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何处惹尘埃(马头琴声似月光)

​​​​​【一声惊叹开栏语】

浩如烟海的历史间,有先贤的脚印,亦有普通人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发现了天空与大地的规律,知晓了风的方向,归纳出日月星辰的走向,总结出指导植物种植的24节气,种植这个农耕文明的秉性,在历史传承中愈发鲜明。

时至今日,当国人探索的脚步已经踏入太空,社交媒体上“月球究竟能不能种植?”“火星的土壤怎么样?”依旧是大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漫长的过往中,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追寻美,诞生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产生了传统艺术和实践。一代一代人们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互动,这些文化传统被不断地再创造,最终形成了满足人类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1日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美文欣赏栏目“一声惊叹”,自混沌而来的这一声惊叹,划破了人类直立行走之前的漫漫长夜,于是,爱与工具、大地、技艺一同诞生。

那么,此刻,我们与非遗共在。

这是一壶烈酒里飞出的琴声,比月光明亮,比草原辽阔。有多少文人,以酒助兴,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

一壶琴音

作者:草川人

风起草原,风起九月的草原。满天云朵低垂,草叶微黄,浪花翻滚。远处的缓坡上,一匹白马陡然站立起来,仰天长啸,仿佛在向天发问。而后,它开始飞驰,身后的马群跟着席卷而来,天地一片苍茫。突然,一阵苍凉而雄浑的琴音,像一道闪电,在天地间撕开了一道口子。这一阵琴音,似乎在指引着马群,向家园奔腾。

寻声而去,长袍汉子坐于高岗,身边放着一壶酒,他正在用马头琴弹奏生命的经历,时而沉醉,时而目向长天。他的琴声里藏着命运,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荡漾着河流般的呜咽。面对九月的草原,面对远方的雪山,听着浑厚深沉的琴音,你似乎进入一首史诗的篇章,蒙古人的历史在一股“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息中一一呈现,诗篇里有古老的传说,有连天战火,有血泪,有奶茶飘香。

这是一壶烈酒里飞出的琴声,比月光明亮,比草原辽阔。有多少文人,以酒助兴,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比如李白,比如王勃。当年滕王阁建成后,当地官员邀唐时重要文人聚于其上,年轻的王勃不在邀请之列,但他这天正好路过,便劲步登临。他傲视群雄,几壶酒下肚,醉意袭来,呼呼大睡于滕王阁。醒来后日已偏西,他意气风发,胸怀大志,提笔一气呵成了流芳百世的《滕王阁序》。

当然,在幽深的中国历史深处,饮酒弹琴者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在酒的作用下,潜藏在内心的音符和灵感被激发出来,像一只只缤纷的蝴蝶从指间飞出。记得多年前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白天采风,夜晚在帐篷外与一群蒙古汉子,一边饮酒,一边跳舞,而马头琴在酒的作用下,流淌出了蒙古民族骠悍粗犷的天性,一会儿如狂风席卷,一会儿若万马奔腾。那个夜晚,直到明月偏西,我们依然舍不得离去。

我曾经有过一段与马头琴擦肩而过的经历。大概是2017年,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举办诗歌节,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几十位诗人前去参加,我也在被邀请之列。但由于单位当时正在策划大型活动,工作繁忙未能准假,最终未能成行,遗憾地错过了那次诗歌节。

大概一周以后,参加此次诗歌节的四川诗人李敢先生要回四川,特地来到兰州看我和几位好友,我在车站接他。等了半小时后,他从候车室疾步而出,手中除了拉着他的行李外,背上还背着一件长长的行李,猛然看上去,像背着一把大刀。我当时还调侃他,不亏是行走江湖的大诗人,行头都不一样。他告诉我,是在诗歌节期间,当地政府向各位诗人赠送的马头琴,也是此次诗歌节的纪念品之一。

天苍苍野茫茫何处惹尘埃(马头琴声似月光)(1)

看来我不仅仅错过了一次诗歌节,也错过了与全国很多诗友交流的机会,更错过了一把马头琴。

回到酒店后,第一时间打开琴套,一把精致的马头琴便呈现在了眼前。琴柄是精细雕刻成的马头,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琴杆上部左、右两侧各安一弦轴,拉弓以藤条与马尾做成。用手指轻轻拨弄,会发出圆润的声音。我当时爱不释手,玩弄了好一阵。李敢先生要把马头琴送给我,但被我拒绝了。我认为这是他参加诗歌节的纪念品,于他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错过了那次诗歌节和一把马头琴,我曾经闷闷不乐了好几日,为此还专门对马头琴作了一些了解,知道了关于马头琴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传说里,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从小由奶奶抚养,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从小勤劳善良,不仅要帮奶奶干活,更要每天早出晚归地牧羊。

长大后的苏和热爱唱歌跳舞,深受草原上邻居们的喜欢。有一天他去牧羊,到天黑了依然没有回来,奶奶和邻居们都很担心。直到月亮升起时,他才回来了,怀里抱着一匹刚刚出生的小马驹。他告诉邻居们,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已经奄奄一息,他怕被狼吃掉,所以抱了回来。后来,小马驹在苏和的精心照顾下渐渐长大,浑身毛色如雪,惹人喜爱。

在传说中,这匹长大的小白马曾经抵挡住了一只狼,保护了苏和的羊群。有年春天,王爷要通过赛马为女儿招亲,苏和带着白马参加了。赛马那天,他取得了第一,但等他上台后,王爷发现苏和是一位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经过多次理论后,竟然招来了一顿毒打。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扔在看台底下,小白马也被王爷夺去了。

回家后,苏和在奶奶的照顾下修养,伤势也好了很多。某天晚上,他正要休息,却听到了一阵敲门声,他问是谁,但始终没有回答声,敲门声一直没有停歇。奶奶赶紧去开门,等门打开,发现是小白马,把奶奶惊的叫了起来。苏和赶紧跑出了门,果然是他的小白马,但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满身大汗。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疼痛,拔掉了小白马身上的箭。但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无法止住,小白马第二天便死去了。

后来苏和才知道,王爷抢走小白马后如获至宝,当着众人面想骑它,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小白马猛地一跃,将王爷摔在了地上,然后头也不回地朝家的方向奔驰。王爷便下令放箭,结果有几支箭射中了小白马。白马的死,让苏和夜夜不能睡。一天夜里,小白马给苏和托梦,让将它的胫骨做成一把琴,这样就可以天天陪着他了。苏和醒来后,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把琴。

从此,苏和只要闲下来,就会弹起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草原上像云朵般飘荡,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听到悠远的琴声就会端起酒杯,就会忘记满身的疲劳。

当然传说归传说,马头琴的诞生肯定潜藏着智慧。只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并没有最早的文献记载。马头琴,因琴头雕饰有一只马头而得名。据《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见,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马头琴由于流传的地区不同,其造型、名称等也会有不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除内蒙古外,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等地的蒙古族中也有流行。

在甘肃酒泉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头琴制作技艺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该县一位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讲述,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其它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

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花梨木、红木或松木等制作。

琴头呈现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马头有的是在琴杆最上端直接雕刻而成,有的则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弦槽后开,多有槽盖,两侧横置两个弦轴。弦轴又称把子,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轴杆为圆锥体,轴柄呈八方形、圆锥形、扁耳形或瓜棱形,圆锥形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便于拧转,有的轴顶为圆球形。

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面平坦后面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码,装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反复刷漆涂色后,一把完美的马头琴才能真正完成。

接近暮晚,我还沉浸在那位文化馆工作人员曾经的讲述里。抬起头,我仿佛看到肃北辽阔的大草原,白色的蒙古包,奶茶飘香,牧歌悠扬,期间有呼啸的风,奔腾的马蹄声携带草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其中,马提琴的声音像一只雄鹰或一朵云在天空里来回飞旋,时而激越,如河流奔腾,时而苍凉辽阔,浩瀚深邃,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马头琴的前世今生。

一壶烈酒,打开了马头琴的豪迈。一把琴,让辽阔的草原更加旷远。马头琴的旋律中,雪山喂养着草原,让它爆发出更加充沛的精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