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配方(精读这些大家的独到经验)
您可曾知道,您的舌头也会出卖您的健康状况!舌诊,看似不及脉诊那般神奇玄幻,但仅仅是通过对舌象的观察,也能窥探人体健康的秘密;看似普通的观望,那一点点舌苔的变化,或是舌质的改变,在中医的眼里,都泄露了健康的信息。但舌诊到底该如何运用?且看《温病条辨》中蕴藏的玄机!
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在继承叶天士温病学说的基础上,以三焦辨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病程的发展给以具体分析,这对掌握病机,归纳脉证,区别证候,从而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有关舌诊的运用,在临床辨证上极为重要,并在本书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现试作如下分析。
一、舌诊的运用
舌诊属于中医学的望诊范围。温病学派,对舌诊尤为高度重视,辨舌的经验得到很大发展与系统总结。《温病条辨》把舌诊运用在辨别病机,指导治疗,观测预后等方面。
2.舌质
凡察舌质先要辨其干燥润滑:干者津乏,扪之而涩;滑者津足,扪之而湿。其次辨其舌色。《温病条辨》中有关舌质有燥润、舌赤、舌绛、舌淡之分。
(1)舌干燥:上焦篇15、51条,中焦篇4、10、20、28、33、40诸条,下焦篇1、13、70诸条均可见舌干燥。舌质干燥为津液受伤。阳明温病以承气汤下后,脉静,身不热,可以舌上津回;如下后余邪尽,病程长者,舌见微干,则属下焦,宜用复脉法治疗。如舌燥有黄苔,则属里热实证,如承气汤类。湿热阳黄的茵陈蒿汤证,亦见苔黄而燥。瘅疟热盛而伤阴,亦可舌干,属五汁饮证。久痢伤阴的人参乌梅汤证,亦见舌干。如舌干而质绛,则为热在营血,宜用清营汤。温热深入下焦,舌燥甚,甚则齿黑唇裂,可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2)舌滑:中焦篇19、38、46、47、48、54、63诸条均见舌滑。舌滑主湿,如阳明温病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湿热较著多黄滑苔,如小陷胸加枳实汤证、黄芩滑石汤证。寒湿则为白滑或灰滑,如四苓加木瓜草果厚朴汤证、椒附白通汤证等。温病愈后,中焦停饮,经治疗后饮退但舌仍滑,不思食,乃中焦阳气未复,犹有湿困,故主半夏桂枝汤治疗。
(3)舌赤:上焦篇30、39、41、53诸条,下焦7条论及舌赤。为邪热入于营血则见舌赤,如手厥阴暑温,由于热邪灼烁阴液而见舌赤,宜用清营汤治疗。太阴伏暑邪在血分亦见舌赤,表实用银翘散加味,表虚则用加减生脉散。温病汗下后,少阴精液损耗不能上承,亦可舌赤,但苔色坚老,宜用复脉法。
(4)舌绛:上焦篇15条,中焦篇20、41条,下焦篇16、23条均见舌绛。舌绛亦为热在营血,如清营汤证。如热邪逗留下焦时久,已经消烁肝肾阴液,亦见舌绛。如见瘛疭则属大定风珠证。温病邪热入血而舌绛,但下利日数十行,是由于脾阳下陷,火衰不能化土,肾之关门不能闭藏所致,则属桃花汤证。
(5)舌淡:上焦篇49条,下焦篇34、61条均可见,因寒湿伤阳,阳虚而舌淡,宜桂枝姜附汤。素体阳虚,温病愈后仍现阳虚,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其舌色淡,宜小建中汤。久疟,气血两虚的扶阳汤证,亦见舌淡。
3.舌体
舌体变化,可见舌短、舌蹇、舌强,今分述之。
(1)舌短:中焦篇17条及下焦篇18条可见。阳明温病下之不通,热邪内闭心包,神昏舌短,宜牛黄承气。牛黄丸开手少阴之闭,承气则泻阳明而救足少阴之消亡。痉厥神昏,舌短烦躁,在上焦为邪热逆传心包,在下焦则为肝肾阴虚。上焦则宜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继则与复脉存阴,或再加三甲潜阳;在下焦则以存阴为主,如尚有余邪,亦可先以搜邪。如舌短兼见苔黄白而质绛,为心包热极火逼也,如兼舌卷囊缩,即为肝阴已涸之征。
(2)舌蹇:上焦篇17条。邪入心包,舌蹇肢厥,舌蹇主要由舌短卷缩,转动迟钝或强硬,以致语言蹇涩,意同舌短,亦用牛黄、紫雪辈。
(3)舌强:下焦篇2条。因津液被劫而舌强神昏,舌强为强直状,转动不灵活,亦是阴伤所致,宜复脉法。
小结
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的舌诊内容,是继承了叶天士的舌诊,虽在临床上进一步运用,并加以验证,但并未有所发展。叶天士对温热病辨证,在舌诊、验齿,观察斑疹、白等方面,均较《温病条辨》更为系统而细微,如叶氏在运用小陷胸汤或泻心汤等苦泄药时,也要察舌辨苔,对证投方,谓:“人之体,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苔白不燥,或黄白相间,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说明脘痛或痞胀,必黄浊之苔,方可治以苦泄。如痰浊内阻而无热象之白苔不燥,或有表证未解而里证先结致舌苔黄白相间,或素有脾胃寒湿,舌苔灰白而不渴,皆不可用苦泄之剂。可见叶氏对舌诊之重视。还提出察“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理由是“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验齿方法,又提出察血瓣、齿燥、齿垢、齿血等四个方面,这些在温病学的诊断上都有指导意义,吴氏在这方面却未寄予应有重视,只在下焦温病中提到齿黑。吴氏在舌诊的运用上虽是继承了前人学说,但缺乏一定的创造性,似乎美中不足。
【本文选自《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振声著),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前列腺有什么用?能轻易摘除吗?
它除了美丽,还有祛湿和治痔疮的功效!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