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

他中学未毕业就被破格聘任为北大教授。他曾因发明了一个汉字,被中国女性痛骂了三年,他一度怕被打不敢上街。

这位北大教授就是刘半农。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1)

刘半农

他的一生做了三件“奇葩”的事情,每一件都很“雷人”。最主要的是他发明的那一个字,曾被痛骂,也影响深远。

01 “奇葩”的包办婚姻

刘半农出生于晚清时的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他六岁便能对联、咏诗,因此在镇上小有名气。

19岁那年,刘半农的母亲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按照当地的习俗,刘半农这个长子必须以结婚冲喜。

说起他的这段以冲喜为由头的婚缘,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一天,刘母带着刘半农参加庙会,碰到临村的朱家母女。刘母见到朱家的大女儿朱惠生得端庄秀气,心生好感。与此同时,刘半农的温文尔雅,对朱母的心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刘母和朱母两个性情相投的母亲,为两个孩子口头许下了亲事。

刘母回到家中,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刘父,没想到刘父却非常反对,原因是:朱惠比刘半农大3岁。并且,刘半农属兔,朱惠属鼠,鼠兔相克。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2)

刘半农和朱惠

古代人在安排儿女婚配的时候,是非常在意生辰八字配对相合的。

朱母得到消息后非常失落,她舍不得这位快婿,于是跟朱母沟通将次女许配给刘半农。经过生辰八字的配算后,刘父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

真是缘分来了挡不住,朱家的次女却因患上了急病而早夭。与此同时,刘母重病卧床,急于以结婚冲喜。就这样,朱母和刘父只好再次提议把朱惠许给刘半农。

此时的刘半农正接受着新式教育的浸润,可他并没有嫌弃朱惠。一次,他偷偷去朱惠家里,他看到朱惠正提着一桶水,因为是小脚,走起路来不灵便。于是他回到家后,死活让父亲劝朱家给朱惠放了脚。

不久,20岁的刘半农就和23岁的朱惠匆促结了婚,而他们的结婚也没有起到冲喜的作用,他们刚一结婚,刘母就欣慰地去世了。

刘父仍因为儿子的这段鼠兔相克的婚姻耿耿于怀,可刘半农却也朱惠十分恩爱。

新婚后,刘半农和二弟去常州读书,朱惠因承担了繁重的家务而导致两次流产。刘父考虑到刘家的香火延续,又在算命先生的蛊惑下,他威逼刘半农要么离婚,经么纳妾。甚至刘父还帮刘半农务色了一个同村的女子。

虽然在当时男人三妻四妾是见惯不怪的一件事,但是刘半农却没有这么做,他态度坚决地说:“我不离婚,也不纳妾。”

刘半农为了保护妻子朱惠,将朱惠接到上海同住,两人还有了一个女儿刘小蕙。据刘小蕙在《我的父亲刘半农》回忆:刘半农每天早起都会为妻女买好早餐,甚至怕早餐凉掉,还揣在自己的棉袍里带回来。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3)

刘半农和妻女

在民国时期,大多数男人都以反对包办婚姻的形式在外纳妾时,刘半农却活成了一股清流。他将包办的旧式婚姻生活过成了新式婚姻生活。

02 “奇葩”的“骂人专辑”

刘半农是在常州府毕业前一年,因对教育体制不满,辍学来到上海的。来到上海的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中华书局谋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

尽管,在中华书局的工作有一份收入,但是要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还是有些紧张。于是刘半农开始向各大杂志投稿并发表小说。连续五年的时间,他都在《小说月报》和《小说观》上以发表艳情小说,并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在上海小有名气,被称为“江阴才子”和“文坛魁首”。

虽然收获了名气和金钱,但是刘半农却倍感迷茫,因为他如果再这样写下去,就坐实了“艳情才子”的名号。于是他嘎然退出,带着妻女回到了江阴老家。没有了中华书局的稳定收入,没有了稿酬,刘半农的生活一度穷得揭不开锅,一度靠借贷度日。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4)

年轻时的刘半农

正值穷困潦倒之时,刘半农接到了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抛来的橄榄枝。刘半农因此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他一个中学肄业的人,会收到北大的聘书。起初他以为是聘书寄错了。后来他才得知,是《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看好他,将他推荐给了蔡元培。他才得以收到北大的聘书。

就这样,刘半农一个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竟然一跃成为了北大的教授。进入北大后,他自知资历浅,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于是他开始增大阅读量,上课前别人半小时备好的课,他能备一天。

在北大任教时,是刘半农成长最快的时期。一次机缘巧合下,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那一瞬间,他突然气血贲张,他觉得这就是他要找的新文学道路。从此,他毅然与之前的旧文学决裂,开始疯狂向《新青年》杂志投稿,表达自己在文学改革方面的意见。

一天,刘半农突发奇想,提出要编写一本“骂人专辑”,他还登报征求各地的“骂人方言”。很多北大的教授都纷纷来捧场。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5)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周作人、学者章太炎,分别用湖南、四川、安徽、绍兴、汉代话将刘半农骂了个狗血淋头。

更有意思的是,刘半农被骂完后,他还要一边道谢,一边将对方送出去。

后来,刘半农的“骂人专辑”一经刊出,因为体裁新颖,备受喜爱。刘半农这种以骂做专辑的形式,大大地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03 “奇葩”发明一个字

可以说,北大给了刘半农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与此同时也让刘半农深知自己需要不断提升。于是,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刘半农再一次激流勇退。

他决定去赴欧洲留学深造,更好地发扬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1920年,刘半农拖家带口来到英国,进入了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因为英国的学费太高昂,再加上妻子朱惠又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一家三口一跃成为一家五口,刘半农经受不住现实的经济压力,只好转学进入可以半工半读的法国巴黎大学,并顺利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6)

刘半农

留学期间,刘半农还翻译了《茶花女》等外国名著,在翻译的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是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在白话文盛行的中国,大家都是用“他”来指代第三人称,而“他”字即指男人,也指代女人。并且新女性们也深以为这个“他”字,才显示了男女平等。

但是,有时候仅用这一个“他”来指代,会非常不方便,甚至会出现歧义。刘半农发现国外的男他和女他是区分开的,分别用“he”或“she”来表示,简洁明了。

而他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得已要用“他女”和“那女的”来指代女人。而鲁迅,更是用“伊”来指代女性,依然有些拗口。

后来,刘半农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便发明了“她”来指代女人的第三人称,他还提出了要用“他”、“她”、“它”将男性、女性和动物区分开来。

没想到,刘半农将自己的这个观点,以论文的形式投稿见报后,引起了中国女性的不满。就连胡适也站出来反对。

因为那时,女性正值觉醒时期,她们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对女性的歧视,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

甚至,1935年的《妇女共鸣》杂志,公开拒绝使用刘半农所创造的“她”字,理由是“她”字是对中国女性人格的公然侮辱。

就因为刘半农发明的这个“她”字,一度被中国女性痛骂了三年,刘半农回国后曾三年间不敢上街,怕被反对者认出而遭受攻击。

后来,刘半农仍然顶着压力,极力推行“她”字的使用,并做了一首打油诗《叫我如何不想“她”》。

66岁女院士发明芯片(北大教授发明一个字)(7)

教我如何不想她

没想到,刘半农的这首诗一经发表,受到广大女性读者的追捧,另外在鲁迅的极力推广下,大家这才接受了用“她”字来指代女性。

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学者,也是作家。他的一生不长,只有短短四十四年,但是他所创造的文化,使人们后代终生受益。他发明的“她”字,我们沿用至今。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