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新片区公示(从试验田到)

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迎来五周年。5年来,作为国家第二批自贸区和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从“试验田”到“丰产田”,立足自主创新,突出天津特色,用一组组详实数据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看数据:用1%创造10%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内累计新登记超6.4万户,注册资本超2.17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0%的地区生产总值、46%的实际利用外资、1/2以上的对外投资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区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432项,向国务院和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上报试点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233项,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27项,向天津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经验案例328项。

2018年5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实施,截至目前,128项任务已完成123项,占总量的96%。经第三方机构评估,甄选出55项可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其中34项为全国首创,9项为全国领先,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点赞“京津冀”朋友圈

据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等改革文件推出了70余项特色制度创新措施,目前与京津冀相关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同时,还制定实施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项措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点文件,推出了一批联动发展重点项目。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为全国通关一体化贡献经验。2019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下降至36.8和3.27小时,构建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累计70多家央企设立超过400家创新型金融企业,中交建、中铁建、北方车辆等一批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走出去”功能总部。国海海工、中车金租、中国兵器、中国电信等一批央企龙头项目落地,2019年落户北京项目超600个,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充分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京津冀开放门户作用,推动在飞机维修、演艺经纪等领域的率先开放,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

下一步,天津自贸区还将积极打造“京津冀 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率先落实国家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工作部署,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充分发挥自由贸易(FT)账户作用,更好地满足京津冀企业国际业务需求。

天津自贸区新片区公示(从试验田到)(1)

对外开放“加速度”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名片”,自贸试验区在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搭建陆海内外联动枢纽,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

2020年前两月,天津海关已办理中欧班列货物通关手续53列、5724标箱,接近平均每天发运一班。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平均每年接待国际邮轮100多艘,是国际各大邮轮公司开辟亚洲线路的重点港口之一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仁川自由经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津蒙国际物流园项目落地,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开展国内首台出口非洲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天津自贸试验区借助自身优势在国际合作上亮点突出。

深化改革“纵深”发展

五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在行政审批、投资贸易、金融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

行政审批

截至2020年2月底,采用审批改备案方式共办理45件、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共办理108件、优化审批服务方式共办理230件。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推进“无人审批超市”、承诺制审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现环境影响评价“零审批”管理。

天津自贸区新片区公示(从试验田到)(2)

投资贸易便利化

截至2020年2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新增外资企业2707家,实际利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全国首个海关区块链验证系统上线运行,促成全国13个海关实现进口租赁飞机跨关区监管。率先试运行“全国电子仓单系统”。设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3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改备案,办结缩短至1天。同时,还获批全国首个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

金融开放

天津成为继上海、海南之后,第三个上线FT账户的地区。上线四个月,已开立900个FT账户,办理FT业务累计454.75亿元。积极打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体系,“金改30条”国家准予实施政策全部落地。率先开展飞机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和共享外债额度便利化两个试点。出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保税租赁业务管理办法和首个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截至2019年底,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账户8.1万个;办理跨境收支2117.5亿美元;结售汇942.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4111.3亿元人民币,占天津市的39.8%。

三大片区亮出“津”字招牌

天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发挥各自特点,亮出“津”字招牌,组成了天津自贸区独有的特色。

天津港东疆片区

截至目前,天津港东疆片区累计新登记各类航运、国际贸易、租赁等市场主体超过10000家。特别是融资租赁产业,形成了SPV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资产包租赁等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各类租赁公司达到3300多家,其中商务部认定的外资租赁公司1100多家、SPV项目子公司有2005家,总注册资本5778.4亿元,租赁资产总额超万亿,飞机租赁规模占中国租赁飞机增量的80%以上,已经成为中国的飞机租赁中心和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截止到2020年3月,东疆已经完成了1609架飞机,121台飞机发动机,194艘国际船舶,22座海工结构物租赁,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约945.52亿美元,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

天津自贸区新片区公示(从试验田到)(3)

空客A320总装线

天津机场片区

作为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这里聚集的各类企业超过20000家,民用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已形成优势。其中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2019年飞机保税维修货值累计达2.14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

天津自贸区新片区公示(从试验田到)(4)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这里不仅实现了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同时也聚集了2.2万户的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机构超过1400家,海河两岸各类商务楼宇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大量优质商业保理企业落户于此,累计注册商业保理企业200余家,注册资本金超过300亿元,企业总资产超过750亿元,保理企业整体开业率达到40%以上。国资委管理的97家央企中,已有20家在此设立商业保理公司,约占全国央企背景保理公司的60%。

津云新闻记者 李泽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