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挖掘六安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3月24日下午,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中共六安市直机关工委、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六安市文化馆承办的“艺术党课”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在红剧场圆满落幕。六安市委党校主体班全体学员、市直单位部分党员干部以及市民观众等现场观看演出。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1)

  本剧以大别山民歌为主要音乐元素,以波澜壮阔的大别山革命历史为背景,以金寨105岁老人为她的红军哥哥守候一生的故事和金刚台妇女排“八姐妹”为原型,多角度塑造金刚台妇女排排长桂花的形象。通过桂花——送郎出征、三年苦斗、痛失爱子、百年守候等一系列舞台行动,充分展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2)

金刚台是鄂豫皖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也是鄂豫皖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从这里曾先后走出11支主力红军队伍。金刚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被毛泽东誉为“红旗不倒”。剧中融入了在金寨地区发生的革命先驱詹谷堂(剧中化名张谷堂)播撒革命火种、立夏节起义、红军北上抗日、妇女排三年坚守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革命史实,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3)

 女主人公的一生,见证了大别山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历程,红旗不倒,金刚台永在。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评价,同时也升华成为大别山人民心中的精神图腾。桂花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是大别山人民牺牲奉献的集中体现;桂花对爱情的守候,是不忘初心的表述下桂花的百年守候,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4)

  现场长达1小时40分钟的剧目表演,通过光、影、声和精美考究的舞台道具及服装等元素,再现鄂豫皖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精彩动人的表演使现场不时发出阵阵热烈掌声,故事催人泪下,观众反响热烈。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5)

此次参与《大别山之恋》演出的演员们,除了六安市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金安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的专业演员外,还有来自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六安技师学院的众多学子的加入,历经一个多月的辛苦训练,学生演员们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青春向上的形象在此次的红剧场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首秀。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6)

  全剧以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主要音乐元素,结合大别山民歌经典唱段《慢赶牛》《罗呵调》等音乐特色,体现大别山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该剧弘扬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回顾皖西革命历程,展示六安红色历史,传诵红色六安故事,弘扬六安红色精神,再现了六安“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的革命史实,是一台将六安市特有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大别山民歌和六安红色故事相结合的优秀红色题材民歌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创新之举。

安徽六安大别山情景剧(向春而行六安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圆满上演)(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