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面藏着的一绝(胡同深处哪儿来的鸟鸣蛙叫)
繁华的大栅栏商业街往南不远的湿井胡同是纯居住区,平常很安静。可这里经常会传出鸟鸣蛙叫,让人恍若置身乡野田间。原来,这里住着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3岁的牛玉亮。
牛玉亮在家人的帮助下录制网络短视频,他希望通过小视频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我老家在朝阳区高碑店,小时候我们家门口有一个大池塘,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青蛙、蛤蟆、各种小鸟,特别美。我一听见那些声音就特别高兴,从小就喜欢模仿。”牛玉亮告诉记者。
如今,牛玉亮已是桃李满天下,全国各地都有弟子传承口技艺术。
15岁时迫于生计,牛玉亮远走他乡,加入了武汉一家民间杂技团,学习杂技表演。1956年,在去上海演出与上海杂技团交流时,牛玉亮第一次看到了口技表演,这古老而神奇的传统技艺让他如痴如醉、感动莫名:“世界上还有口技这种节目!我觉得我一辈子的奋斗目标找到了。”牛玉亮说。从此,牛玉亮拜师著名口技大师周志成学习口技。
学习口技可绝非易事。“要会运气,气不足不行。一口气最短要坚持1分钟,我年轻时能坚持80秒。”为了练气,牛玉亮经常被憋得头晕眼花。
牛玉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写作,用三十多年时间完成自己的口技著作。
发声同样重要。比如,模仿乌鸦叫就需要用小舌发声,而我们普通人吞咽的时候才会用到小舌,很多想学习口技的人因为始终找不到小舌发声的技巧,最后只能放弃学习。
牛玉亮的口技表演,声、韵、意、情并茂,饶有趣味。
苦练基本功,牛玉亮真正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刮大风,迎着北风站着练,嘴都冻木了,再把它练活。以后不管多冷的天表演,都很自然。”牛玉亮说。因为学习口技,他烟酒不沾,一有时间,就到公园、到河边去,向大自然学习,在大自然中练习。
传统的口技表演,“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到了现代,表演者走出屏障,站在舞台中央,光有声音还不够。
牛玉亮展示口技独特的基本功训练方法——蜡头功。模仿鸟叫时气流稳定,烛火不熄。
“声有韵,韵传神,神化意,意传情。”牛玉亮边说边表演,口技绝不是学学猫叫狗叫那么简单,要讲究艺术性。明代的口技大师们留下了经典节目《二鸟争食》,清代有《百鸟争鸣》,牛玉亮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深谷鸟鸣》,加入了雄鹰等更多鸟类的声音。在6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牛玉亮曾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演出过。
口技虽然传承千年,但从业者多是穷苦人,少有文化,因此没有相关的文字著作。小学二年级毕业的牛玉亮潜心研究,从1982年开始着手,前后花费了32年时间,终于在2014年出版了《中国口技》一书。“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我没要房,换成货币,就为了出书。”说到这儿,牛玉亮满脸愧疚,让妻子跟着自己住了一辈子平房。
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在家中观察模仿玉鸟叫声。
牛玉亮不仅培养了19个徒弟,今年年初,83岁的他还在外甥女的帮助下开通了抖音号,讲故事、表演口技传播传统文化。“通过鸟语花香的声音表演唤起人们都来保护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牛玉亮说。
(原标题:口技宗师)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于丽爽/文 武亦彬/摄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