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父母偏心中走出来(人老了才知对待子女偏心)

01

有人说“十根手指有长短”,父母对待子女不公平很正常。

不可否认,做到绝对的公平很难,但若是对待子女带有自己的私心,那就不是为人父母应该有的态度。

有些父母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给了子女生命,含辛茹苦将他们养大,自己对待他们什么态度都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子女只有接受和理解。

至于不被爱的原因,很多父母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说因为你是女儿,或者说因为你是哥哥,甚至说你不乖。

这样的说法看似合情合理,也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因为从小给子女灌输了“等级观念”,让不被爱的子女认为自己不被爱是合理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也会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当遭受的不公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时候,对公平的渴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这时候,父母的每一次偏心都会加剧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很多父母年轻的时候,只看得到自己的付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待子女偏心,并理直气壮地合理化自己的偏心行为。

但是人老了,从子女的依靠成为了子女的累赘,不得不反过来依赖子女的时候,就会发现,对待子女的偏心并没有按照自己所期待的发展,无论是子女的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还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都落得个一地鸡毛的下场。

回过头看才知,对待子女偏心,会留下三种遗憾:

如何从父母偏心中走出来(人老了才知对待子女偏心)(1)

02

第一,导致子女间兄弟姐妹不和

兄弟姐妹不和,很多父母都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去维护一方,责备另一方。

父母往往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就因为自己是父母,有绝对的权威,但其实子女需要的不是父母主观的判断,他们需要的是基于客观事实上的判断。

所以,父母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够化解子女间的矛盾,反而会加剧矛盾。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人口兴旺,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生得越多越好。

其实儿女众多的家庭,若想兴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

虽然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但要有这样的心,而不是理所当然地偏心,否则只会导致子女间兄弟姐妹不和。

兄弟姐妹间不和,就会离心,各有各的打算,都不会将心思放在维护家庭利益上,反而盘算着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时候,成家就不成家,最终承受痛苦的还是父母。

人老了,最需要的就是家庭温暖,经营了一辈子的家,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的家,就因为自己对子女的偏心对待,导致家成了一个空壳,一点温情都没有。

生儿育女,最失败的莫过于让儿女处成仇人。

如何从父母偏心中走出来(人老了才知对待子女偏心)(2)

03

第二,子女和父母心生隔阂

有些父母对待子女偏心,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的晚年,他们认为人老了只能依靠儿子,而女儿嫁出去就是外人了,指望不上了,所以潜意识里认为对儿子好更划算,更值得,而对女儿则是各种索取。

但是区别对待子女,其实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因为子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能够成为父母的依靠,不是看是儿子,还是女儿,而是看有没有将父母放在心上,而这一点又跟父母如何对待子女息息相关。

虽然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法律上的责任关系,但若是没有情分,依据这样的关系维持的亲情也是冷冰冰的。

邻居老奶奶就过得很糟心,她原本指望儿子给自己养老,从小到大什么好的都留给儿子,对女儿却总是各种要求和索取,她认为这是做女儿的本分和责任,不料老了,当她被儿子嫌弃赶了出来,想要投奔女儿时,女儿却表现得很冷漠。

她理直气壮地说女儿有赡养她的义务,最终女儿也愿意照顾她,但从来不愿意跟她多说一句话,也从来不对她有好脸色,还经常无视她,这让她很难过。

没有人能够保证儿子还是女儿能够给自己养老,毕竟谁都有难处,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你真心爱子女,公平地对待子女,那么晚年生活多半不会差。

虽然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但也有自己的情感诉求。

不被父母爱的人,得不到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偏爱,还有面对人生的底气。

不被父母爱的人的人生路,往往比较曲折,要比他人走更多弯路,吃更多的苦头,甚至受到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这些都会让彼此之间形成难以磨灭的隔阂,并不是义务和责任就能轻松抹去的。

如何从父母偏心中走出来(人老了才知对待子女偏心)(3)

04

第三,对子女的人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越是偏心对待子女的父母,越是没有格局。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子女的未来就有多大的可能性。

当父母偏心对待子女的时候,其实就是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强加给子女,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面,被偏爱的子女,往往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

这样的子女,长大以后,总要独立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挫折,这时候再也没有父母的偏心庇护,将会走得更艰难,也更容易误入歧途,难以获得成就。

而不被父母所爱的子女,往往表面要强,内心缺爱,渴望爱,容易在感情上被他人所利用,吃亏。

虽说子女长大了,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似乎成年以后的人生好坏,跟父母没有关系,但是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

在父母的偏爱下长大的子女,成年以后往往缺乏共情,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

而不被爱的子女,往往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的时候来治愈自己。

为人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子女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个独当一面,有用的人,也只有这样的子女才能成为父母万年的依靠。

所以,别等老了才知道,偏心对待子女,是会对子女的人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的。

若是子女连自己都过不好,又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迈的父母呢?

05

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算父母做得再不对,那也是为子女好,那也是对子女有生养之恩,做子女的理应无条件包容和原谅。

但是,任何关系都需要相互尊重,对待子女偏心,本就是对子女不尊重的表现,更多的是将子女当作是自己的附属物品,只能任由自己来决定命运和赋予权力。

这不是爱,而是自私,这样的爱,只会给对方带来伤害,自然难以得到感恩。

当一个人老了,还能看到子女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对待子女应当尽量公平,这也是给自己的晚年积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