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中,重点描述的是生活在陕北黄土地上的一群可歌可泣的人民。然而,不管他们是农民、工人,还是干部,这些人们都是满怀热情的生活着,他们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属于各自的人生。

路遥凭借自己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丰富生活阅历,深刻地解析了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间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农村生活众生相。他用饱蘸着无限激情的笔触,将孙少平、金俊山、田海民等农民的杰出代表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些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顽强生命力,无不体现出那个特定时期里,所有劳动者独有的人格魅力。

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1)

(一)

这群人虽不曾有过那些所谓高瞻远瞩的境界和积极乐观的胸怀,但他们依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就算在畸形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统治之下,始终都不迷茫、不盲从。在他们的人生信条里,始终都保持着一份独立与清醒;这群人虽然挣扎在贫穷甚至饥饿的荒野上,但是始终都怀揣着尊严和骄傲。他们用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默默坚守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激情满怀地施展着自己令 人惊叹的创造力和让人赞叹的才华。

因此,在路遥的笔下,我们看到的这群人,不单单是活跃在陕北黄土地上最勇敢的“圣斗士”,他们还是普天之下所有农民的希望和榜样,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基石。

不可否认,在这群农民身上,依旧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正是所有农民阶级固有的特点。在路遥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毫无掩饰的一群最亲切的农民。

路遥几乎从未脱离过作品中所描述的一切,《平凡的世界》里所有的人物几乎都脱胎于他本人的经历。所以他对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他了解他们的痛苦与幸福,更了解他们的苦涩和甜蜜。我们看到过路遥曾经满怀敬意地赞美过,也看到过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过。在那些密密麻麻地文字脉络里,我们才得以和这群人走得这么近又这么熟。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部分描述的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分家”时混乱局面的,那些农民所展示而出的小农意识甚至让人气愤。路遥这样写道:“哪怕是一根半缰绳,也要剁成几段麻绳头,一人拿走一段……不能用就不能用!反正我用不成,也不能叫你用得成”!这一点,足以显现出从这些人身上所遗漏出的自私性和破坏力。

其次,在描述孙玉亭与王彩娥“麻糊”事件时,路遥向我们着重阐释了两大家族群殴背后的一些反思。所以,我们才忽然发觉是封建宗族意识促使了这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哪怕是罪恶和错误;另外,作为路遥这部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孙少安的人生经历一直都是一个重彩。从他初次创业失败时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刻薄、短视,到后来他经过艰辛努力使一切发生逆转后的各种改观......

路遥一直都用真实的眼光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得这样一群人的形象,在整部作品中纤毫毕现,力透纸背。

20年后,再看《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特定时期里,身为作家的路遥就已经注意到了在社会转型阶段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农民工”。这些人们像现代大多数农民工一样,始终都处于城市最底层,一无身份,二无地位,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微不足道的工资,而他们却怀揣着最美丽的梦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农村全家人的所有希望,所以他们宁愿自己一直都像落叶般在城市上空飘荡着,就像“萝卜花”,也像小翠那样......

路遥正是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敏感和洞察力,正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才客观公正地描述了当时那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在那个特定环境中所带出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令人遗憾和震惊的是,路遥作品中的那问题,竟然在20多年后的今天才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工人的描述其实并不多,只要认真读过以孙少平为首的那些挖煤工的经历,我相信,不论是谁,一定和路遥本人一样,都是饱含着热泪与激情的。

《平凡的世界》对工人惊人的创造力和价值观是这样歌颂的:“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称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能动起来”。

我们是在这些文字中,是能够看见力量的。这些感觉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自一本书中燃起,却在一颗心里蔓延……

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2)

除了孙少平之外,在这部作品中还有一个挖煤工人的杰出代表,他就是王世才。这个人不但有着精湛的技术,而且在众工友的心目中享有着很高的权威,尤其是对徒弟孙少平的照顾犹如父兄,在关键时刻甚至牺牲自己来挽救另一名徒弟安锁子。可以看得出,路遥在描写这个疼痛场面的时候,是饱蘸血泪的,在作品中,这也是最令人动容的场面之一。

路遥正是以这样的笔触,正是以这样的热情,才逐一刻画出了在大机器时代,所有草根阶层用劳动锻炼出来的团结、友爱、纪律和责任。不管在怎样的一个时代里读到他们,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3)

(二)

提到《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干部”,我想但凡仔细读过这部巨著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看法,那就是路遥给我们展示出的,原本就是一个复杂而又平衡的“官场生态”。那些“干部”尽管都不是作品中的主角,但这些人却是作品里反复出场的有名有姓的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从村干部到省委领导,跨度之大,涉及之广,同样也是作品的一大亮色。

或许,路遥在描述这些“干部”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刻意的去绕开些什么,他所要表现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官场”。

在那个社会处于大变革的特殊时期里,作为“干部”的那些人,一直都是掌握社会权力资源的中坚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大到势不可挡。其中,田福堂就是旧时代农村社会中“干部”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一方面掌握着农村的政治资源,另一方面还控制着所谓的物质财富,俨然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我们甚至能够称这些以他为首的“官员”们为“农民政治家”,他们个个醉心于玩弄权术,不但在文革期间兴风作浪,还将口头上的革命,摇身变成挥舞在普通农民头上的大棒。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这群人们才不可避免地被撵下了舞台,在一场政治大气候之下,他们才不得不将权力交于金俊武、孙少安等这样的新时代农民领导人。

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对县、乡两级干部的描写的成分也不多。他没有刻意地去凝练这些人身上的优缺点,重点却体现在了他们之间的争论上。无论是前期的田福军与的冯世宽,还是后来的田福军与张有智,甚至到最后,在这些轮番出场的官员之间,自始至终我们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矛盾争论。

可以说,田福军一直都是《平凡的世界》里整个官场矛盾的中心。他的仕途同样坎坷不平,从他失意到升迁,再从飞升到跌落,这些历程无不昭示了同时期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

当我们在作品中看到这些首先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干部”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些“干部”所创造出的“丰功伟绩”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们所处的地位与职业迫使他们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够象普通百姓一样,希望他们能够冷静地观望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在一份释然中自省。

遗憾的是,他们谁都不能。

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4)

这些“干部”之间所争执的,大多是所谓的路线,从意识形态,到个人矛盾,从集体利益,到个人得失……这些人就这样争论着,也这样选择着。

当诸如田福军、白明川这样有才识的干部,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后,冯世宽和周文龙等这样的人,才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继而迷途知返;当诸如李登云这样钻营之流别无选择地就此陨落后,高凤阁等这样的心术不正之徒,最终也身败名裂。

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草根阶层与官场生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