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有经验的一个导演(从辍学少年到商业导演)
1999年,在上海某个中学,有个17岁的少年,在办理退学手续。老师问他,你退学了以后靠什么生活?少年回答说:稿费啊。在场的老师们全都笑了。
然而,在大家不屑的眼中,这个叛逆的少年,眼里有一股不一样的光。
这个少年,他叫韩寒。
17岁参加作文比赛获奖,期末考试却挂了7科最终退学1982年,韩寒出生于文化世家,父亲韩仁均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经常会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发表文章。
韩仁均夫妇
从小韩寒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受到父亲的文化熏陶,他也会看很多书,写一些杂评,到了初中也零星发表过几篇文章,虽没什么水花,但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他积累了不少阅历,以及看待事情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
韩寒小时候
直到1999年,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如期举行,还在上高一的韩寒迫不及待参加了比赛,以《求医》和《书店》两篇文章通过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顺利进入最终复赛。
可就在决赛的时候,韩寒却缺席了。
因为《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规定,凡初赛入围的作者,需要参加复赛才能最后评定,以避免初赛中有可能出现抄袭等弄虚作假的现象,所以才有一个复赛的最终流程。
而韩寒缺席的原因是说并没有收到复赛通知。
后来在父亲的张罗以及主办方的协调下,韩寒得以顺利进行补赛。
去到考场时,当时编辑方李其纲老师,用监考的现有条件,出了一道题:随手将一张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
让韩寒即兴发挥,写一篇作文。
17岁的韩寒,不慌不忙,思考了一会,监考时间为三小时,他仅仅用一个小时,写了一篇《杯中窥人》:
原文稿件
原文片段: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己;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含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的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篇中措辞锋利、文笔老道,依靠这篇文章让韩寒一举获得作文比赛一等奖。
中学时期的韩寒
这次获奖,让韩寒信心更加足了,他开始写起了小说,无论上课还是放学,一心扎在小说上,以至于上课的时候都不作笔记,老师们时常颇有怨气。
在他的人生里,有自己的规划。
可这样的规划,却面临期末考试接连挂科,最终被迫留级重造。
此时早已无心学习教科书的韩寒思虑再三,决定辍学。在他的内心,有颗当作家的种子早已埋下。
办理休学时,老师问他,你退学了以后靠什么生活?韩寒说:稿费啊。在场的老师们全都笑了。
然而,在大家不屑的眼中,这个叛逆的少年,眼里有一股不一样的光。
有时候,没得选择也是选择,某些选择也许可以成为新的转折点。
一本《三重门》一战成名,靠稿费吃饭并非吹牛
韩寒写真
实际上,还在上学时,韩寒并没闲着,而是着手偷偷写起了小说。这件事当时连他父亲都不知道。
那个时候的高中,是读者和青年文摘互相传阅的年代,网吧才刚刚流行,网络小说也没开始泛滥。
而一个辍学少年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在当时,远比辍学本身要让人惊讶。
出版方或许是看中了韩寒的才华,或许是看中了其背后的商业卖点,小说《三重门》最终得以出版。并一举获得当年年度全国最畅销图书,连续十个月排名第一,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榜时间达33个月。
小说《三重门》等
也为韩寒获得了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50万的稿费,这在当时,可是巨资。
这个退学时曾放下豪言的少年,转眼就打了老师的脸。
而这些功成名就的背后,是前期那些的积累付出以及亮眼的比赛履历。
虽然小说模仿痕迹明显,有一些《围城》的影子,情节及内容亦乏善可陈,但好在文笔老练流畅、幽默风趣、各个桥段间可读性也很强具有一定批判性,加上作者本身才17岁带来的反差,很快,韩寒的名声就在圈子里流传开来。
媒体及各家报刊相继疯狂报导。
报刊上的报导
应了那句话,成名要趁早。放到现在,那书或许根本没有人看。
而关于《三重门》,他在其中写道:“我有预感,我将沿着铁轨流浪,两条铁轨,千行泪水,风起时,它沉静在大地暖暖的怀里,酣睡着、酣睡着,这样凄悲的夜啊,你将延伸到哪里去”,用来讽刺写这些话的书里主人公的高中老师。
因为在当时,也有个跟他一样年龄相仿的人在写着这种风格文字并且也是年少成名,他叫郭敬明。
韩寒、郭敬明
作为曾经80后的标签,韩寒、郭敬明曾经是文坛里的热搜。
俩人的行文风格,一个犀利幽默,一个文艺抒情。
唯有韩寒,经常是教育制度圈的批判及反面教材对象。
贴在他身上的标签,还是那些词:辍学不良少年、叛逆、口无遮拦。
因为他时不时的会痛斥应试教育,过往的某些言行大多也出人意料、出格且挑衅:
“数学读到初二就够了、如果一个答应跟你单独吃饭看电影就代表她愿意跟你上床。”
虽然一些不爱读书的社会青年看到这些言辞可能会有所共鸣且有短暂的快感,甚至将他奉为80后的代表,但是现实中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韩寒,那些追随他思想的人最终被现实打败,有的重返校园参加学习,有的迫于无奈选择打工。
为此,韩寒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指责80后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的,因为经济和生存的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给了这一代人太多的压力。
韩寒发文
时隔多年,他也说过,对自己当时年少时退学的事承认失败,以此给那些想以他为榜样的追随者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形象,呼吁大家学习。
态度缓和了许多。年少的轻狂和成长后的社会阅历,让他有所成长。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一言一行,懂得了应对社会负责,并非一味满足自己抒发的快感和喜好。
曾遭遇网络骂战舌战群儒,写作、唱歌、赛车样样皆通他张扬的个性在为他带来一些热度的同时,也曾引来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李傲、郑钧、高晓松、陆川都曾与他对骂过。
性格桀骜不驯
2006年,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发表了《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文章,称“80后作家”写的东西还不能算是文学,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他们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不了解,他们“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等观点。
这些观点引来了韩寒的极度不满,向来特立独行的他立即展开了回应,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在博客中写了一篇《文坛算个屁,谁也别装X》的文章,提出“文学不文学,不由文坛说了算。文坛只会拉帮结派,害死文学”,言辞之犀利,大指对方迂腐固执。
不堪忍受的白桦,受不了这种刺激,索性关了微博。
随即高晓松和陆川两位名人也加入这场关于文学探讨的战场,与韩寒在网上展开唇枪舌剑。
在那个博客盛行的年代,他们在网上怼的你来我往,一时成为当年的新闻热点。
最终结局是大家化敌为友,韩寒本身其实也十分欣赏高晓松的音乐才华。
韩寒、高晓松合影
多年以后,高晓松做音乐节目,韩寒还出过主意,节目名字《晓说》以及高晓松在节目拿一把扇子的形象都是韩寒建议的。
个性过于突出,言行过于锋利,这个少年眼里认为的迂腐,却也是很多成年人圆滑的生存之道,在共性之下,容不下这种太张扬的个性。
成长后,他对生活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如果你为自己定的所有目标都已达到,那么说明你定的目标还不够远大、痛恨一个人四年比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喜欢只是一种惯性,痛恨却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做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会的,不会的,有其他人。
贴在他身上的标签虽然越来越多,却依然不改本色,继续出版很多书籍。
而积累到一定阅历后,他萌生出想创办杂志的想法,可第一本杂志独唱团只出了一期,就被勒令禁止再出版,杂志也真成了独唱。
独唱团杂志
索性干起了音乐和赛车。
然而音乐只出了两个专辑并没什么水花,反而是赛车获得了一番成就。
韩寒音乐专辑
08年开始参加比赛,09年就在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第二站CRC北京站,夺得国际组国内车手冠军。并收获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组2009年度总冠军。
因为赛车非常烧钱,他车队的朋友基本都退了,与此同时他当时靠写书赚的钱已经不多,经济状况也开始不太乐观,版税也快花光了,而他也没有心思继续写书。于是在2004年韩寒的朋友徐浪向红河车队老板麻俊昆推荐了他。因为徐浪是赛车界的风云人物,麻俊昆不能不给面子,勉强接收了韩寒。(后来,徐浪在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中不幸身亡,时年32岁,为感恩和纪念他的朋友,拍摄了电影《乘风破浪》,就是以徐浪为原型)
韩寒赛车形象
好在他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往后的赛车中接连夺得赛车冠军,再次成为了所有人眼里的偶像,但彼时的韩寒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了,而是劝说大家要多读书,韩寒劝导年轻人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
赛车成绩亮眼,有网友调侃:是作家里面最会赛车的,是赛车里面最会写作的。
其实,他去比赛,也全是因为跟自己较劲。
看到韩寒平时喜欢玩车,当时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什么时候去比个赛啊?
对于刚入行的他来说,他需要一次证明,也同时也是给自己的爱好一个结果。
当上导演,收获数十亿票房,人生开花即结果。2014年,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上映。
《后会无期》海报
作为自己转型从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韩寒非常用心,从剧本、选景、到开拍,《后会无期》前后就筹备了五年之多。但拍摄以及制作却仅用了几个月,且制作完成后,在宣传时,仅仅隔了一个月就上映。速度快到令人震惊,可见他对这部电影的信心,且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提前设想好镜头,很少有废片,拍好直接剪辑就用。电影也特意选择在7月24号上映,韩寒幽默表示:这个日期跟英语cheers(干杯)谐音。
为了对自己年少时的青春追忆,《后会无期》有很多重场戏是在韩寒的家乡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取景,而影片所呈现的那些疼痛的公路式影像和台词段子,也极具韩寒风格。他将自己的文字真正融入了电影中。
剧中台词
剧中台词
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音乐也不含糊。《平凡之路》由韩寒亲自作词,由朴树演唱。
当时韩寒特意上门拜访朴树,已经许久没商演的朴树其实早就过起了半隐世生活,在开门见到韩寒的那一刻还有些惊讶,最终被韩寒的诚意所打动。而歌曲一出世就在网上疯狂流传开来。
而另一首《后会无期》改编自英文歌曲,依然由韩寒作词,请来了邓紫棋演唱,词曲完美结合,相得映彰,一时间广泛传播。
配音、视听影像、韩式台词等等这次标签为这部处女作造势,最终市场回应了他,电影收获了7亿多票房。
这转型的第一步,他又成功了。
就像他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大量的思考,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为自己的极限,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乘风破浪》剧照
此后,他继续推出了《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到《四海》已经是他第四部电影。
其中《乘风破浪》破10亿、《飞驰人生》达到了惊人的17亿之多,而去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四海》即便在口碑不太佳的情况下,最终票房也破了5亿。
虽然有媒体分析《四海》票房失利的最大原因是选错了档期,因为韩寒的个人倾诉和情怀表达,不太适合春节档这种合家欢的日子,所以在其他电影的发力挤压之下,排片急剧下滑,最终在影评和媒体的轮番报道中,接连失利,再也无力回天。
电影四海
而似乎,韩寒这个名字再也不像他前几部电影那么成功,那种对于顶着“韩寒电影”这个头衔的宣传噱头似乎也不一定那么能经受得住市场的检验。
但其实,纵观韩寒几部电影,确实有些像网友调侃的那样“飞车、小镇、海岛和情怀”,对于是否坚持自己熟悉的领域继续耕耘还是寻求突破,我相信,他比我们大多数人思考的要多的多。
韩寒片场
而曾经言辞锋利的他,对于网上的一些批判,他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针锋相对,态度变得缓和了许多。
别人问他:你现在是不是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他笑着回应:谁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最不想成为什么人呢?只有我自己,我想成为一名赛车手,我想拍电影,我都做到了啊。看似年轻的我与现在的我有很大的差别,其实只是 心态不同了而已。小时候亲人都在,长大之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可能都走了,再长大一点,可能父母也不在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边的人该走的走,该来的来,我们的心态怎么可能不发生变化?人不用拘泥于某一个年龄段的样子,如果我跟15岁时一样,那我就真的没有任何成长了。
所谓的成功,有不一样的经历,却有着大抵相同的内核,那就是坚持。
不论信仰或爱好,代价大小如何,想有成就,一定离不开这俩字。
如今的他,39岁,身家过亿,有一个高中时就一直陪伴走过来的妻子,也生下了美丽的女儿。正值青年的他,在成功的路上,实现了很多人都复制不来的商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