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今年高考红楼梦作文题(高考红楼梦作文真的很难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前几天听人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很特别,与《红楼梦》有关,很多考生反映不太好写,我特意上网看了看,还别说,是挺别致的。[憨笑][憨笑]

谈今年高考红楼梦作文题(高考红楼梦作文真的很难吗)(1)

今年高考涉及《红楼梦》的作文题目

看这个作文题的时候,我有意保持了一种考试的心态。假想我现在就是参加高考的考生,面对这个作文题,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思路并构思内容。

这个题目乍一看的确很空泛,不知道该写什么。我想了大约三四分钟,初步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题目中对匾额题名的情节描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话:

“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我对此的理解是,题目要求写的是“更广泛的领域”中的“这个现象”和思考。什么现象呢?就是这几种方式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这个现象。

第二,那么“更广泛的领域”写什么?工程领域?教育领域?我会选择写艺术创作领域,这样保险些,不至于偏题,因为别的领域很难涉及到“艺术效果”。

谈今年高考红楼梦作文题(高考红楼梦作文真的很难吗)(2)

红楼梦剧照

第三,艺术创作领域细分也很多,我最初想到了相声、京剧和武侠小说。三种创作方式的对应思路如下:

相声创作:直接移用 = 创作者继承老段子老包袱;借鉴化用 = 创作者改编老段子以适合现代听众;根据情境独创 = 创作适合今天听众的全新段子和包袱。

京剧唱段创作:直接移用 = 不创新,始终对老唱段精益求精;借鉴化用 = 改编老唱段的唱腔和唱词,赋予新的活力;根据情境独创 = 创作能吸引现代年轻人听的唱段(加勒比海盗?)

武侠小说创作:直接移用 = 作品承袭旧小说的价值观(忠孝,比如公案系列小说);借鉴化用 = 在旧小说的基础上改进价值观(为侠为义为情为爱,比如金古梁);根据情境独创 = 包括现代网文在内的各种现代武侠小说,完全体现现代价值观。

开始想的是挑其中一个细分领域重点写,后来想想不局限写一个细分领域可能举例更方便,反正题目也没限定,我可以将它们统称为“艺术创作领域”。

谈今年高考红楼梦作文题(高考红楼梦作文真的很难吗)(3)

红楼梦剧照

有一点我拿不准的是,题目中对这三种方式是不是有明显的褒贬?从提供的小说节选来看,宝玉的选择“沁芳”显然优于前两个人的提议,但是在题目中只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并未进行明显的优劣比较。而且连用了三个“或”,并没有厚此薄彼。换句话说,并没有说明“根据情境独创”这种方式就好于前两种方式。所以我觉得保险起见,对于这三种方式,最好还是不要对“根据情境独创”表现出明显的偏袒。贬低前两种,褒扬第三种方式,弄不好会写偏。

谈今年高考红楼梦作文题(高考红楼梦作文真的很难吗)(4)

红楼梦剧照

最初想到的就这些,后来想想,我也写一篇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水平有限,请大家轻点拍砖~~

从《红楼梦》中的水亭题名浅谈艺术领域的创作方式

《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水亭匾额题名的场景,有人提出取《醉翁亭记》中的“翼然”为名,有人主张题为“泻玉”,而宝玉的选择更为新雅,“沁芳”二字,使花木映水的佳境呼之欲出,令人耳目一新。

匾额题名,虽然只有区区两字,但既要寓景于名,又要含蓄隽永,说得上是一场小型的艺术创作。以上的三个名称,分别选择了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三种创作方式,分别使人领略到水亭的气势、流水的清幽以及水木交融的美感,从而产生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效果。创作虽小,但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中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却很大。

我国的艺术发展史源远流长,很多经典作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和灵感。对成功作品直接移用可以沿用成功的叙事模式和情节,从而产生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一点在京剧艺术创作中尤为明显,《赵氏孤儿》讲述的是《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的义举,《定军山》则演绎了《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直接移用经典作品,会使自己的作品再现百看不厌的魅力。

与直接移用相比,借鉴化用能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别出心裁的创意,带来妙笔生花的效果。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曹公在《红楼梦》中讲述宝玉来历时并未简单沿用这个故事,而是笔锋一转,描述这块宝玉本是其中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这项设定显著提升了故事的趣味性。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借鉴化用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

根据情境独创与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同,而是因时制宜推陈出新,往往会产生不落俗套的效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迎合当代的潮流,创作贴合当代国人心态的作品将大大提升成功的机率。前几年上映的影片《战狼 2》之所以能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归根结底在于故事本身契合了当代中国人心底的爱国情怀和面对强敌无所畏惧的精神。

在 21 世纪的今天,很多艺术形式面临有价值无市场的尴尬。以京剧和黄梅戏等很多戏曲形式为例,已经到了受众面窄、少人传承、接近消亡的境地。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是创作者群体的整体创作能力每况愈下,导致很难出现能吸引普通大众的新作品。如何巧妙地通过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这三种创作方式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使这些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光芒,是艺术创作者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自由译员星北辰,985 硕,12 年陈英中简繁自由翻译,担任过翻译、校对、LQA,翻译量过千万字,内容涉及 IT、电气电子、工程、医疗、法律、机械、旅游、餐饮、教育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