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前段时间《乘风破浪》很火,王心凌的一首《爱你》引出了一波“回忆杀”,“热爱王心凌的人老了”“王心凌男孩”“台偶音乐”,这样的话题频频出现,在b站听大神们的剪辑,一边跟着唱一边泪目。昨天,《披荆斩棘》第二季又火热上新,32位大男孩的初舞台已经演完,有不少曾经喜欢的人出镜,哪怕我的年纪已经大了,还是会感动于总有人把我们带回过去的时光里。

这次分组,摇滚,大湾区,说唱,流行……可以说全都有。其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绝对是“民谣摇滚组”,马頔带着他的吉他上台唱《南山南》,安安静静地娓娓道来,不知道唱到了很多人的心里面。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1)

民谣是带着旋律讲故事

还记得90-00年代间的那波属于校园民谣的热潮,《同桌的你》《白桦林》红遍大江南北,老狼朴树等民谣歌手来到了大众的视野,他们的音乐大多是原创,歌词简单淳朴。之后,比较红的就是水木年华,那首《一生有你》现在大家都能哼起来。

后来,李健更火了,他的声音总给听众带来治愈。与此同时,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民谣作者,乡镇的,居山的,都市的;寂寞的,追忆的,向往的,从欧美到中国,从台湾到大陆,民谣的风格丰富多样,他们游荡世间,弹唱自己内心的歌。就说最近十多年吧,城市民谣和新民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歌者们吟唱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忧愁与快乐,爱与自由,家乡与城市……

前些年,我最爱听赵雷和曹方,一首《成都》一首《遇见我》是我记忆里最深的,前者厚重质朴,是爱情故事,但细听更像是对待一座城市的回忆,后者轻快明亮,像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旅行,小清新又舒服。还近些年的马頔、谢春花、陈鸿宇、陈粒……

这些民谣,或快或慢、或空或实、或孤独或勇敢,无论是要述说什么,都可以用张扬或含蓄的方式唱出来,然后我会想起自己的生活,重燃美好的盼望。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2)

陈粒

什么是民谣?

常说的流行在我看来,更是偏都市寂寞,通过感受别人的情感经历和内心虚空,再去重新梳理自身的情感;而上世纪40年代才兴起的摇滚,热烈高昂,总是大声呼喊;R&B律动感强,让人想嗨起来。

私以为,民谣与它们细微又巨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故事性和想象场景更丰富,也更广阔,只有纯音乐和民谣,除了娓娓道来的节奏,我听到之后,还能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微妙的一种自身感觉,当然了,少不了诗和远方,也少不了吉他。

大部分民谣都给我一种述说的感觉,美妙地诉说着。或许是平铺直述,或是娓娓道来,用最直白的话说最平常的生活,简单的文字也把最深刻的感情表达。大多是一个人拿着一把吉他,歌词诗意且富有哲理,曲调中有淡淡的惆怅、诗意的丧气、更有满怀希望的部分。连表达出来的情绪都是淡淡然的,平常不夸张,诗意却不复杂,都是最朴素的美好。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3)

李健

什么是民谣?

《音乐通识课》的作者胡德夫先生说:“民谣就是带着旋律讲故事。”民谣是更诗意的歌唱。

畅游在民谣世界

除了《披荆斩棘》,让我被民谣感动,最近又一次把畅游音乐世界的桨驶向了民谣王国,更是因为胡德夫先生的新书《音乐通识课:世界民谣简史》。

胡德夫是台湾的民谣大师,23岁的时候就举办了人生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55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张个人唱片《匆匆》。第一次知道胡德夫是在《朗读者》,满头银发的他正在台上弹唱着这首《匆匆》,他的歌声不太年轻,却更有洗涤人心的那种感动,朴素简单的歌词,在那样的演绎下,更有味道,所以人安静听歌,感受岁月匆匆。

说回这本书吧,是胡德夫写给大家的民谣简史。热爱音乐的他想把好听的民谣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本书可以说是想要了解民谣的敲门书,也给喜欢民谣的人普及世界上各种民谣的发展历史。

全书一共分为28篇,从中世纪讲到当下,从欧洲民谣到中国民谣,从校园民谣到今天的都市民谣,从荒原里的哼歌到城市中的细语,每一首歌曲,每一段记录,都见证了每一次变化,也都散发着各种各样的魅力。

民谣,最早是来自民间的诗歌改编,大多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就这个理解而言,我国的民谣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诗经》《乐府》,正好我手边还有一本《乐府之乐》,里面提到,在中国古代诗歌和音乐紧密相连,相互配合,且这些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民间,他们相互契合。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4)

书的第一章亦提到欧洲中古民谣,从中世纪开始,民谣就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了。那时期的民谣如今依然被翻唱。

《绿袖子》和《斯卡布罗集市》就是从中古流传至今的歌谣,经过几个世纪已经被改编过好几个脍炙人口的版本,这两个故事本身都是关于爱情的,过程美好,结果唏嘘,和古典优雅的旋律似乎更配。我很喜欢早期和中期的欧美地区的民谣,很厚重也有故事感,一开口就带你去向了曾经的世纪。

胡德夫说:“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听众,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民族,民谣都是一种倾诉、一份情感的表达。”他在给我们推荐相关作者和作品的时候,会带一些讲解,除了对各种民谣的不同特质的描写,还有就是作为一个音乐人用,他自己用更加精准的词汇给予我们更好的理解,在他的说述说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一首歌。都说阅读一本书,不能抛开它的创作背景,歌曲亦如此,同样每一个人对其都有自己的看法。

还有一些朝鲜民谣、印度民谣、俄罗斯民谣,我可以说是一首都没有听过。我很喜欢看它们的发展史和音乐特点,也随便收藏几首有故事的老歌。民谣是个大的音乐风格,里面还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我便按图索骥找到更多美妙的音乐世界。

民谣在很多时候也反映出来的是当下时代的流行,战士想家时沧桑悠远,复兴摇滚时光芒万丈,乡村民谣摇曳生姿,日本民谣温柔和民族的压抑特点形成对比,朝鲜民谣热烈饱满,非洲民谣宗教性浓又充满律动……民谣世界真是多彩多姿,作为读者更是作为听众,我觉得越探索越有趣,新的故事正在创作,旧的记忆依然值得每一位听众去欣赏。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5)

阿尔坦乐队

阿尔坦乐队的《日日长大》有被老师安利到,我被歌词和其背景打动,歌曲是一对父女的对话,姑娘嫁给了少10岁的丈夫,而后爱人不幸去世,父亲的期盼没有实现,女孩也失去了挚爱,最终他们都是失望的。好的演绎更加是让这个故事更加动人,源远流长。

也是很久没有听到那首英国民谣《友谊地久天长》了、还有美国乡村民谣《500英里》,再次听的时候还是有点泪流满面的,尤其是你要找个稍微复古的版本。

还收藏了不少北欧的民谣歌手,特别是女歌手,苏菲珊曼妮、凯瑞布莱妮丝、艾格尼斯。歌声中一阵阵清新、文艺的气息飘过来,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又总是那么地深入人心。怎么来形容我的感觉呢?孤独总是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人的身,却不易被察觉,而就是这么一瞬间,我发现孤独并享受它。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6)

音乐让我们发现孤独,也思考孤独,但亦是因为音乐与书籍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多了那么一些乐趣。不管在是辽阔的乡村绿野还是高楼树立的繁杂都市,只要有人想音乐想述说,就有民谣诗人的存在。无论是充满传奇还是贴近日常,也许凄美忧伤,也许浪漫可爱,是在用音乐叙事,写出曾存在我们心灵的一帧帧……我们想说却不怎么爱说出口的话……

从没想过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而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创建了一个关于民谣的歌单,沉浸在被民谣感动的片刻美好里,一边听歌一边写东西或发呆,这样的感觉太惬意。

最后,我一直觉得,好听的音乐都有一定的共通点,像是大河的支流,通向不同的方向,弯弯曲曲、有各自路途,最终又汇到一处。

没有了诗和远方只剩下生活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7)

《音乐通识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