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阳风景画(舞阳县农民画扮靓北京街头)
点击“关注” 我们做文化朋友
舞阳农民画发展历程简述
来源 《舞阳文史》
作者 王文浩
一、风筝不断线已六十余年
舞阳,河南省中部的一个县,惊艳世界的八千年前的骨笛就在这里的贾湖遗址出土,扮靓北京街头的许许多多的农民画也来自这里。
农民画这一称谓起源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当时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8月18日《束鹿邳县两县壁画化》一篇报道引发全国广大农村壁画热潮,“人人当诗人、个个是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形成诗画满墙的壁画运动。舞阳农民画也由此产生,至今已经六十多年。
当时我是中学生,也被县文化馆选调参与这项“政治任务”。街头巷尾、村头路口、公社食堂,随处可见歌颂“大跃进”的壁画,壁画内容多是麦子长得冲破南天门,坐着飞机摘棉花,一台拖拉机拔不动一棵大红薯,一列火车拉一个玉米棒等等,极尽夸张,充满着乌托邦式的狂想。
但是,若在艺术层面上,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力不能等同于生产指标的浮夸风。姑且不论当时“大跃进”的狂热与浮夸风的荒诞,作为“诗画满墙”的壁画运动,仍有农村文化大普及的实际意义。同时,萌生了农民画这一艺术形态。
其后,随着“大跃进”沉寂、壁画热降温,舞阳文化馆于1963年召开农民画创作会,当时我从原郑州艺术学院回乡支援农业,参与指导农民画创作,由墙面转向纸面,由虚幻的“大跃进”内容转变为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并于1964年春节在文化馆举办展览。这是舞阳农民画的第一次升华。当时,陕西户县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并引发了第二次全国性热潮。
《家乡美如画》张新亮 作
后至“文革”期间,所有的艺术样式几乎全部成了“封资修“、“四旧”而被破除,只有农民画才是真正的“普罗艺术”,即“无产阶级的艺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艺术”。特殊的政治背景,为农民画提供了生存条件。
从拔乱反正到改革开放,农民画才得以在艺术层面上审视并寻觅自己存在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我调入文化馆工作,后任馆长,在开展全县民间美术普查的基础上,开掘本地民间艺术资源,指导农民画的表现手法从“向专业绘画靠拢”到“向民间艺术传统回归”,使之具有自己的乡土特色,逐步成为一定意义的艺术品,实现了第二次升华,并引发了第三次热潮。
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文化馆经费匮缺,舞阳农民画虽然与第三次热潮相比有一些低落,但仍然坚持组织辅导创作和人才培养,参加了户县、长春、日照、嘉兴、金山、棊县等历届全国性展览并均有作品获奖,一些作品选入《中国美术全集》或选送出国展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舞阳农民画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切与重视,带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在河南省的农民画展、“中原文化宝岛行”以及江苏、贵州、江西、浙江、甘肃、陕西等地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中屡屡获奖,并于2015年赴美国、奥地利展出。
《黄土地金元宝》 胡秀茹 作
舞阳农民画的发展,除了领导重视等外部条件外,内部因素不可忽视,就是坚持六十余年的组织辅导工作,从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辅导创作到理论研究,构筑成为系统工程。
1988年舞阳县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在河南省独获殊荣;之后,又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南省知名文化品牌”、河南省首批“非遗”保护项目等等。
2010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列为全国十个有代表性画乡之一,并载入《文献集》;2013年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公益广告创作基地”;全国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百余名艺术委员中,舞阳就有十八名。
在2013年“讲文明树新风”、2014年“图说中国梦”、2015年“图说核心价值观”全国公益广告中,舞阳农民画入选一百多件。2015年中宣部王世明副部长到舞阳调研时说:在中宣部宣教局、中央文明办发布的公益广告中,“各地选用舞阳农民画的比率占全部发布作品的百分之六十”,首都街头、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舞阳农民画。还有二十多幅作品整版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等中央大报,有的制成动画片,在央视经常播放。
《和为贵》 张新亮 作
二、舞阳农民画的艺术特点
舞阳农民画上述成就的取得,一是国家力量的推动,二是各级领导的重视,三是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舞阳地处平原,舞阳农民画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大多表现人物活动,质朴纯真,主题鲜明,是“原创性”的“主题性绘画创作”。主题性绘画一般可以理解为有明确的创作主旨、立意,有鲜明主题思想的绘画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山水花鸟、文人墨戏,或者装饰画、图案画、宣传画,以及纯技巧的表现性绘画等等。
在辅导和培训中,我们强调“画熟悉的生活,画自己的情感,画动人的细节,画有意味的形式,画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春天记忆》 王文浩 作
在艺术层面上,它是以原生态民间艺术为母体,以文人——辅导者为中介,在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交汇点上所萌生和发展起来的亚民间文化属性的艺术。
它既源于民间艺术传统,也融溶着现代意识;它保留着原生态文化基因,又与现代艺术潮流合拍;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的传承,又有别于古老传统。呈现着多元性,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光彩。
舞阳农民画的亚民间性,决定了它与主流艺术和原生性民间艺术的关系。传统的原生性民间美术形式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而逐渐被电脑化制作、工业化生产所取代。
农民画“完全回归民间艺术已不可能或无法生存,完全同化于主流文化将失去其自在性。唯有保持一种亚民间性,在主流文化、民间文化两极之间寻求与确定自己的范畴和价值才会获得久远的意义和生命力”(郎绍君)。舞阳农民画正是由于这种亚民间性才独具特色。坚持以“继承民间美术传统、融汇现代艺术观念、表现现实生活”为艺术创作的三个支点,形成了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浑厚率直的舞阳画风”(曹振峰)。
舞阳农民画承袭了传统民间美术内视心象造型的精华。造型手段的意象性,在形式构成上则讲求装饰性,吸收民间美术中的二元平面观念,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便于主观激情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追求丰富,充实的画面效果。
《金庄曹家古桥》 陈青波 作
在色彩运用方面,按照自己的美感意象,主观地运用色彩,大多追求艳丽、强烈的效果。把色彩当作表达情感的手段而不受写生色彩学的限制,在民间美术传统基础上建立起具有独立意义的色彩手法。
舞阳农民画在继承民间美术精华的同时也熔融着现代意识。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和追求,与中国民间美术“内视心象”的造型方法及审美诉求有着许多的共同交叉点。如,反对理性的压抑,重视直觉和潜意识活动的作用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等等。舞阳农民画融汇现代艺术观念,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良质的萃取,来契合时代审美潮流。
三、舞阳农民画的存在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培育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具体任务”(吴长江)。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尤其是亿万农民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并世代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
舞阳农民画立足于深入认识、研究民间艺术传统并把这些优良传统运用到表现现代生活的创作之中,使农民画成为传统民间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再生,是活态的保护。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经济大国迈进的时候,弘扬民族文化尤显重要。 如果经济发展了,民族文化失落了,必然愧对祖先也愧对后人。这是舞阳 农民画所追求的历史文化价值。
《锦绣大地》 张新亮 作
(二)艺术审美价值
当今“都市化了”的文化人和艺术家们,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嚣中, 纷纷回顾本民族的文化渊源和艺术传统的时候,无不为民间美术那古朴、 纯真的艺术魅力所倾倒。
舞阳农民画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发掘了乡土气息 和人的原初性质朴、天真和生命力,传承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基因,而 且又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同时也在于它的原创性;在于不同于其它画种的 独特艺术个性;在于它具有中原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性。愈有民族性也就 愈有世界性。
艺术就是创造。舞阳农民画是在民间美术领域,探讨中西文 化的相通之处,引西以汇中,它的审美价值贵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 视觉空间,弘扬并光大了民族艺术精神。
(三)社会价值
生活现象是时代的缩影,描绘生活就能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时代精神。 农民画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生产或工作在农村,既是物质文明的 建设者、创造者,又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积淀,以其独到的感知、纯真的情感,并运用民 间艺术的审美理念,描绘民间习俗,讴歌现代生活,因而舞阳农民画是时 代前进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的颂歌,也是宝贵的历史的留存,从而别开生面。
《朝久奔梦》 任明兆 作
舞阳农民画力求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的艺术追求,坚持真善 美的基本价值观,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讴歌真善美, 凝聚正能量,这是舞阳农民画历来所倡导的主流创作方向,也是舞阳农民 画画家和人民大众精神世界的体现。
全国公益广告选用舞阳农民画的大量 作品中,既有近年来的新作,也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作品,正 是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符合时代需要的结果,契合核心价值观的深邃内涵, 更能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于百姓内心。舞阳农民画的社会价值, 在全国公益广告活动得以充分显示。
四、艺术方向与发展前景
(一) 克服定势定格
尽管舞阳农民画取得了瞩目成绩,它的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但在 艺术上还有很多不足。如果把中国画比作白发皓髯的学者,农民画还是一 个幼稚的学童,但越是年轻成长空间越大。
《家乡记忆》画组之三 《梦》 王文浩 作
第二次升华至今已经过去了二、 三十年,艺术思维的定势和艺术面貌的定格有待于新的突破。随着城乡一 体化建设的进程、户籍制度的改变、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全民族受教育程度 的普通提高,农民和城市人、文化人的界限逐渐模糊。
大学生当村官、大 学生返乡务农又怎能绝对界定他们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因此,我们没有 为已有成绩所陶醉,也没有把农民画定位同几十年前一样的文化层次,或 把农民画定格同儿童画,尽管代代产生却永远不能长大、永远处于低级阶段。 这就要突破僵化性模式,在继承与蝉蜕龙变中升华。
(二) 第三次升华的构想
舞阳农民画历经三个阶段、两次升华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提出了 第三次升华的理念:在坚持三个支点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内涵;提高艺 术品位;提高表现技巧”。
《老屋前的留念》 王文浩 作
提高文化内涵是第三次升华的关键,首先是提 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在意境营造上下功夫,同时包括对民间艺术传统的继 承、转换、运用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挥发、汲纳、融合,是总的文化含量; 提高艺术品位,就是树立精品意识,追求大俗与大雅的统一,并且与学院派绘画保持距离、拉开距离,以民间美术特有的语言形式展现中华民族 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表现技巧,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法,从表现形式、 表现技巧上寻求新突破。
因此,扎根民间美术沃土,保持质朴纯真、意趣 天然的草根特质,努力从形式、内容、技巧上提高。2013年明确提出“精 品工程”,向着“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有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有深 厚的文化内涵、有精湛的表现技巧”四项精品标准努力。时代的发展和作 者队伍的变化,将为第三次升华提供可能。
《过年,腊月二十三》 魏旭超 作
农民画唯有在继承民间美术传 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超越,才能在多元化的美术格局中真正成长起来, 跻身于艺术之林。
五、领导重视是舞阳农民画的推动力
舞阳农民画社会功能的充分展现,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进一步 重视,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大力支持农民画的发展。省委宣传部、省文 化厅的领导数次到舞阳调研指导;漯河市委书记、宣传部长多次莅临为舞阳农民画出谋划策;省、市文联、美协也作为他们的辅导基地。中宣部王 世明副部长在和舞阳农民画画家代表座谈时说,“您们做的是十三亿人民 的大事,功德无量”,对画家们鼓舞很大,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过年,腊月二十四》 魏旭超 作
舞阳县宣传文化部门为提高创作水平,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持社会团 体法人“舞阳农民画创作研究会”的工作,每月一次例会,自2008年至今十余年间从未间断,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传承,使创作研究会成为人 才成长的摇篮、理论研究的平台、精品产生的土壤,是舞阳农民画不断发 展的基石。
舞阳农民画同全国各地多数画乡一样,并不是民间自发的艺术活动, 而是在政府文化部门组织下发展起来的。在人民公社时期的做法是县里发 通知、公社推荐人、生产队记工分、文化馆供食宿。公社解体之后文化馆 组织创作是按作品给补贴。2010年以来,县委宣传部每年一届“农民画大 奖赛”,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来鼓励创作,以提高农民画家的创作积极性。 因为农民画作为一个新的画种或画派,还不成熟,自我生存能力还很薄弱。
先圣言:“事有终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农民画也 要两手抓,一手抓普及、培养新人;一手抓提高、努力出精品。2014年在 县主要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舞阳农民画创作研究会举办了 “中 小学美术教师农民画创作培训班” ,60多人集中学习10天,以使农民画更 广泛的传承,并编印了《农民画创作十三讲》培训教材。简言之,发展农 民画的关键是抓创作、出精品;抓创作出精品的关键是抓队伍、抓人才; 抓队伍、抓人才的关键是调动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和合中华》 胡浩生 作
对于主题性绘画的舞阳农民画创作来说,从构思立意、锤炼主题、形 式构成、造型色彩到制作完成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很不容易,出精品更难。 当然,我们还面临艺术的、市场的诸多问题,所有问题只有在“继承·蝉变·升华”的不懈探索中才能解决。
(作者单位:舞阳县文化馆)
本期审稿 王松凡 执行编辑 张进锋@豫乡文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