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

提起《二泉映月》的曲子,可谓尽人皆知,这首曲子是由中国的街头艺人阿炳创作所成,此曲被称为东方的《命运交响曲》,瞎子阿炳也被称为中国的贝多芬。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1)

街头艺人阿炳是谁?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街头艺人阿炳如何能创作出这么凄楚婉转,跌荡震撼的旷世名曲。

阿炳原名华彦均,1893年8月17日,生于江苏无锡。

阿炳的身世着实令人有点尴尬,他是无锡市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和帮佣寡妇的私生子。因为是私生子,阿炳从小就被戴上有色眼镜,铸就其命运坎坷。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2)

最初他被寄养在乡下由同族婶母扶养,9岁时被华清和召回,但是父亲不敢相认,只能以师徒关系掩人耳目。

阿炳成了一个小道士,起初阿炳读了3年私塾,后跟父亲师傅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由于他父亲精通多种乐器,小阿炳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遗传所致,12岁时就深得其父所精髓,已掌握各乐器,尤其擅长二胡和琵琶,并经常应邀参加各道场法事活动。

在阿炳长到十七八岁时,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小伙子长得英俊漂亮,在无锡当地被称作“小天师"。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3)

在阿炳21岁的时候,父亲告诉了他的身世后并撒手人寰。父亲突然离世,一下子没有了依靠,只给阿炳留下雷尊殿一片庙产。

本来阿炳能凭借雷尊殿香火衣食无忧,一年的香火钱就够他两年的衣食。

但是好运并没有降临,一下了没有了父亲的约束,再加上他滥交朋友,阿炳的行为失点,开始吃抽嫖赌的堕落生活。

1927年,生活给他当头一棒,34岁的阿炳由梅毒所导致双目失明,而解放后人们对封建意识逐渐改变,而香火也逐渐不旺,收入减少不能维持生活,没有办法阿炳只能另寻谋生出路。

但是老天对阿炳也还算眷恋,虽说给他关上了双目失明这扇窗,但打开了音东才华横溢的另一扇门。

前半生衣食无忧的阿炳,开始了街头卖艺,命运坎坷的阿炳,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为日后他的音乐创作赋予了丰富内涵。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4)

从此阿炳成为无锡一景。

阿炳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他出入街头巷尾,身上即有下里巴人的气息,但是他的音乐又是那么的纯净,散发出阳春白雪的气味;他虽然身负着一定的道德指责,但是他也有着耿直硬气一面。

他是街头卖艺不是沿街乞讨。

阿炳当时卖艺一是靠着二胡、琵琶拉弹音乐,二是他的″说唱新闻",也就是民间脱口秀,他可以说是中国脱口秀的鼻祖。

他通过搜集新闻素材,与人聊天,也常请人读当地的锡报和人报,然后根据新闻汇编成合辙押韵的顺口溜,说起新闻,话题新闻……晚上再出城演奏胡琴和琵琶。

尤其在1935年,那种军阀混乱的时代,阿炳给这个城市百姓带来了快乐和一些新的见识,让人民更多了解时实政治新闻,给这个城市增加了活力。

当时无锡沦陷是政治事件,当局政府控制很严,报纸上看不到抗战的消息,好多人都是通过阿炳的说新闻才了解到的,这极大的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因为阿炳的社会境遇、平生阅历还有自我的鼓励精神,使他具有强烈的社会抗争意识,不向命运低头,他通过音乐去传达去倾诉生命的美感,还有生活的悲愤…等等,多种元素都融入在音乐当中,阐释了生活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才有了《二泉映月》这震撼世界的旷世名曲。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差一点就埋入黄土与我们失之交臂。他的录制保留与阿炳的离世仅仅只有4个多月时间。此曲能抢救下来纯属机缘巧合,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5)

那是在1950年,阿炳的邻居,当时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黎松寿,在一次录制音乐的时候,由于他去的太早天气也有点冷,他就随手拉了一首常在街头巷尾听到阿炳的曲子的一小断,被后赶到的杨荫浏教授听到后都震惊了。

杨教授问这支曲子是谁人所做哪儿来的?黎松寿说这支乐曲是老家一个邻家,双目失明的艺人阿炳所做。杨荫浏感到这曲子太好听了,正是他们所要找所要收集的民乐。

黎松寿说:"阿炳现在的身体不太好,他有肺病,专家杨荫浏等决定在暑假期间赴无锡去录制。

1950年9月份,黎松寿带着杨荫浏、曹安等老师,带着沉重的设备,那时最先进的就是钢丝录音机去无锡找阿炳录音。

那时的阿炳,原来自己的各种乐器早以陈旧破坏,而且己是肺痨病三年,早以停上了街头卖艺。

黎松寿就从当地琴行临时借的乐器,最后碰面后,阿炳只试弹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录音,因为杨荫浏带的曲带不多了,只录了阿炳的《二泉映月》等六首曲子,这六首曲子都是一气呵成。阿炳说自己的手指力量已大不如从前,大家都认为很好了,但阿炳自己并不太满意。

杨荫浏教授通过了解,阿炳还会二、三百首曲子,于是跟阿炳约好,打算1950年底,再来录余下的曲子,尤其阿炳说自己有一首《梅花三弄》最是钟爱。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6)

但是天不随人愿,在当年12月4号,阿炳带着一身的绝学,埋入黄土离开人世。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遗憾的美才是最美吧。

阿炳曾经有个荒唐的岁月,他也曾背负道德的枷锁,他的苦难生活受尽旧社会的摧残,促成了他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用生命创造出这世界名曲。

1978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当聆听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他虔诚的说:″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听";1951年,《二泉印月》在中国灌制成唱片后,顿时流行全国;1985年此曲在美国灌成唱片,立马风靡全美,在录制的11首乐曲中名列榜首。

瞎子阿炳真实相片(瞎子阿炳:一身绝学带入黄土)(7)

结语:斯人己逝,病重的阿炳给世界留下了音乐瑰宝:这其中《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还有《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这也算是不太遗憾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