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元春咋死的(贾元春究竟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生一梦,尽在红楼。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无论是玩世不恭的贾宝玉,还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亦或是泼辣精明的王熙凤,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中,有一个人始终让人琢磨不透,在极其有限的笔墨刻画中,她又令读者无限遐想。
她便是贾府四春之首的贾元春,一个苦命悲情的女人,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她曾贵为贤德妃,因发现一个惊天秘密,落得被皇帝赐死的下场。
这其中扑朔迷离,让我们一探究竟。
可怜生在王侯家
俗语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身是人无法选择的。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贾府的大姑娘,可以说开局就拿到“王炸”。
她生在大年初一,按照民间的说法叫做“初一娘娘十五官”,一出生便被寄予厚望。
更为巧合的是,贾元春和贾府开创者贾源是同天生辰,她的诞生给贾府带来了诸多期许与希冀。
这个出身不凡的女孩,今后能否挽大厦于将倾,救贾府于水火,延续贾府兴盛呢?
贵为长女,万千宠爱于一身,贾母亲自教养长大,锦衣玉食,不闻世事,这无疑是幸运的。
然而在这样一个表面看去风平浪静,实则内忧外患的家族中出生,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注定是一个悲剧。
一入宫门深似海
幼时的幸福在贾元春十五岁那年戛然而止。
在封建时代,为了维护大家族的地位,男人需要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女人需要在后宫中站稳脚跟。
贾元春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以女史的身份,进入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紫禁城。
女史是古代的女官职位,以知书达理的女性担任,掌管王后礼仪等事。
元春正值二八芳华,被安排侍奉公主读书,她从贾府尊贵的千金大小姐,转变为一个受皇室驱使的奴才,经历了身份的剧变。
可想而知,此时的元春该经历着何种痛苦,也许在夜深人静时,她也曾独自垂泪,黯然神伤。
好在她自小聪慧机敏,且善于心计。
在贾母身边长大,元春待人处事变通圆滑,她身上散发出一种贵气却无傲气。
在这九重宫阙间,她懂得调整自己,收敛锋芒,厚积薄发。
在刀尖上起舞,她处处小心谨慎,在夹缝中求生,她懂得委曲求全。在处处明枪暗箭的后宫中,她用智慧和毅力,博取了生存的空间。
最令人震惊的是,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史,一个卑微到尘埃里的人,竟成为了皇帝亲自册封的贵妃。
曹雪芹在文中对这段向上攀爬的过程,只字未提。
但我们不难想象其中之艰辛与风险,令人不得不钦佩这位七巧玲珑心的才女。
此时贾元春已经隐约察觉出事情的不对,谈及姿色才学,她在宫中确实是翘楚。
可论起与人的关系上,她孤身一人在宫中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怎么会突然得到皇帝的青睐呢?
贾府多年以来,未有男丁得重用,也没有女眷被册封,这种如坐云端的空虚和焦虑,让元春忧愁不已。
察觉到危机的元春,将万般愁绪和担忧诉诸于纸上。
可提笔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得将万千愁绪化为对贾宝玉的殷切期望:“玉不琢不成器,千万好生抚养。”
山雨欲来风满楼
贾元春的忧虑,没人在乎,贾府正因她受册为妃而欢庆。
自荣国府一分为二后,贾府走在下坡路上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家人坐吃山空,奢靡颓废,祖宗留下的基业如今只剩一个偌大的空壳,在苦苦支撑。
贾元春成了贤德妃,可谓给贾府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不仅是一把庇护伞,还有可能是贾府重新走上兴盛的契机。
一旦贾元春受宠,仗着皇帝的喜爱,给予贾府一些恩惠岂不是轻而易举。
众人忘乎所以,神气十足。
一些不知廉耻的亲戚已打着元春的旗号,招摇撞骗胡作非为,丝毫没有考虑到元春的处境。
贾府是巨浪中的航船,他们寄希望于船长元春,带领他们脱离困境,前往风平浪静的港湾。
殊不知,元春也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个巨大的连环局,将贾府上下都笼罩在内,元春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当她发现这个秘密后,已为时已晚。
惊天秘闻
《红楼梦》的设定是皇帝率领群臣,战胜了以太上皇为首的旧势力。
贾家是太上皇的得力干将,最终落得抄家的下场。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真相藏在贾元春的第一句判词中“二十年来辨是非”当中。
这句判词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和贾元春并无关联,她死时也不过三十岁。
倘若往前细数二十年,我们能看到这样几件事。
首先,二十年前,贾家是太上皇的宠臣。
贾代善死前上奏,太上皇将荣国府一分为二,其长子贾赦袭承爵位,次子贾政袭承爵产。
这样一来,荣国府被一分为二,实行两行分治,实力大为削减。
其次,贾代化在死后,宁国府手中持有的节度使实权被转交王子腾。
贾家在经历分治后,又失去了重要的军权,从此一蹶不振。
再者,贾敬曾高中乙卯年进士,全家大为欢喜。
当贾政也要走上科举的道路上时,被皇帝赐官,科举之路被迫终止。
有人可能会说,不用整日苦读便鱼跃龙门,提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事呀!
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贾政入仕后官位是六品主事,看上去起点挺高,毕竟许多举人开局只是九品芝麻官。
但如果贾政辛苦二十年,官阶只从六品抬升到五品员外郎,你会怎么想?
二十年时间,单纯论资历,贾政也不至于沦落至此吧?这不摆明了有人给你下绊子穿小鞋嘛!这个人能是谁?只有圣上。
从太上皇给贾家的众多“恩典”来看,明是恩典,实则削弱。
况且这是太上皇实打实的阳谋,我给你的都是好处呀,你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嘴里还得说着:“谢主隆恩!”
到这儿,真相开始有了眉目。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皇室笃信的原则。
对太上皇和皇帝来说,北静王以及贾家等四王八公,是威胁皇室执政、江山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在身边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四王八公,曾为开朝立下汗马功劳,开国后位高权重,经济、军事实力皆有。
倘若对当朝皇帝图谋不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不是戏言。
为此削藩成了每一个王朝开头时的当务之急。
太上皇努力了很多年,初见成效,现在接力棒传到他儿子手中。
胸有大志的皇帝想一劳永逸,彻底除掉这多年的心腹大患。
于是父子二人针对四王八公,联手打造一个巨大的“骗局”。
从太上皇时期对待贾府的“明升暗降”开始,这个骗局便拉开了帷幕。
太上皇手段用尽,削弱了很多王公贵族,直至有所忌惮才停歇。
退位后,表面看上去父子二人不和,党派之间分别在二人之间站队,实际上就是为了排除异己,削藩夺权!
关于太上皇和皇帝联手做局的线索,文中也多有提及。
比如,太上皇故意用支持四王八公的行为,表达与皇帝的不和。
还有太上皇在不断培养北静王等人的野心,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露出马脚与破绽,方便皇帝采取行动。
治沉疴须用猛药,父子二人联手精心布局,为的是连根拔除他们心中的顽疾。
贾元春为什么会被赐死?正是因为她发现了这个从二十年前就开始,针对贾家以及四王八公这些功勋之臣的“秘密”。
无力回天
对于贾元春而言,当上贵妃是这辈子最痛苦的事。
她已成为一盘棋局中的棋子,用和弃,仅凭皇帝的一念之差。
她体验到了什么叫做骑虎难下,真相她清楚,却无能为力。
假若向贾府走漏风声被查处,那可能不是她一个人被杀这么简单了,轻则抄家,重则夷三族,她没法将这残酷的真相告知家人。
但是如果不说,等待贾府的又会是什么呢?贾元春不愿去想,也不想去想。
正在这时,太上皇下令让其元宵节回家省亲。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
贾府上下老幼欢呼雀跃,甚至不惜耗费为数不多的钱财,修建大观园,目的是为了迎接尊贵的贤德妃。
而元春,心情已坠入谷底,她很清楚回家省亲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终于,元宵佳节,华灯初上,元春在全书中唯一一次出场。
迎接她的排场声势浩大,极尽奢华。
当她与众人泛舟游览大观园,观赏这为了她而造的富贵风流时,元春只留一声叹息。
绝望无助笼罩着她,大家都拿她当飞上枝头的金凤凰,谁又知道大难即将临头呢?
迎接仪式过完,元春与至亲团聚,除了哭泣,她们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因为身份,便注定贾元春不能像寻常儿女回娘家一般,随意畅谈家长里短,更别提她心里知道的那个惊天秘密。
元春回家总共哭了六次,临走时更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田舍之家,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字字血泪,道尽艰辛。
元春也难得在家脱掉面具,袒露心声。
无奈很快便被贾政一番说辞劝住,不得已戴回了她贤德妃的贵冠。
元春省亲时点了一出戏文《长生殿》,看似讲的是杨贵妃,不也恰巧揭露了元春最后的命运吗?
贾元春,在失去了其利用价值后,自然而然被皇帝遗弃,最是无情帝王家,从来都不是戏言。
贾府惨遭抄家后,贾家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元春被赐死后,林黛玉也远嫁死去,贾母承受不住打击病倒,曾经辉煌一时的贾府,在权力的斗争中,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贾元春的悲惨命运是注定的。
她没法像贾府里其他孩子一样,岁月静好,踏雪寻梅,吟诗作对。她只能在宫中步步为营,踏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躲不过“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悲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