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途径创新驱动)
川商渝商同根同源。《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明确要求“搭建川商渝商创新发展服务平台”,这为推动川商渝商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把“搭建川商渝商创新发展服务平台”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川商杂志社特推出
“创新驱动、领舞成渝”川商渝商系列访谈报道。
*《川商》杂志2021年8月刊封面
辽宁四川商会会长李凤春
《川商》:作为重要商会平台,对“搭建川商渝商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有哪些建议?
李凤春:当前成渝经济圈的构建,对我们川商而言,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融入把握这个机遇期,我认为商会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确立创新发展意识,增强科技发展能力。创新发展首先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大力倡导千年川商精神,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制定能用的创新方略,走出一条适应新时代国家新经济的川商发展新路径,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创新型川商。
二是要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我国对创新的重视度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川商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方面,都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途径,为川商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川商力量。
三是要认真学习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学习、研究国家相关创新方面的成功实践,从而探究自身企业创新发展的独特路径,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四是要建立川(渝)合作平台,共享共赢。建立川(渝)合作机构,深化合作关系,协调两地企业家构建共同发展的有效合作机制,我们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返乡发展号召,把返乡发展作为在外川商回报家乡的重要举措,在川(渝)经济大平台上抢占信息先机,实现川辽两地川商企业精准对接优势互补,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川商》:在创新发展中,商会会员对科技服务、知识产权引领、创新人才聚集、科技金融支撑等方面,有哪些诉求?
李凤春: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诉求:
一是科技培训扶持。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提升专业素养、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发展观念。我们民营企业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学习实践途径,希望能通过“川商大讲堂”等载体,每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培训,系统学习国家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途径,增进新时代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二是政府扶持。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力,加大对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帮扶力度,强化主动服务企业意识,积极营造出政策精准有效、兑现及时落地、帮扶主动有力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创新企业投入创新专项资金的额度和力度,同时,还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
三是科技研发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快速改造,提升为高新科技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加大政策力度给民营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希望政府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民营企业家建立常态的中短期科技创新培训班,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前沿科技信息的输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定会有雪崩式的变化效应。
《川商》:请会长结合自身企业,谈谈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以及是如何破解的?
李凤春:我们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有下面几方面:
一是引进科技人才难。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比,高科技人才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偏低,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即使有了人才,一些大企业也会花费大代价“挖”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中小企业很难引进、留住人才。我感到,人才兴企业兴,人才匮企业衰。
二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创新发展离不开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阻碍着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小,由于金融机构门槛高,中小企业很难融到资。
三是项目孵化难。科技企业孵化器可加强科技企业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是促进广大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针对企业人才少,融资难,缺少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的技术支持,缺乏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技术依托。这就直接影响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效率,影响孵化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一些好的创新项目很难孵化成功。
*原文刊载于《川商》杂志2021年8月刊
更多企业家精彩发言,
敬请持续关注川商新媒体后续报道!
相关报道
唐立新:应鼓励商协会构建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丨创新驱动 领舞成渝
何勇:锻造新时代创新驱动新引擎丨创新驱动 领舞成渝
文| 川商传媒吴奇报道
川商传媒(杂志)
天下川商的资讯、社交和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