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汽车设计(汽车上隐藏了哪些我们很难发现)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聊在汽车上司空见惯的,但也经过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车灯的设计。车灯其实并非伴随车辆的发明而诞生。但车灯的发展史伴随着汽车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也衍生出了很多精妙无比的设计功能。
在电灯出现之前,早期的道路车辆使用燃料灯。最早的一些汽车产品的前照灯使用硬质合金灯,尾灯使用油灯。直到电灯推出几年后,它才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发电机于 1908 年左右首次安装在汽车上,并在 1920 年代的汽车中开始普及。
无声电影明星弗洛伦斯·劳伦斯曾经设计了第一个“自动信号臂”,这是现代转向灯的前身,尾灯和刹车灯于 1915 年左右推出,到 1919 年“倾角”前照灯问世。密封光束前照灯于 1936 年推出,并于 1940 年标准化。自动取消的转向信号灯于 1940 年被发明。到 1945 年,前照灯和信号灯被集成到车身造型中。卤素前照灯光源于 1960 年在欧洲开发。HID 前照灯从 1991 年开始生产。1993 年,第一批 LED 尾灯安装在量产汽车上。LED 前照灯是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推出的。
在灯源上,车灯始终在不停的进步,发光二极管 (LED) 越来越多地用于在汽车灯中。与大多数灯泡型组件相比,它们具有非常长的使用寿命、极强的抗振性,并且可以实现相当浅的封装。LED 在刹车灯中使用时还具有潜在的安全优势,因为当通电时,它们会比白炽灯泡快约 250 毫秒(1/4 秒)达到最大强度。从理论上讲,这种快速上升时间可为后面的驾驶员提供更多时间来对停车灯信号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车灯发出的光的颜色也由长期惯例标准化的。关于车灯颜色的规定最早出现在 1949 年《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后来在 1968 年《联合国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中具体规定。除某些地区例外,朝后的灯必须发出红光,朝侧面的灯和所有转向信号灯必须发出琥珀色的光,而朝前的灯必须发出白色或选择性黄光。
车外灯的新功用
随着汽车智能化,车灯的角色除了照明和车辆之间信息的传递本身,也衍生出了具有情感交互的新的功能。「车外交互」也是汽车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车外交互的过程中,己车作为信息的输出方,将信息传递给交通环境中的其他人或车辆。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IQ. Light 灵眸矩阵在车灯的造型上采取了独特的设计。标志性的圆形光环,位于光环下部的平底设计。转向灯、日行灯和侧灯也是LED实现的。日行灯由光环、照明模组的点阵式光孔和全向光导纤维灯条共同构成。前大灯远光照明模组内部有11个独立的LED单元,每个LED均可单独关闭或调暗光线。与此同时,智能控制的LED矩阵式大灯能在不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情况下,持续以最高亮度照明。这些模块与人眼非常相似。模块外壳中的蜂窝状开口和全方位的光缆产生白天行驶的光线。当车灯打开时,灯条横穿前端,将不同的模组彼此链接。
智能化的车外灯是车外进行车与车之间交互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IQ. Light 灵眸矩阵还会与人,与驾驶员进行主动式的交互。
大灯中的照明模块车辆出发前与驾驶员进行交互:每当驾驶员靠近车辆时,照明灯就会亮起,以示迎接,提供更加高级的车辆具有更强的迎宾场景:在这种情况下,照明模块就像拟人化一样,通过一种类似眼神交流的方式与驾驶员进行交互。
车内照明系统的演进
除了车辆的外照明系统,内部的照明系统也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演进。大多数汽车在乘客舱的天花板内或附近具有至少一个“顶灯”(或“礼灯”),以提供照明以系紧安全带并进入或离开汽车。这些通常具有在前(或任何)乘客门打开时打开的选项。许多车辆已经扩展了这一功能,在所有车门关闭后,顶部的车内灯仍然亮着,允许乘客系好安全带并增加照明。延长的照明周期通常在车辆点火开始时结束,或者如果汽车未启动,则在几分钟后发出的光逐渐减少,称为“剧院”照明。后来一些车辆增加了车内的氛围灯,这些氛围灯会出现在仪表板底部边缘增加了内部照明,为前排乘客照亮地板,或在后排前排座椅下方,为后排乘客照亮地板。这种类型的便利照明方法有时也用于照亮内部或外部门把手、外部踏步板或电动车窗开关。氛围灯为座舱的内部提供了高级感。但对于车内灯来说,这也远远不够。
IQ. 灯光精灵则是一种车内灯主动交互的方式。希望通过「更具有感情化」、「更直接的方式」将车辆的基本信息传递给用户。IQ. 灯光精灵即挡风玻璃下方的灯带。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为驾驶者提供可视化信息。IQ. 灯光精灵可通过向驾驶者发出信号,表明驱动系统启动、车辆解锁或锁定等功能。同时,该系统会突出显示驾驶辅助系统和导航系统的信息,并提示制动和来电。在使用导航系统时,IQ. 灯光精灵还会为驾驶者提供有效的交通信息参考:如灯光闪烁提示变道等。
车灯的演进,是在车辆本身智能化的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的具备情感交互的功能。IQ. Light 灵眸矩阵和IQ. 灯光精灵在提供照明功能的基础之上,也通过简单的交互设计传递了更多的状态信息,在进行情感交互的过程中,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智能科技的温暖。
文章转自知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