域后,潜水员或背着氧气瓶,或者利用气泵气管,潜入7米或者更深的海底,用手一个一个地捡海星 尽管打捞上来的海星不少,但是记者从部分养殖户那里也听到了好消息“我们承包了300多亩,昨天我们找了潜水员下去看了看,发现海星少了,看来捕捞确实是管用了但是我们也还有担心 ,是不是海星在我们这边吃得差不多了,转移到别的区域了,过几天又会回来”养殖户牛先生说,养殖海域出现海星,就像草原起火一样,自家门口“火”灭了,但是说不定转眼又着过来了 在现场,记者也采访到刚从海上回来的于先生,除了养殖牡蛎和蛤蜊,他最近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潜水员”,当天他的船在海上捕捞的海星有几千斤,不过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个好事“海星打捞越多,就意味着我们的损失越大”于先生说采访中参与捕捞的另外一位渔民告诉记者,有些地方海星数量十分惊人,铺在蛤蜊上面厚厚的一层,放眼望去,像铺在海中的地毯一样 “海星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成灾的时候”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海星进食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黏液,然后覆盖在海底的泥沙上,由于无法呼吸,栖息在沙地的贝类就会冒出来,但这种黏液对它们的杀伤性是非常大的,往往是杀死的贝类比吃掉的多,正是这样的特性很容易在养殖区出现蛤蜊成片成片的死亡 而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表示,如果海底的海星数量到达一定的规模,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少蛤蜊即使不被海星吃掉,也被海星给“捂死了” 而在码头上,一位养殖户向记者展示了从海底捞上来的一堆蛤蜊皮,“这些都是被海星吃过后剩下的,我们从海底与海星一起捞上来的”记者看到,这些蛤蜊皮大小不一,最小的比小拇指盖还小,有些已经成了空壳,有些开了口,里面的贝肉已经所剩无几 此外,半岛记者还注意到,有些海星的个头已经很大,而且里面出现了海星籽“大约一周前,四五个海星才够一斤,现在三个就到一斤了主要是水温高了,海星吃得多了,活动多了个头大的海星肚子里的籽能占到六成,再过十天半个月,里面的籽就能满了”呼吁蛤蜊投苗季节,养殖户想投却不敢投 “不清理不行,现在是投苗季节,很多养殖户都不敢投苗这个像种庄稼一样,不投苗就没有收入,但是投了,如果运气不好,海星继续增多,把蛤蜊吃干净了,损失更大”一养殖户介绍说,去年冬天10月份,他们就开始打捞海星,当时海星还小,但是近段时间海星突然间变多,而且个头很大 “因为吃了很多蛤蜊、海蛎子,海星都很肥,四五块钱一斤都抢着收但是想投不能投最难受,已经赔了几十万了,现在这个样子真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当下正是投苗的季节,但是突然出现的海星让他们措手不及,现在他还在观望,看看下一步海星能否清理干净 “现在海星太多了,如果不及时清除后果难以想象”采访中一位渔民告诉记者,“虽然知道养殖损失严重,但还是得雇人抓海星”另外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虽然有人也提议既然养殖的贝类几乎全军覆没,那还不如索性不管了,要不然还增加额外的损失但是搞养殖可没这么简单“现在正是撒蛤蜊苗的时候,海底的海星不除掉,就意味着投进去的蛤蜊苗还会被吃掉,而且不投放新的苗种,明年也就没了收入,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尽快清掉海底的海星”该养殖户说,即使不能除掉,也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标准官方认真研究后,争取三天内出解决方案 12日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当地街道、以及养殖户等进行了多方座谈在座谈会上,多位养殖户表示,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放地笼网,“我们也进行实验了,现在海星很多,放下地笼网后,捉上来的基本都是海星,而且大的、小的都能捕上来”对此,曾到现场考察的贝类产业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不是鱼虾大量进入胶州湾繁殖的时间,在建立好联动机制,做好调研、监管,控制好节奏和时间的前提下,在5月之前,可以考虑使用地笼网捕捞海星,现在是特殊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会比较麻烦 座谈会上,贝类产业技术专家表示,2020年年底,胶州湾养殖海域发现大量海星这是自2007年之后,胶州湾再次遭受大规模海星侵害“十几年前,青岛出现过海星泛滥的现象,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恢复过来红岛蛤蜊是青岛名片,也是当地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海星大量出现,应该引发重视”专家介绍,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到五六月份,海星会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红岛码头现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近海增养殖岗位专家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开始,胶州湾海域出现了海星,他们现场进行了生产调研,根据养殖户的反映,海星对养殖业的生产是毁灭性的,他们建议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对海星进行统一性的清理,专家表示,海星比较多危害性比较大,胶州湾海域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每年的3月~4月份是胶州湾贝类大量收货的时间,如果不及时清除海星,渔民不敢轻易投放鱼苗,对胶州湾的海域生态和来年的生产都是不利的 12日下午,开完会议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以及城阳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来到码头查看情况“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办法给渔民解决海星吃蛤蜊,造成渔民不敢放苗的问题”市海洋发展局海洋管理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张兴雪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渔民滩涂放蛤蜊苗的时候,目前因为海星泛滥成灾,渔民不敢放,所以向主管部门反映这一问题“现在把蛤蜊苗放下去,一车苗得30多万,放下去会颗粒无收,损失很大”张兴雪说,当天他们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渔民的诉求,会认真研究然后尽快再给予答复,“争取三天以内给一个答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青岛海域海星为什么泛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岛海域海星为什么泛滥(半岛聚焦追星)

青岛海域海星为什么泛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王洪智 连日来, 曾经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派大星”, 在青岛胶州湾海域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原因就是数量太多,已泛滥成灾! 最重要的是还冲进养殖基地,和人类抢夺蛤蜊、海蛎子…… 吃起来还特别在行↓↓↓ 不过,它们应该蹦跶不了几天了。 3月12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城阳区相关部门以及专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当天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当地街道、以及养殖户等进行了多方座谈。 采访中专家表示,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胶州湾生态和“青岛名片”,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认真听取养殖户的诉求和专家意见后,争取三天内拿出解决方案。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3月12日,半岛都市报头版关于海星吃蛤蜊的报道刊发后,半岛都市报官方认证的“半岛都市报”“观山东”“山东现场”等多个抖音账号对半岛V视发布视频经过再加工剪辑后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作品被迅速转发,引发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多家媒体纷纷转发、跟进。半岛都市报旗下“观山东”抖音号先后发布“急寻克星”、“最无奈的丰收”两条视频,1700万网友在线围观,8万人通过点赞表达了迫切想消灭海星大军的心情……网友支招:能吃就不是问题 半岛全媒体发布海星“丰收”相关内容后,网友在线纷纷“支招”。“说吧,吃成几级保护动物?”“我是海星的克星,有多少消化多少,不管是蒸蛋、清蒸、刺身都可以!大家好,我是厨师。”“纯野生,吃蛤蜊、海蛎子长大的营养更丰富。”网友评论说吃就吃码头上摆起自助海星餐 12日中午,在码头上记者也看到,不少摆摊的商贩也将海星放到了摆盘中,“一斤8块钱,15元两斤!”比起码头上批发的价格,摊贩的价格和前几天相比已经贵了不少。“很多人从网上看着有海星,都专门过来买!”一名商贩告诉记者,海星的口味还不错,跟海胆的口味有些像,但是不能多吃,多吃之后头容易发蒙。“一个人也就吃一个吧!”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码头上还有人直接煮起了自助海星餐。“买了4个,一会就煮熟了!”这名来自沈阳的小伙子,是一名货车司机,因为船还没有回岸,所以趁着这个工夫做起了海星餐。“味道挺好吃的,我以前就吃过!”他告诉记者。不过养殖户提醒海星胆固醇含量比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朱佳鑫 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 “看到你们的报道,我也想购买大量的海星。”3月12日辽宁的赵先生联系记者表示,他是做水产品生意的,需要大量的海星加工,想来青岛购买海星。还有来自河南、安徽的客户致电半岛都市报,表达了购买海星的意向。不少市民看到半岛报道后,也联系到记者,表示希望购买海星。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辆江苏牌照的货车停了下来,上前与捕捞海星的渔民闲聊。“我们是连云港的,看到红岛海星的信息,与当地朋友确认后,第一时间赶过来,这是我们第一次过来拉海星。”负责收货的老板说。因为该渔民捕捞的海星有大有小,老板担心不好卖不想要,渔民作出让步,最终以低于正常价一元的价格成交。 “目前对付海星,主要是靠潜水员捡,这样不会破坏海底地面,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为了好卖、提高效率,有些潜水员只捡一些个头大的海星。还有一种途径是用拖网,但是把海星拖干净的同时,也会把种下去的蛤蜊、海蛎子等拖上来,而且雇拖船的费用也不低。”养殖户说。在码头收购海星的商贩,有辽宁的,也有江苏的。“一般收了去加工,做熟包装后再卖,一斤也能赚4元左右。” “新闻报道后,来收购海星的更多了,之前都是固定的客户。”养殖户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想收购海星,但是海星不是谁都能去打捞,所以无法满足新客商的要求。再探捕捞起效果,部分海域海星“少了” 3月12日中午1时15分,随着潮水的上涨,出海捕捞海星的渔船陆续返航。“我这船上捞了两三千斤,海星密集的地方,一个挨着一个,还有的地方一摞一摞的。”渔民林先生告诉记者。据介绍,每艘捕捞船上配备了1至4名潜水员,一般早上天一亮就出海,到达捕捞区域后,潜水员或背着氧气瓶,或者利用气泵气管,潜入7米或者更深的海底,用手一个一个地捡海星。 尽管打捞上来的海星不少,但是记者从部分养殖户那里也听到了好消息。“我们承包了300多亩,昨天我们找了潜水员下去看了看,发现海星少了,看来捕捞确实是管用了。但是我们也还有担心 ,是不是海星在我们这边吃得差不多了,转移到别的区域了,过几天又会回来。”养殖户牛先生说,养殖海域出现海星,就像草原起火一样,自家门口“火”灭了,但是说不定转眼又着过来了。 在现场,记者也采访到刚从海上回来的于先生,除了养殖牡蛎和蛤蜊,他最近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潜水员”,当天他的船在海上捕捞的海星有几千斤,不过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个好事。“海星打捞越多,就意味着我们的损失越大!”于先生说。采访中参与捕捞的另外一位渔民告诉记者,有些地方海星数量十分惊人,铺在蛤蜊上面厚厚的一层,放眼望去,像铺在海中的地毯一样。 “海星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成灾的时候!”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海星进食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黏液,然后覆盖在海底的泥沙上,由于无法呼吸,栖息在沙地的贝类就会冒出来,但这种黏液对它们的杀伤性是非常大的,往往是杀死的贝类比吃掉的多,正是这样的特性很容易在养殖区出现蛤蜊成片成片的死亡。 而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表示,如果海底的海星数量到达一定的规模,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少蛤蜊即使不被海星吃掉,也被海星给“捂死了”。 而在码头上,一位养殖户向记者展示了从海底捞上来的一堆蛤蜊皮,“这些都是被海星吃过后剩下的,我们从海底与海星一起捞上来的。”记者看到,这些蛤蜊皮大小不一,最小的比小拇指盖还小,有些已经成了空壳,有些开了口,里面的贝肉已经所剩无几。 此外,半岛记者还注意到,有些海星的个头已经很大,而且里面出现了海星籽。“大约一周前,四五个海星才够一斤,现在三个就到一斤了。主要是水温高了,海星吃得多了,活动多了。个头大的海星肚子里的籽能占到六成,再过十天半个月,里面的籽就能满了。”呼吁蛤蜊投苗季节,养殖户想投却不敢投 “不清理不行,现在是投苗季节,很多养殖户都不敢投苗。这个像种庄稼一样,不投苗就没有收入,但是投了,如果运气不好,海星继续增多,把蛤蜊吃干净了,损失更大。”一养殖户介绍说,去年冬天10月份,他们就开始打捞海星,当时海星还小,但是近段时间海星突然间变多,而且个头很大。 “因为吃了很多蛤蜊、海蛎子,海星都很肥,四五块钱一斤都抢着收。但是想投不能投最难受,已经赔了几十万了,现在这个样子真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当下正是投苗的季节,但是突然出现的海星让他们措手不及,现在他还在观望,看看下一步海星能否清理干净。 “现在海星太多了,如果不及时清除后果难以想象。”采访中一位渔民告诉记者,“虽然知道养殖损失严重,但还是得雇人抓海星!”另外一名养殖户告诉记者,虽然有人也提议既然养殖的贝类几乎全军覆没,那还不如索性不管了,要不然还增加额外的损失。但是搞养殖可没这么简单。“现在正是撒蛤蜊苗的时候,海底的海星不除掉,就意味着投进去的蛤蜊苗还会被吃掉,而且不投放新的苗种,明年也就没了收入,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尽快清掉海底的海星!”该养殖户说,即使不能除掉,也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标准。官方认真研究后,争取三天内出解决方案 12日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当地街道、以及养殖户等进行了多方座谈。在座谈会上,多位养殖户表示,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放地笼网,“我们也进行实验了,现在海星很多,放下地笼网后,捉上来的基本都是海星,而且大的、小的都能捕上来。”对此,曾到现场考察的贝类产业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不是鱼虾大量进入胶州湾繁殖的时间,在建立好联动机制,做好调研、监管,控制好节奏和时间的前提下,在5月之前,可以考虑使用地笼网捕捞海星,现在是特殊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会比较麻烦。 座谈会上,贝类产业技术专家表示,2020年年底,胶州湾养殖海域发现大量海星。这是自2007年之后,胶州湾再次遭受大规模海星侵害。“十几年前,青岛出现过海星泛滥的现象,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恢复过来。红岛蛤蜊是青岛名片,也是当地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海星大量出现,应该引发重视。”专家介绍,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到五六月份,海星会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红岛码头现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近海增养殖岗位专家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开始,胶州湾海域出现了海星,他们现场进行了生产调研,根据养殖户的反映,海星对养殖业的生产是毁灭性的,他们建议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对海星进行统一性的清理,专家表示,海星比较多危害性比较大,胶州湾海域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每年的3月~4月份是胶州湾贝类大量收货的时间,如果不及时清除海星,渔民不敢轻易投放鱼苗,对胶州湾的海域生态和来年的生产都是不利的。 12日下午,开完会议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以及城阳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来到码头查看情况。“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办法给渔民解决海星吃蛤蜊,造成渔民不敢放苗的问题!”市海洋发展局海洋管理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张兴雪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渔民滩涂放蛤蜊苗的时候,目前因为海星泛滥成灾,渔民不敢放,所以向主管部门反映这一问题。“现在把蛤蜊苗放下去,一车苗得30多万,放下去会颗粒无收,损失很大!”张兴雪说,当天他们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渔民的诉求,会认真研究然后尽快再给予答复,“争取三天以内给一个答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