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x技术评估(补壹刀星链二代)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断水刀&九命刀&小虎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molex技术评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molex技术评估(补壹刀星链二代)

molex技术评估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断水刀&九命刀&小虎刀

设想一下,一个旅行者在无人区迷路,周围没有任何信号基站,但他却能拿出手机,上网、打电话求助。

这就是马斯克为明年即将推出的“星链二代”计划设想出来的一个应用场景。

星链计划将与手机运营商展开合作,“太空互联网”照进现实生活,将会带来一场互联网革命?果然,今年借着俄乌冲突狠刷了一把存在感的星链计划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是全面颠覆和改写现有的互联网治理规则,还是创始人惯用的又一场营销炒作迷局?

马斯克是想先占先得、助力美国赢下“太空竞争”的第一步?但在这个领域,多国正齐头并进,蓄力弯道超车。

可以肯定的是,太空将成为下一步国际战略竞争的新制高点。

1

前两天,特斯拉老总马斯克宣布了一项新的合作计划。

他的公司SpaceX明年将推出“星链二代”,与美国手机运营商T-mobile合作为用户提供连接服务,该服务将会覆盖目前没有无线信号的美国国内偏远地区。

T-Mobile是美国第三大运营商,正在全力推进5G建设。

两家公司表示,新的合作连接服务是使用T-Mobile公司的无线频谱,通过星链卫星为用户提供连接,2023年底前在部分地区开始提供短信服务,最终目标是在全球任何地方实现通话和数据传输的服务。

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信号塔和无线网络”,是不是在“国家公园或广袤水域深处”,用户都能收到手机讯号。

T-Mobile公司执行长西弗特说,等到这项服务全面推开后,T-Mobile用户只要身处能看到天空的地方,就能收到完全的手机信号。

不过,网速有点差,只有2-4 Mbits,也就意味着它只能收发短信和进行语音通话,无法提供更快速的宽带服务。

但是,如果用户身处没有信号的地区并且急需求救,它也足够“在紧急情况下为人们提供连接。”用马斯克的话说,它具有“拯救生命”的使命。

同时,T-mobile电话公司也会通过与其他国家通讯商的互惠服务,让全球用户都能借助星链互联。

要知道,虽然现在的互联网基本到达了各个家庭、初步实现了人们“地球村”的设想,但这只是对于城市区域以及有基站部署的偏远区域而已。

世界上依然有许多偏远地区无法获得高速互联网的服务,甚至在美国也有“超过50万平方英里”的地区会受到“没有手机信号的影响”,将近美国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

马斯克的星链正是通过发射低轨卫星的方式,为地球上的用户终端提供卫星信号,使其能够连接互联网。

“星链”卫星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开发的宽带卫星互联网网络,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互联网介入服务。

自从2019年第一颗星链卫星发射升空之后,截至目前,在地球的近地轨道上,已经部署了约3000颗星链卫星。

按照设想,使用卫星可以解决将互联网连接到沙漠或山区等偏远地区的问题,避免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成本,如电缆、桅杆、基站等。

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供应商相比,星链的上网服务有些高昂。

除了每月支付99美元的上网费用,客户还需要购买一套549美元的“星链设备”。

这套星链设备包括连接卫星所需的碟形天线和一个路由器。

使用时,将碟形天线放置室外,朝向天空。路由器放在室内。然后,“只需要打开电源,等几分钟,就可以上网,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调试。”

今年5月,星链一代的互联网服务的测速结果显示,下载速度达到301Mbps,是目前最快的宽带服务之一。

但是有两个缺点:上传速度极低、延迟极高。

马斯克本人也承认了星链服务的限制性,“它不能替代地面基站,因为地面基站肯定还是会优于星链的互联网服务,尤其是城市和郊区的地面基站。”

但是,按马斯克的设想,星链本身也不是为了取代地面基站而存在的,它是“为目前完全死气沉沉的地区提供基本覆盖。”

虽然能够选择更稳定、价格更低的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不会选择星链,但是星链目前依然在3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万用户,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

这个数字并不大,但明年推出的星链二代与T-Mobile的合作项目,也许会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星链服务,从而进一步达到马斯克的“星链覆盖全世界”的目标。

今年,SpaceX公司又向美国NASA提交了申请,准备新增加30000颗第二代卫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星链卫星的部署总数量将达到惊人的42000颗,从而形成覆盖全球近地轨道的巨型“星链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不仅是民用卫星,也在军事方面也有不少合作。

2020年,SpaceX公司签署了为美国国防部制造卫星的合同,为国防部生产导弹跟踪卫星。今年早些时候,也曾向乌克兰提供了星链卫星系统设备用作军事通信。

2

马斯克这次打着消除“移动网络死角”的旗帜,似乎将引领通信领域新一轮的技术潮流,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大火”背后,星链争议很多。

自问世起,星链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和污染问题就饱受诟病。

随着卫星数量增多,近地轨道会变得格外拥挤,很容易“撞车”。去年7月和10月,我国空间站就因为“星链”卫星变轨造成近距离接触的风险,而被迫紧急执行避碰操作。

星链离谱的“碰瓷”操作,对在空间站中执行任务的中国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国内网民对此也是非常愤怒。

同时,外国专家也指出,2019年至今,星链引发的飞行器碰撞警告数量激增,如今每周都会引发约1600次警告,占总数的一半,其他卫星运营商经常被迫调整卫星轨道。

不仅如此,星链还会造成光污染和无线电信号干扰,导致天文观测设备失灵。

就算忽视这些硬伤,星链也未必能解决全球通信短板。

美媒指出,就算有星链,以前在偏远地区享受不到网络的人,在昂贵的服务费面前也依然上不起网,使用者估计只有负担得起费用的一小部分人。

也有报道表示,星链长期以来带有明显的商业营销性质,带有马斯克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次与T-Mobile的合作也要持观望态度,谨慎对待。

其实今年星链名气大增,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俄乌冲突中借势“营销”。

2月26日,俄乌冲突爆发两天后,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在推特上求助马斯克,请求其为乌克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网络通信问题。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应说,星链已经在乌克兰启动,地面终端设备已经上路。

此言一出,“马斯克支持乌克兰”的消息被又吹又炒。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将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也对星链大加赞赏,称SpaceX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能力让太空司令部“刮目相看”。

外媒时常爆料星链在俄乌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少谣言传得有模有样,让星链的真面目淹没其中。

今年4月,就有一则假新闻宣称,马斯克的星链成果引导乌克兰袭击俄罗斯黑海舰队,并最终导致“莫斯科”号沉没,俄罗斯因此要摧毁相关区域所有星链卫星。对此,俄罗斯表示没这回事。

实际上,有分析指出,乌克兰上空仅有3颗可用的星链一代卫星,主要用于维持基础通信,速度还没光纤快,只能发发数据、语音。

可见,星链虽有军事用途的潜质,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提供更多军事用途的能力。

而且北约的战术通信卫星系统相比之下各方面都更加专业、成熟,乌克兰完全可以抱北约大腿,没必要硬用星链这种低配设备。

那这次合作预示着星链未来会垄断全球通信吗?马斯克恐怕不会太顺利。

欧洲作为“技术自主”保卫能手,对星链早有警惕。2021年12月5日,欧洲航天局(ESA)总干事阿施巴赫警告,“马斯克一个人拥有世界上一半的现役卫星,在太空经济领域形成垄断,但各国监管机构却未能及时采取措施”。

他敦促欧洲各国阻止马斯克侵占欧洲科企的发展空间。星链占据了太多卫星通信频率和轨道空间,欧洲企业无法展开公平竞争。

处于“技术焦虑”的法国更是开启了决心对抗马斯克的计划。

今年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洲要有自己的卫星通讯网络,“这是一个主权和效率的问题”。

7月,法国通讯卫星运营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和英印国际联营企业“一网”(OneWeb)卫星公司达成合作,要成立一家“在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领域全球领先企业”。

其中提到“特别是为缺乏光纤的偏远地区提供服务”,和星链与T-Mobile的合作方向相差无几。

不过,也有法国媒体分析称,这个计划成功几率不大。欧盟需要完全控制卫星系统,但“一网”卫星公司部分由英国公司持股,英国已经脱欧,不符合信息安全要求。

但即使合作不成功,“一网”公司作为全球卫星通讯公司,本身的竞争力也不弱,预计今年完成的第一代星座计划,卫星总数就多达648颗。

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也是星链的强势竞争者。其宣布的发射计划中包含多达83次发射任务,将使用多家公司的火箭发射多达3200多颗互联网卫星。

星链能否在未来通信发展之中走得更远,仍然有待观察。

3

无论如何,必须要承认,卫星互联网是人类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重要领域。

在此之前,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主要集中于科研、军事和特殊领域的商业应用。

卫星互联网则是面向公众提供商业服务,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人类探索太空的成果,不管是通信技术还是遥感图像。

“星链二代”如果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必然会对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带来全面颠覆和重塑,改写现有的互联网治理规则,对全球政治和安全带来深刻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挑战是对各国网络主权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如果手机与卫星可以直接连接,就等同于绕开了地面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网络空间的全球公域化。

与此同时,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活动也会脱离各国政府的监管,从而导致网络主权的空心化。由此给各国的政治和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而且,在星链的商业行为之外,现在美国军方也在测试军用飞机和星链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美国民营商业航天星座体系未来有支撑相关军事行为的可能性。而一旦技术试验闭环成果,这种战争潜力值得警惕。

因此,尽管星链二代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其所代表的以商业来推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这条路一旦成功,其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会无比巨大。

目前,除了星链之外,中国、英国、欧盟等已经在加大对太空互联网的投入,各国都已经在战略层面重视起这个领域。

美国除了SpaceX,亚马逊也推出了柯伊伯项目,韩国三星公司也要展开太空互联网的部署,还有英国一网也推出了一网太空项目。

中国在探索太空和发展卫星互联网方面一直是先行者。事实上,国内有很多家机构已经发射了多颗低空轨道卫星,并且实现了实验组网。

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2018年12月29日,“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重庆”号成功发射升空。2022年3月5日,“北邮-银河号”卫星成功发射,验证了我国具备建设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必需的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以及组网运营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5G、6G网络方面的部署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前,中国在5G网络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地面的5G基站部署了近100万座,6G卫星互联网的测试也在进行之中。

众所周知,地球卫星轨道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的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的规则。据统计低轨道可容纳的卫星为6万颗。

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谁能更早、更快的发射更多的低轨通信卫星,谁就能在激烈的太空竞争中捷足先登。

未来,太空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制高点。

(感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鲁传颖对本文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