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

目前国家的高考一再改革,古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语文的成绩越来越拉开间距,大家都忙着学语文,大语文、作文班、阅读班火的一塌糊涂,终其所望,无非是想打好语文基础,在未来语文科目得个高分。

事实上,中文学习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一样。首先中文历史渊源,使用时间超过几千年,其他语言没有可比性,而且只有中文有非常明确的书面语言(文言文),使我们贯穿几千年都可以读懂前人的篇章。中文非常重视修辞,重视语言的韵律美,讲究用典、用简单的几个字(比如成语、歇后语)来表达言外之意。所以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多。而一旦学好就分层明显,如果一个学生十年的中文底子打好,到了高中阶段别人是怎么都追不上的。所以帮助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打好中文底子是多么重要!!

要想打好底子,夯实基础,就不能急功近利。那些靠刷题和学习答题技巧,写作模式的提分方法,终会在初中阶段让孩子遭遇瓶颈,最后痛失良机。我认为中文内容广博,整个小学阶段都是打底子的阶段,初中也是夯实基础的阶段,高中才是出成绩的阶段,没有长远的眼光和稳步而行的心态,是会乱了阵脚的。

要想奠定中文基础,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古文积累、大量有效阅读,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被忽略,那就是历史的学习。中文系向来有一句话,“中文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意思是文学和历史、哲学思想潮流紧密联系,互相映衬,一个不懂文章背景的人是读不出文章的深意的。举个例子:大家来看看这两首诗: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从表面上看,都因为赏花而发的感慨,但其实质是截然不同的两首诗。让我们再看看历史的记载,刘禹锡曾经写了一首诗讽刺权贵:

《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因写此诗因此被贬,几年后回到京城,又写了《再游玄都观》表达的是他自己坚持自我的情操,曾经的“紫陌红尘拂面来”的盛景,怎么变成如今“桃花净尽菜花开”了呢?“种桃道士”去哪里了?因此第一首是充满情谊的情诗,而第二首是讽喻诗,写的虽然都是桃花,内容却完全不同。

因此历史和文学是相互映衬的,是相互补充的,历史其实更有趣。在小学阶段,学校里竟然没有历史课,真是让人深以为憾。作为中文必须的知识架构,缺乏历史知识是打不好中文基础的,所以我建议孩子在经过了识字量的积累---绘本阅读---桥梁书的阅读之后,要尽快转到历史读物的阅读上,而且尽量是纯文字的。同时我很建议大家不要求快求量,而是追求读书的深度,如果孩子能够“沉湎式阅读”,能在某一段时间对某个历史故事、朝代、人物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才是深入心灵,终生不忘的学习,才是孩子在未来独领风骚的凭借。而小学阶段的分数,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在中国,高考定乾坤。除了高考分数,其他分数都无甚用处。

我之前写了元元7岁之前的历史启蒙,介绍了一部分书籍,其实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千篇一律,只要孩子喜欢就好。在孩子经过了一段时间对历史的痴迷后,保持他对历史的热度是很重要的。元元历史启蒙来源于三国演义,我为了配合他这段时间对历史的探索,带他去参观了洛阳的关林,许昌的曹操府,关羽的春秋楼、霸凌桥,南阳诸葛亮的草庐等,然后他看了一些有关历史的漫画绘本,对中国历史有了简单的脉络认识。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1)

他真正的历史纯文字阅读开始于大名鼎鼎的《林汉达中国历史》,他先是从音频上听了林汉达历史故事,然后自己反复的看书,对春秋战国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期间我们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他对勾践剑,天子六驾的马车等文物有了兴趣,和小伙伴玩耍时总是提议大家玩战国的故事,他们各人自封一个国王,元元自封齐王,有时候还封鲁王,因为自己是祖籍山东。而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当秦王,因为秦国最厉害!总之如果孩子不被浅显的快餐文化所影响,他们还是很喜欢历史的。

在反复看了林汉达之后,我一直想引导他继续按照朝代学下去,给他听三侠五义,但是他还是心智太小,对这个比较成人化的评书不甚感兴趣。我觉得学习是引导,于是不强迫,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读物,他每天看的哈哈大笑,我想毕竟是稳住了,没去看《米小圈》和《哈利波特》吧!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2)

蔡志忠的漫画,也适合一年级左右的孩子,生动有趣,十分幽默。

之后的契机是有一次在景点的小摊上买到了一副扑克牌,上面是中国历代皇帝。元元十分喜欢。于是成了皇帝迷。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3)

这无意间打开了明朝的历史学习,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有几个月,对明朝就如数家珍了。同时他就提出来要去参观十三陵。于是我们带着对大明的向往去十三陵。在定陵前请了一位导游,结果导游基本负责开头,元元负责讲解。把四十几岁的大姐吓得怕挣不到钱了。在十三陵元元十分认真的观察楠木庭柱、金丝冠冕,绝不是到此一游的小游客,而是拜访先圣的寻古者。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4)

我们身在帝京,是十分适合开展明清历史的学习的,比如故宫,就是百看不厌的教材,比如我们经常路过的各个“门”,公主庙,历代帝王庙什么的。每个周末都可以去参观一个写满历史故事的古迹,这相对于坐在教室里听别人讲干巴巴的内容,拾别人的牙慧,是多么的幸福!在千年的红墙绿瓦中徜徉,看青草滴翠,老树盘虬,思帝王功业,慕古圣先贤,对孩子的情操、审美、心性又是多么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5)

这是后来根据他的要求买的书。

由于一段时间成了“皇帝迷”,元元特别钟爱几位皇帝的历史,康熙就是他的偶像之一。他先看了《历史穿越报--康熙帝》,不够过瘾,然后就去爸爸的书架翻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但是我觉得那套书比较难,而且字小,有少儿不宜的内容,就把那套书藏起来,给他买了《大清十二帝》这套书。不过这套书过于艰涩,他只是翻看了几次。我想这样的书籍就作为参考,有时如果想深入寻找某个内容再用,类似词典。

元元下一阶段的目的是隋唐文化的学习,西安成为目的地。而一直未能成行,原因多样,主要是觉得知识的储备还不够,怕走马观花,把游学做成了旅游,浪费大好时间。(西安后来于2021年去了。)

纯文字阅读阶段,我发现中国童书的缺乏。没有特别适合孩子读的历史书,《林汉达中国历史》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已经比较浅,而再深入的又太难,所以这个阶段我采取的是听音频、家长讲历史故事、互相考历史知识、参观古迹文物这样的方法来持续对;历史的兴趣。我也选了一批书,但是孩子还达不到深入阅读的程度,我自己读读觉得也难。但是都忍不住因欣赏而留下,期待再过几年孩子能读。如果把这些书都读了,历史我就完成任务了。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6)

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虽然很知名,但是太年幼的孩子不喜欢看,我觉得跟林汉达相比内容松散,故事性不强。因此,作为孩子对历史感兴趣之后的补充,还可以,因为这套书的优点是图片吸引人。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7)

这套书是风趣幽默,拿历史开玩笑,类似的还有很多,对于孩子来讲,边看边笑,对营造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好处。我觉得孩子无论学什么,都不着急,也不用和别人比,只要孩子感兴趣,妈妈就可以打100分,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只要有兴趣,孩子在学习上一定能走的长远。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8)

这套书是我深夜刷书友会寻来,用不同的主题诠释历史人物和事件,我对它的评价非常高。是难得的好书。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9)

《图说天下》这套书配图精美,内容丰富,如果孩子看完了,历史也就差不多了。不过这套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于孩子来讲内容太多,有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买了以后作为收藏,然后不负我的苦心,找到了类似的小学生版本:

中文是最伟大语言(中文向来不止是语言)(10)

这套书类似《图说天下》,不过比较精简,适合小学生来读。

当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和文学一块学,比如有关三国的诗词,有关某处的古文等,要持续背诵,这样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夯实中文基础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早一天晚一天不重要,重要的是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延续孩子的学习习惯,监督他不被垃圾文化掳走。在这个多元的、充满竞争而又良莠混杂的教育环境内,有霸占我们孩子学习时间的,有杀鸡取卵急功近利不顾孩子未来的,还有各种为名为利的教育流派,请记住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能有长远目的的唯有你自己。没有花钱就能解决的教育问题,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方为不败不悔之策略。辛苦的妈妈们,我们共勉!

附:背诵古文诗词的作用:

很多人有个观点,觉得现在信息社会,孩子需要背诵那么多东西吗?我也曾经因此而疑惑过。这个我终于从认知心理学的某篇论文中找到证据。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大脑的工作机制,比如记忆、注意、感知、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等等,这些内容都与我们所关注的教育话题息息相关。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来,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却不是它最拿手的。

与大脑的其他功能相比,思考既费力、又缓慢,还不可靠。

想想“看”和“动”这两个同是由大脑支配的功能,做起来都要比思考容易得多!我们的大脑在运行这些功能的时候,一瞬间就可以捕捉和处理许多信息,快到你几乎觉察不到。

比如,当你走进一个花园时,你不会想说:“啊,这里有些绿色的东西,可能是草,不过也可能是其他什么东西铺在地上。”你是在一瞬间就捕捉了整个画面:草地、篱笆、花床、凉亭。

那么,既然我们如此不擅长思考,又是如何做成每件事的?靠的是记忆,记忆储存着指引我们行动的策略。 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说:“我们大多数时候做得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虽然靠记忆行事不会100%正确,但也比思考来得有效得多。

比如我们做饭的时候,就不会每次都阅读食谱,比较各种做法的口味、营养价值、难易程度、原料费用、色泽外观等,还是会用一贯的方式做这道菜。还比如开车上班回家的路,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自动驾驶”模式,其实这时你正在用记忆指挥你的行动。 与之相对的是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旅行,一切都是陌生的,哪怕是一个小动作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所以,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在现今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还有必要牢记每件事吗?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事实性信息,包括每个词的定义。毫无疑问,让学生记住枯燥的事实是完全不够的。但是同样正确的是,想要凭空让学生拥有分析能力或者归纳能力也不可能。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比如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以及大量地联系来支撑。就像现在各类翻译软件都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还是没有任何政府、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提出我们可以就此不学外语。事实上,用过翻译软件的人都会抱怨它们翻译得不到位,可是如果没有背景知识,连翻译得正确与否都无法意识到。 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不一样,人类的思考过程不遵循相同的工作方式,一台计算器能够计算所有数字的正弦值,但我们的大脑不是这样工作的。我们能够思考二战的起因,这不代表我们也能思考一局象棋或中东局势,或者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独立、客观的思考过程与背景知识紧密联系。所以,老师需要确保学生在锻炼独立思考技巧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 你可能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的样子。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控制踩油门的力度上,红灯亮时该在何时怎样刹车,拐弯时方向盘要转多少,什么时候要看后视镜等等,每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你精神紧张。但过不了多久,这个过程就会变得不假思索,甚至像走路一样简单。不仅可以边聊天边开车,甚至连吃东西、设置GPS这样的复杂动作都不在话下。 这样一来,一项本来需要大量精力的任务,通过练习可以只需要很少的精力甚至不需要精力。 同样,如果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你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选手。类似的,如果你连乘法口诀都记不清楚,又如何解决更高深的代数问题。因为只有做到在进行低层次的思考过程时不假思索,才能给高层次的思考预留更多的空间。以上部分是节选认知心理学的著作,我要表达的就是,死记硬背不可取,大脑里毫无知识存储也谈不到高层次的创造。因此,再中文的学习上,让一些知识成为孩子熟悉的知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