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全称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观世音)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天上仙人,在中国民间影响力非常大,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是历史的文字记载,还是现在的影视剧目,观音菩萨一直是一位雍容华贵面善眉慈的美女。有许多人还会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娘娘。但佛教里最早的观音菩萨其实是一位勇猛高大的男人。这种性别变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就给大家作一详细介绍。(文章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一、观音菩萨原本是男的

在佛经《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里,记载了有关于观音菩萨名字的来历。说观音菩萨原来是古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名字叫不眴,跟父亲一块出家修行,他在释迦牟尼佛(也称宝藏佛)面前发愿: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难,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就会立即赶来为其拯救解脱。于是,释迦牟尼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后来这位太子得道升仙,被释迦牟尼佛授予了观世音菩萨这个称号。即为太子,当然就是男性了。

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1)

《华严经》还说,善财童子来到普陀洛迦山参拜观音,看见有位勇猛丈夫,名观自在,坐在岩谷林中金刚石上,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华严经》>>对此事有四句颂偈:“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凈。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观自在即观世音,是观音菩萨梵文名字的意译。既然是位勇猛丈夫,当然是个男性。

据史料记载,早期印度佛教初传入中国时,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那时的观音形象大多为王子相,体格刚健、清貌秀骨。有的身披王族衣冠,有的神采悠闲、现济度相,站、坐之姿明显是男相。在我国闻名世界的敦煌壁画之中,有一个观世音菩萨画像就留有两撇胡子。南北朝时期的观音菩萨像也都是这个男性形象。这和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佛寺中,至今供奉的观音菩萨仍为“男像、留小胡子”的形象是相吻合的。

观音菩萨在公元七世纪,也就是隋末唐初的时候传入西藏,在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大家知道,达赖喇嘛是藏族佛教的精神领袖,自古以来,达赖喇嘛都是男性。此外,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之一的四臂观音,也是男体,其形象有四个头,分别为蓝、白、红、灰四色,身体呈蓝色,并有四臂两腿。

少林寺里也有一尊观音法相,塑得环眼巨鼻,阔口广额,头上边乱发如蓬,两只耳朵长大无比,穿着一对粗大的金环,直垂两肩,衣折痕也散乱不整,赤着一双大脚,手中还斜支着一条黄金宝棍。这尊法相,倒像五百罗汉里边的鸩摩罗多尊者,俗眼凡胎的人,谁也不会当他是观音大士。但少林寺却又明明地将他供在观音阁中,僧徒们也都认为是观音菩萨。据说,当年少林寺有难,正在危急关头,一位新来的和尚突然杀出,保全了少林寺。这位和尚自称是观音大士化身来解厄的。于是,少林寺就依他显化的宝相,塑成此像,盖造观音阁供养。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载得明明白白,可见并非虚造。

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2)

以上故事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太子、丈夫、和尚、小胡子、达赖喇嘛、四臂观音等等,都是男人形象,说明观音菩萨在引入中国初期的确是男性无疑。

二、女版观音菩萨的来历

在我国唐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均为男性形象。唐代以后的观音像脸庞逐渐丰腴圆润(唐朝流行丰满),并且双眉修长、红唇秀鼻、黑发披拂,面容更显俏丽,逐渐成为象征如母慈爱的女性形相。盛唐时代,其着装似为透明轻薄的裙裾,呈雍容华贵状,尽显当时的女子之美。到了宋代,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成为主流。元明之际,观音菩萨已经成了典型的中国淑女。到了明清时代,寺院中供奉的观音像已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相了。

追根溯源,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关于女观音菩萨的记载,是在一本叫《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该书说:北齐武成帝高湛生了重病,御医久治不愈,只得卧床休息。当时人们特别迷信佛教,有人就建议他多读读佛教心经,也许观音菩萨能治好他的病。于是高湛就天天诵读佛教心经。有一天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看到空中飞来五色祥云,到了身前变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子,身高数丈,又过了一会幻化成了观世音菩萨,并为他消除了病痛病厄。

这个传说后来流传到民间,尤其为佛教女信徒欢迎和接受。南北朝时佛教发展迅速,出家女尼和在家女居士人数剧增,尤其是后妃们和官吏眷属都虔信佛教,这就需要佛教造出一位女菩萨以满足广大女信徒的信仰需要。《楞严经》中“观世音尊者对佛说:如果有女人好学出家,我在她们面前现比丘尼身、女王身、国王夫人身、大家命妇身和童女身,为她们说法。”《法华经》中也有类似记载。这样一来,观世音成了女性菩萨的最佳人选。他由男性伟丈夫转化成女性美妇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至此之后,在中国于是就有了女性观音菩萨形象的出现,无论是画像还是雕塑,无一不例外。

在《历代名画观音宝相》中,就影印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以女性显相的绢本观音画像,笔法超妙,潇洒飘逸。到了宋代,以女性显相的观音菩萨画像更多,如当时钱塘名画家马和之,画过不少的观音菩萨画像,都是以女性显相的。

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3)

再从文学方面的记载来看,在唐代文人笔下就有不少诗文作品,描述观音菩萨是以女性形象示显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乘船南下至普陀洛迦山,登山礼拜观音大士。他在随后所作的《观音大士赞》中所描述的观音菩萨形象,完全显现出一位穿戴极细致的女性的雍容华贵和慈祥端庄:“宝冠晃耀圆光列,璎珞遍身明皎洁。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绣衣金缕披霞袂,缥缈素服偏袒臂。玉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红纤十指凝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咽颈如一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朱唇艳莹齿排珂,瑞坐昂昂劫几何?”

观音信仰在中国影响深远,造成民间有种种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如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兴林国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公主的说法。这种女观音传说,最早可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族地区观音形象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观音菩萨原本是男性形象,他是在引入中国后应中国国民的需要而逐渐改变性别成为女性的。

三、观音菩萨男变女原因

观音由男变女、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其实完全是中国人(包括东南亚的华人华裔)自己所为,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造神过程中的机智与聪明。

首先,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顺应了中国民众信仰的需求。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是阴柔和静,女性的柔美是中国人普遍欣赏的,而柔性则是中国人历来所信奉的。人类当中女性占了一半,女性的这种柔性意味着善良、慈悲、聪慧、美丽。这一点,与观音菩萨随叫随到、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形象相吻合。尤其是已为人妇作了母亲的女性,其平和、仁爱、温柔、慈祥、悲怜的特质,更是与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护佑苍生的功德相符合。

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4)

其次,佛教所说的慈悲为怀和女性的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这大概是观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同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音菩萨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其三,观音菩萨普度的多苦众生中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多。虽然芸芸众生无论男女都会有种种苦难烦恼,甚至灾难病痛,但由于历史上女性地位非常低下,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机能又非常柔弱,所以相较而言,女性的苦处要比男性多得多。观音菩萨多示现女身,与女子打成一片,从而更有利于引导她们走向解脱大道。特别是母爱,观世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示现女身,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最终成就正等正觉(指佛所证得的微妙之法)。

观音菩萨由男变女有一定理论依据。《楞严经》和《法华经》均说,观世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幻化三十三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这三十三中不同身份中就包括有: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女身等女性身份。

观音菩萨由男变女也是现实的需求。从南北朝开始,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出家的尼姑开始多起来,上到太后公主,下到平民女子,比丘尼已蔚然成气候。这样就迫切需要一位女神来和这些出家人接近。佛教也乐得借机扩大影响,将错就错推出一位女菩萨,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佛教的传播。因而,观世音女性化自然形成。

民间传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否认,历代观音菩萨灵验的故事、传说和文学宝卷为民间女性观音的盛行起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以香山寺妙善公主的传说和《妙音宝卷》中白衣观音的故事最广为流传。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给来求子的不孕的女人送子,男人肯定干不了,也非常不合适。此时,菩萨变身娘娘来给这些女人送子就非常合乎情理了。所以,人们又称观音菩萨为“送子观音”。

观音菩萨是佛家还是道家(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5)

简而言之,观音自印度来到中国后,他身上的这些美德,正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取向,观世音成为女性则属必然。这可以理解为观音菩萨的温柔女相在中国特别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四、观音菩萨实非男非女

本来佛教认为,佛、菩萨皆无生死,亦无性别,他们在世人面前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示现各种化身。《楞严经》《法华经》均说,观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三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这三十三种不同身份都不是定数,实则可以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观音菩萨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金刚经》也说,如来具三十二相,其实“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同样的,若能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观音菩萨。

事实上大乘佛教对男女性别的看法是:“一切诸法无有定相,非男非女,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世俗人间对男女性别有很大的歧见和分别心,但观音菩萨神通无边,无处不在,大慈悲悯,全无分别,其救苦救难之三十三应身没有男女身之分。为了方便教化不同类型的有情,观音菩萨随机应变,应各有情的时代文化、风土人情和知识嗜好的种种习惯、因缘,而自在地示现不同的身相来救拔有情,其中即有男身亦有女容,而此男女相只是方便应化,实际上并无性别之区。

看完此文,你对观音菩萨的性别之谜一定有所了解了吧!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