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平安三侯 平安三侯之马忠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南中为蜀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便是发生在此地。当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对蜀汉来说难之又难,一方面是盟友东吴向曹魏靠拢,刘孙两家的结盟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则在南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尚未臣服蜀汉。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蜀汉置庲降都督为南中最高统治长官,马忠正是第四任。
一、危在旦夕,复得狐笃
马忠曾名狐笃,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长大了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马忠有大才,曾在家乡巴西郡为郡吏,并通过举孝廉担任汉昌县县长。要知道,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被举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也正是有这样的履历在,马忠即将得到一个拜将封侯的机会。夷陵一役,蜀汉只剩半口气了,就连创下这份基业的先主刘备都撒手人寰,但奔波半载的刘备岂能容忍断臂之仇未报,他没有灰溜溜回到成都等待将至的死期,而是留守白帝城,召集残兵,打算再度和孙权扳手腕。得到消息的巴西太守阎芝征发各县士兵响应国君,马忠就是在这时抓住了面见刘备的机会。
或是天可怜见,刘备在人生终点的时候不得已失去了黄权,却又碰到了马忠,前者虽身处曹魏,仍感念刘备和诸葛亮的恩情,后者则在南中恩威并施,带来了蜀汉大后方十五年的和平。“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刘备的识人眼光还是不错的,他很是欣赏能够在自己面前宠辱不惊的马忠,甚至在尚书令刘巴的面前夸张他。只不过刘备还没来得重用眼前的年轻人就先去世了,不过诸葛亮很显然也把刘备的话记心里了。章武三年(223),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任丞相,开府治事,马忠担任门下督,事实证明,能从诸葛丞相府出来的,未来在蜀汉政堂上都会不凡。
二、所遇其时,相府展才
刘备驾崩,刘禅年幼,偌大的蜀汉暴露弊端,位于南中等地的少数民族中不乏野心勃勃之辈,亦有诚心归汉之良,所以需要一位既能马上战叛,又能下马治民的全才,“都督常用重人”,马忠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才干。建兴三年(225),蜀汉从刘备去世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丞相诸葛亮决定挥师南征,震慑蠢蠢欲动的宵小之辈,在他身边,既有计谋上层,却毁于街亭的马谡,也有声名不显,日后镇守南中十五年的马忠。在牂牁郡,马忠率军击败了作乱的郡丞朱褒,“抚育恤理,甚有威惠”。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屯兵汉中,为二次北伐做准备,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马忠则被召为丞相参军,与蒋琬、张裔等人处理军国大计。然而由于负责督运粮草的李严谎报军情,派马忠催促诸葛亮赶紧还师,导致蜀汉北伐第二次无功而返,李严被贬为庶人。不过马忠借此机会得到了诸葛亮进一步赏识,为了消除北伐失利带来的消极影响,马忠统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在此战大出风头的还有牙门将张嶷,二人后来成了共镇南中的黄金搭档。
三、数平叛乱,文治武功
蜀汉共有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汉中都督四大都督,其中汉中、永安是面对曹魏和东吴的门户,江州为水路重镇,承担着四面救援的作用,庲降都督同样承担着安抚南中的重任,“定南中,然后可以图巴蜀,固巴蜀,然后可以图关中”。建兴十一年(233),南中地方豪强刘胄不满庲降都督张翼严苛执法,率众反叛,蜀汉借机调回张翼,任命马忠接替张翼成为新一任庲降都督,统军平叛。马忠攻无不克,斩杀了刘胄,因功拜加监军奋威将军,并封为博阳亭侯。后来,牂牁郡、兴古郡又有南蛮作乱,被马忠平定,部将张嶷还在其中又招降两千余人,将他们全部送往汉中,以支持蜀汉。
由于南中处在蜀汉腹地,又遍布少数民族,比起其他三位都督,庲降都督还多了一份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难题。凭借平叛打出了蜀汉军威,马忠将治所迁到了建宁郡味县,处于汉族和夷族之间,以更好统治南中。在马忠的支持下,出任越巂太守张嶷成功收复越巂郡,两人就这么互为犄角,十五年时间内开发和治理南中,威恩并立、斩杀豪强、重申恩信、筹备军资、训练行伍,“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马忠先是因功加安南将军,并进封彭乡侯,后加拜镇南大将军。
“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与北伐建功的同僚们不同,马忠出任的庲降都督更多的是稳定南中这个大后方,不仅得不到朝廷有力的支援,还需要自己来治理南中以支持北伐,若是不兼备文武,马忠很可能就死在乱军之中。在危难之时得遇先主刘备,肝脑涂地为诸葛亮、刘禅镇守南中,为蛮夷所尊崇敬爱,马忠功勋卓著,以致后继者“皆不及忠”,“建功立事,称美荆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