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运动了个寂寞的句子 却运动了个寂寞

CD妈 CD爸妈

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问问妈妈们:

你家孩子平均每天运动多久?

可能有妈妈就说了,只要有时间就出去遛娃,跑跑跳跳的,时间可真不算短。

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家也是这样,遛娃遛的特别勤。

甭管春夏秋冬,只要我有时间,只要俩娃想去,说出门撒欢就撒欢了。

每次不跑到气喘吁吁,“电量耗光”,都不算完的。

毕竟,我对孩子多运动这件事,向来都是支持的态度。

实在是运动远比咱们想象中,要“有用”的多!

什么强身健体啊、预防近视啊、长高啊、变聪明……

我相信,咱们光听我说孩子运动的这些个好处,也不知道多少遍了吧。

但是!!!

天天跑跑跳跳,孩子的运动量就够了吗?!

还真不见得!

根据世卫组织报道:全球80%以上的青少年运动量不达标。

什么意思?

就是咱家娃,可能天天没少在外溜达,但却没有达到运动的目的。

那,到底应该怎么运动才能达标呢?

C妈根据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来看:

简单说,抓孩子运动的时候,关键在于2点:一是运动时长,二是运动强度。

孩子的运动也很专业,对时长、强度、方式都有要求,只有达标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日运动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建议。

Part.10 - 1 岁的孩子

在说每日运动标准之前,先稍稍厘个概念:运动强度。

作为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运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剧烈。

咱们判断的时候,主要看孩子的状态就行了。

● 如果运动后神态自如、呼吸也比较平稳,大概就是轻度运动;

● 如果运动后呼吸比较急促,运动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达长句子,同时还伴随微微出汗的特征,这种算中度运动;

● 如果运动完心跳明显加快,脸色变红,出汗量大,呼吸急促,呼哧呼哧的喘短气,几乎不能连贯地说话,毫无疑问就是剧烈运动了。

好了,言归正传。

咱们来说0-1岁的孩子的运动量。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会下地走动,当然是只要求轻度运动啦。

却运动了个寂寞的句子 却运动了个寂寞(1)

新生儿阶段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趴”为主。

这个咱们之前也说过很多次啦,趴着不仅能帮宝宝缓解胀气、还能帮助他尽早的抬头、学爬、学坐等。

目前,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趴的时间,建议如下:

● 0-3个月的宝宝,每次趴着的时间应该是1-10分钟(看宝宝的精神状态)。

● 3-4个月的宝宝,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以上。

● 4个月以后的宝宝,应该可以达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当然,这不是每次的运动量,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多次完成。

除了趴呢,3个月以内的宝宝,也可以做做亲子抚触之类的被动运动啊,拿玩具逗引娃转头、抬头啊。

先帮助孩子活动活动,以接触更多的外部刺激为主。

孩子3个月之后,咱们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大运动发展来安排不同的运动啦。

比如:翻身、坐立、爬行、站立……

不过,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个体差异,这需要咱们多关注他的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关于孩子大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咱们也早就写过。

Part.21 - 2 岁的孩子

孩子1岁以后,开始进入学步时期。

小胳膊小腿也有一定的力量了,运动量自然也就随之增加了。

每天的运动量累计进行至少180分钟,也就是3小时的身体活动,包含中等到剧烈强度的活动,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却运动了个寂寞的句子 却运动了个寂寞(2)

其实这个年龄段很好满足,孩子也很配合。

像我家DD当初这么大的时候,你让他坐也坐不住,成天在外面一玩就是一下午。

要说运动方式,那可就多了。

简单点的,就是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让他尽情的走路、奔跑、跳跃……

这对天性好动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正中下怀。

另外,有时间有经济基础的家庭,也可以多腾出时间带孩子去专门供他们游戏的地方。

在海洋球里扔球接球、在滑梯里来回遛几遍……

轻轻松松就能陪娃玩够180分钟啦。

Part.33 - 4 岁的孩子

到了3岁左右,孩子的年龄升级了,体能也会跟着升级,运动量就会加强。

时长可以保持不变,仍然全天累计至少180分钟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然而,运动强度就有要求喽~

整个运动期间,需要保证中高强度的活动时长至少有60分钟!

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根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其中户外运动至少120分钟。

却运动了个寂寞的句子 却运动了个寂寞(3)

对于马上要满3岁的DD来说,时间上倒是很好完成,就是强度上好像还差了一些。

不过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调整了。

出去玩的时候不只是随意走走、溜达两圈,而是尽可能地让他参与一些中高强度的动作。

比如:骑骑平衡车、滑个滑板、跟姐姐比比跑步……

姐姐本就是个运动型的“女汉子”,在她的带领下,DD倒是并不抵触。

C妈说

到现在,妈妈们应该没有不知道运动重要性的吧。

问题是有些妈妈觉得,孩子撒撒欢就算运动了,一有累着的迹象就赶紧叫停。

嗐,与其操心孩子累着,不如先担心运动得够不够吧。

说不准,到头来孩子的运动量根本没达标。

因为咱们衡量运动量是否足够,需要考量时长、强度、方式,单看其中某项是没用的。

所以啊,趁孩子好动,放任他疯玩疯跑吧,保证安全就没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