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知识产权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局)

今天(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他表示,知识产权不仅能在工业品牌中发挥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壮大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市知识产权试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市知识产权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局)

我市知识产权试点

今天(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他表示,知识产权不仅能在工业品牌中发挥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壮大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一是发挥信息优势,助推专利技术强农。首先,注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优化专利文献检索及分析系统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具,为贫困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了便利。其次,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的5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也就是TISC,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其中,陕西、新疆等地的TISC中心为当地贫困地区解决了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通过“专利信息对接精准扶贫”等项目,在山西、宁夏等地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专利信息服务,解决了他们的难点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国家知识产权局结合农业产业特点,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各地切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打造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取得积极成效。

在审查保护方面,打造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申请审查的“绿色通道”,优化审查流程,提高审查效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商标品牌富农和地理标志兴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85个,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935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9224家,建设2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涵盖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三区三州”。

在推广运用方面,2019年以来,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省藏区等贫困地区开展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目前已累计直接投入引导资金逾1000万元,覆盖17个中西部省份的43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大同黄花等32件地理标志。当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亿元,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逾210亿元,相关产品加工、商业物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从业贫困人口超过60万人。

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助力定点帮扶区县脱贫摘帽。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礼分别于1994年、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两个定点扶贫区县。多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都选派干部到这两个区县扶贫挂职,从最初建桥修路式的物资帮扶,逐渐发展到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来进行智力帮扶,助推产业发展,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扶贫新路径。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 品牌 产业 贫困户”等产销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以“造血式”扶贫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崇礼、桑植已先后于2018年、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双双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其中,桑植结合自身发展模式,提出了要打造知识产权精准扶贫“世界样本”的目标。崇礼在运用知识产权脱贫摘帽的同时,也全面加强冬奥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借助冬奥会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小康。(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都昕竹)

(编辑 王一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