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学都在搞书院学院 多所大学成立新书院
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深理工)明珠校区举行曙光书院成立典礼。曙光书院是深理工于2021年秋季学期在明珠新校区建立第一家试验性书院。书院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升学就业、职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情绪支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辅导。据了解,深理工计划建立6家书院。
今年,不少高校都迎来了新书院:10月22日,东南大学健雄书院揭牌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举行;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新书院,隶属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9月迎来首批519名本科新生,书院名为传源书院……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书院制改革,书院制住宿是否混住、书院学生专业课是否会受影响等问题是很多人关注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书院制。
什么是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一般认为,这种书院制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也承袭了中国书院的古老传统。
那么书院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已经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中窥见一二。
华东师范大学实行的书院制,既借鉴了西方一流大学书院的住宿制、导师制等主要举措,又融入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良传统,致力于在书院社区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并逐渐形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养成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每位书院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专业院系的学生,也是书院生活的院生。院系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术发展(第一课堂);书院负责第一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与养成教育(第二课堂)。书院与专业院系合理分工、各取所长、紧密协作,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005年9月,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采用书院作为载体,所有一年级本科新生入学后不分专业,在复旦学院接受1到2年的通识教育,之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在复旦学院,学生除了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计划,还要接受关怀教育,包括全校性的素养拓展训练、学业方法指导和大学生活导航。复旦学院的成立,是复旦大学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复旦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标志。
社区?混住?导师?
高校成立书院,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对于书院制,很多人会有疑问:书院真的像社区一样吗?书院和学院有什么区别?书院的导师主要是做什么的?对此,我们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书院:社区?混住?
去年,高校男女混住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但具体了解,会发现是高校进行了书院制改革。而男女混住是该校书院制的特点之一。当然,男女混住不是男女混寝,高校在管理上会有相应的措施保障。
简单来说,书院打破了同专业学生聚居的特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即混合住宿。这样可以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到学科交叉和文化融合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宽广的人际交往。
关于书院制,很多人说书院制下的住宿更像一个社区,各种相应设施一应俱全。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该校书院实施社区制。学校为每个书院打造了设施齐全的社区空间,视听室、钢琴房、研讨室、图书室、咖啡吧、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学生还能应聘成为社区自主管理团队的一员,在服务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各书院还组织师生午餐会、社区运动会、寝室文化节、民族文化周、师生同乐会等社区活动,进一步凝聚其乐融融的书院师生关系。
书院和学院有什么关系?
学院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书院则负责学生学习之外的事,书院和学院是平行的。高校的书院与专业院系合理分工、各取所长、紧密协作,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很多实行书院制的高校都有不止一个书院,每个书院其实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的六大书院中,士谔书院属于信息大类,冯如、守锷与士嘉书院属于航空航天大类,致真书院属于理科大类,知行书院属于文科大类。此外,北航书院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大类培养与书院育人。大类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革传统课堂教育、强化通识教育。书院育人的主要目的是拓展传统的课外教育,包括夯实学业支持、强化通识教育、落实导师导学、创建成才社区等。
导师导什么?
高校书院都会有相应的导师团队。有人问,书院是负责学习之外的事务,那书院所谓的导师导的是什么?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看看部分高校的导师团队。
华东师范大学导师团队,囊括了人生发展导师(大学教师)、社会导师(社会各界领军人物)、学生导师(高年级优秀学子)和常驻导师(经验丰富的优秀辅导员),并吸收学校机关青年干部、院系青年科学家、青年学者等担任兼职班主任。导师团队分工明确,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生活阅历,与同学们在书院亲密互动,形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共同体,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强大支撑力量。
河南科技大学倡导导师入驻书院,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由导师为学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专业与学术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书院导师分为特聘、学业、常任导师等”,该校河洛书院院长林晓民介绍,书院聘请校内外优秀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特聘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学业导师就是学院的任课老师,给予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常任导师是书院的日常管理人员,常驻书院办公,方便随时服务学生。
高校书院制或成趋势
教育部近两年频繁提及书院制相关内容,比如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
此外,各省、各高校也在推进相关方面的改革。河南省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从首批4所试点校正逐步扩大到“双一流”、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下一步,我省将全面推行书院制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而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不少高校都在推行书院制。
书院制并非百利而无一弊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书院制改革,但书院制并非百利而无一弊。据人民日报消息,有教授曾表示,因实行书院制,学校多出了很多行政机构,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各书院划地而治,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在分配资源时,往往不能考虑大小书院的区别,搞平均主义。
不过,总的来说,书院制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进行个性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曾表示,国外住宿书院制已有数百年历史延续,我们要冷静对待书院制创新,切忌一哄而上。他认为,书院制的核心理念是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高校在大力建设书院的同时,也不应划一地将学生全数编入书院中。书院适合的是“宽基础”的通才,但有些学生或许更适合成为在专业领域执着专深的“偏才”。此外,不论进不进书院、进哪一所书院,都要避免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选择为根本,才更容易为学生主动接受,也才会慢慢形成活泼长久的书院精神。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华东师大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今报洛阳、《北航青年》、人民日报、人民网、广财青年公众号、中国青年网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