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

国画大师笔下的树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

历代画家笔下的树,清雅古朴!

自古以来,树在中国山水画构成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树的经营位置和结构造型的成败影响着山水画画面的气势与效果。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如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树是山水画的精髓,是山水画的眉目,林木须要精彩,无论枯干或枝叶繁茂,都要有神来之笔。未练石先练树,这是中国画的精髓。

画好树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下得一番苦功,才能有所建树。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明确指出:“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或曰:‘然则诸家不有直树乎?’曰:‘树虽直,而生枝发节处必不多直也。’又说:‘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 ”

这里有“转”、“直”、“曲”三个不同的概念容易发生歧义。

至于“转”,董其昌更有这样的说法:“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运笔,便想转折处,如习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可见所谓“转”并不含有“曲”的意思,他以习字作比,“转笔用力”是为了保持笔颖的中锋状态,使线条圆浑有力。因此,从线条的形态来说,自然而然地含有提按顿挫之意。就造型结构来说,则枝桠杈生、结节疤痕都需用短促转折的笔法写就。

话不多说,一起来欣赏历代画家笔下中千姿百态、清雅古朴的树木吧!

中国画里,除了界画,不存在真正可称得上“直”的线条、“直”的造型,所谓“直”,只是相对地“挺拔”、“平稳”的一种感觉而已。

“曲”就不同了,尤其在卷云皴及与之相配的蟹爪树的画法中,不少线条、不少造型都是“曲”得很厉害的,无论树石皆左盘右旋,形成团块似的结构,聚气凝力,若挽强弓、蓄势待发,使画面在宁静之中充满着一种潜在的紧张感。

1、董其昌 的古树图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2)

董其昌 《古树幽斋图》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3)

董其昌 《荒山古树》

2、元代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全卷》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4)

3、明代 文征明《古树飞泉图》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5)

4、明代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6)

5、明代 陆治《丹枫山色图》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7)

6、明代 朱瞻基《莲浦松吟荫全卷》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8)

7、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册》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9)

8、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0)

9、明代 恽向《山水册》中的树(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1)

10、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册》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2)

11、清代 金农 《古树》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3)

12、清代 查士标《山水图》中的树(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4)

13、清代 王翚《 仿古山水册》中的树(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5)

14、清代 冷枚《十宫词图册》中的树(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6)

15、清代 冷枚《十宫词图册》中的树(局部)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7)

16、徐悲鸿 《古树》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8)

17、程十发 《古树报春》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19)

历代名家画树技法(国画大师笔下的树)(20)

白龙禧(王佑先,白龙子),国家注册价格鉴证师、高级经济师。美国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明清家具委员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调解员、加拿大北美卓越评估事务所高级顾问。

长期从事评估理论研究和价格评估、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评估、艺术品鉴定评估、侈奢品与特殊物品鉴定评估等工作,擅长各类“怪、难、异”项目评估,被评估业界誉称为“鬼谷子”和“圣手大师”。著有《资产(价格)评估常用技术指标和参数大全》、《艺术品鉴定评估标准化技术》、《青花瓷器收藏与鉴赏》、《白龙潭夜话》、《明清家具鉴赏与评估》等专著。

图文/编辑:白龙禧(王佑先)/阳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