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这样称赞魏征(为什么隋炀帝会迅速败亡)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中的这句话讲述的是隋炀帝时期空前未有的盛况。在古代科技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口成为衡量古代朝代经济是否兴盛的标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隋朝建立之初,全国户口数为700万户。而仅仅到了隋炀帝登基5年后,就达到了890万户。
富大龙饰演的隋炀帝
这是一个难得的奇迹!这个数据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才超过。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人物就是隋炀帝!
然而,如此耀眼的成就不过是昙花一现。仅仅9年后,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14年,隋炀帝就被部下所杀,大隋天下大乱,很快就被唐朝取代。隋炀帝也由大隋盛世的开创者沦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和亡国之君。
为什么隋炀帝会迅速败亡呢?千百年来,很多人对此做出了解答。有人说,是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也有人说,是他残暴奢侈,浪费民力;还有人认为是隋炀帝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皇权和关陇士族矛盾的激化,动摇了统治根本。
隋炀帝下江南壁画
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最近读史,笔者发现唐朝名臣魏征对隋炀帝的分析视角独特,堪称经典。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和魏征谈到隋炀帝时,问“看了隋炀帝的文集,他的文辞很好,他懂得尧舜之道,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电视剧中的李世民
魏征答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主即便是圣人,也应该谦虚,有容忍之量,要用谦虚、虚怀若谷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智者才会愿意献计、勇者才愿意出力辅助;但隋炀帝不是这样的,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世间少有的俊才,便骄矜自用,所以才会口诵尧、舜之言,身为桀、纣之行;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缺点和不足,以至于最终灭亡。
魏征雕像
隋炀帝的这个缺点,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在被刘邦逼到乌江边,即将败亡前,仍高呼:“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同样是一代枭雄,同样创造了伟业,然而其命运又何其相似也!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事,都应该谦虚谨慎。谦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应该是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只有谦虚,才能够凝聚人才,使智者献谋,勇者竭力。对于帝王来说是如此,对于管理者和普通人,也是如此。
任正非
为什么任正非能从几个人的小“个体户”,用33年做到近20多万人的世界级大企业?任正非曾说:“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我就提了一桶浆糊,把18万员工黏结在一起。”
“提了一桶浆糊,把18万员工黏结在一起”,多么简单且形象的道理!这就是谦虚!这就是容人之量!如果隋炀帝能做到这一点,又怎么会丢了江山,身死国灭呢?
以此和大家共勉。
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必少不了《资治通鉴》。
金庸:我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
梁启超认为“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金庸说:“我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也令我更了解历史规律。
完全可以说,《资治通鉴》是承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是为官经商者的必读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精装四册版白话《资治通鉴》。
本书组织全国百名大学教授进行了整理,并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机构进行校勘。从内容、版本上力求精准、科学,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四本仅需98元,可以说是很超值了。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面的链接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