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1)

似乎今天美国杂货店里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装在一次性塑料容器里出售的。

在2020年1月初,中国加入了全球120多个国家的行列,承诺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计划到2020年底在主要城市(2022年在全球各地)禁止生产和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禁止一次性吸管的生产和销售。销售农产品的市场将在2025年之前采取类似措施。

2018年,禁止使用塑料的行动成为了焦点,比如备受好评的“停止吮吸”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四分卫汤姆·布雷迪(Tom Brady)和他的妻子吉赛尔(Gisele)、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Gisele Bündchen)以及好莱坞演员阿德里安·格雷尼尔(Adrian Grenier)等明星承诺放弃一次性塑料吸管。现在,许多国家和公司对塑料制品都说“不”,消费者也跟着说“不”。

随着塑料禁令运动达到重大里程碑,全世界多数国家地区都发出声明:我们决定对引起全球轰动的瓶子、袋子和吸管进行定义。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2)

什么是一次性塑料?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一次性塑料是指一次性用掉的塑料,即设计为一次性使用,然后丢弃或回收。这包括从塑料饮料瓶和塑料袋到一次性塑料剃须刀的一切塑料东西,真的是任何你用完就马上扔掉的塑料物品。虽然这些东西是可以回收的,但博客和垃圾预防商店“零废物呆子”的梅根·韦尔登(Megean Weldon)说:“这几乎不是常态。”

她说:“实际上,很少有塑料制品可以加工成新材料和产品。与玻璃和铝不同,塑料的加工方式与回收中心收集时不同。塑料的质量会降低,所以最终不可避免地,这些塑料还是会被扔进垃圾填埋场。”

拿一个塑料水瓶,大多数瓶子都说它们可以回收利用,而且仅仅基于它们很容易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成分,它们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近七成的瓶子最终被扔进了垃圾填埋场或作为垃圾丢弃。当中国在2018年决定停止接收和回收塑料时,这个问题加剧了。据《大西洋月刊》报道,这意味着回收变得更加昂贵,因此许多市政当局现在干脆选择廉价的垃圾填埋场,而不是回收。

根据《卫报》的数据,人类每秒生产近2万个塑料瓶,美国的垃圾数量从2010年到2015年增长了4.5%,将这种垃圾填埋场第一的做法与世界上不断增长的塑料消费相结合,难怪世界上的塑料垃圾泛滥。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3)

塑料可能比我们所有人都长寿

你觉得禁用所有这些塑料太过分了吗?有一些非常充分的理由说明它是有意义的。首先,垃圾填埋场里的塑料不会消失。韦尔登表示,一个塑料袋需要10到20年才能降解,而一个塑料瓶则需要近500年的时间。而且,即使它“消失”了,它的残余依然存在。

减少废物网站的作者和创始人凯思琳·凯洛格(Kathryn Kellogg)说:“塑料永远不会分解或消失,它只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片,直到它们非常微小,可以在我们的空气和饮用水中找到。”

一些杂货店已经改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购物袋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研究表明,这不是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案。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在过去3年中分析了80个由可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一次性购物塑料袋。他们的目标是确定这些袋子到底有多少“可生物降解”。

土壤和海水无法将塑料袋降解下来。相反,4种可降解塑料袋中的3种仍然足够结实,可以承受5磅(约2.2公斤)的土壤(非可降解塑料袋也是如此)。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塑料袋确实会分解,但这也不一定是积极有效的。降解产生的小颗粒可以迅速在环境中传播,想想空气、海洋或把塑料碎片误认为食物的饥饿动物的肚子。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4)

我们能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

许多国家禁止一次性塑料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不应该被重复使用,尽管我们有最好的意图。由于许多地方都放弃了回收利用,所以很有可能通过再利用(也就是“回收”)塑料瓶和容器来自己解决问题。当然,这可能适用于塑料袋,但专家表示,使用塑料瓶或食物容器时要小心。如果反复使用,所有用于食品容器和塑料瓶的塑料都可能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那些据说不含双酚A (BPA)的产品。双酚A是一种有争议的化学物质,被认为与荷尔蒙紊乱有关。)

虽然研究人员仍在分析塑料重复使用的安全性,但专家还是建议使用玻璃或金属,来避免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根据韦尔登的说法,现在是我们采取重复使用的心态的时候了,无论是棉花生产袋、不锈钢吸管还是完全的零废物。

她说:“任何一次性物品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我们会把某些东西贬值到想扔掉的地步。这种便利的文化使这种破坏性行为正常化,结果是,我们每年生产数百万吨。如果我们改变消费观念,我们就会更注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以及如何避免使用它。”

为什么不全面禁止塑料(什么是一次性塑料)(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