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什么版本值得买(战地1Beta公测硬件性能评测)
自从人类进化出私有的概念之后,斗争就成为了历史发展中无法缺少的一环。纵观我们的科技发展:从铜器、铁器、火药、热核反应,似乎每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诞生之后展示最多的舞台就是战场(Battlefield)了,从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再到可以将地球送回石器时代的链式反应,武器和战斗的形式似乎成为了普及科学进步手段中最为通俗的方向。
一、从1942到1914,我们收获了什么?
《战地(Battlefield)》系列游戏和很多相近题材的作品有相同的DNA,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带来的代入感也意味着这个长寿的IP注定与《半条命(Half of Life)》、《使命召唤(Call of Duty)》等业界金字招牌对比,好在瑞典人用创意和坚持让人看到了另外一种射击游戏的可能性:在最初的《战地1942》中,EA DICE就将重点放在团队合作和载具元素上。在《战地2》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大量现代化船舰、战车、火炮和飞行器的加入,同时巨大的竞技地图也让战斗空间变得自由而广阔。 从此,《战地》的基调被正式确立。
最初的《战地1942》中已经有了载具的要素
大地图、团队合作、多样载具,《战地2》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被更多玩家大规模熟识的《战地3》中,大面积地图、自由而多样的载具、写实甚至残酷的战斗系统为业界刮来了一阵粗犷而硬核的北欧寒风(清风就别想了),同时和许多厂商不一样的是,EA DICE并没有陷入家用主机的机能限制怪圈,而是痛痛快快地放弃了DX9的道路,在2011年全面支持包含曲面细分和Shader Model 5.0的DX11,让破坏效果、烟雾粒子效果、爆炸效果、武器建模都达到了当时相当的高度。
《战地3》中航母中的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教你什么叫现代化一体式打击
三年后的《战地4》,作为跨世代作品,相对于前作堪称青出于蓝,“寒霜(Frostbite)引擎”升二为三,不仅带来了更为激进的破坏效果,同时也加入了“关卡进化(Levulotion)”要素,让地图和战斗结合地更加深入一体。在最直接的画面素质上,想比各位 想起单人剧情第一关的面部细腻程度就可见一斑。
三年前的面部水平,你满意吗?
又是三年,又到了奋起作战的时候。在今年的《战地1》中,EA DICE并没有像隔壁的某家A厂一样冒着无法回收的风险让想象力坐上火箭直冲太空,而是重回上世纪初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现一个世纪前的那场原始、粗野,集大钢铁、大工业、大生产的战争。虽然开发工具依然是“寒霜(Frostbite)引擎”,但是相比三年前已经是腾笼换凤之变,摆脱了上世代家用机的束缚之后,新作无论是画面、场景、细节都远远强大于前辈。在这一次Beta公开测试中,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完全体的“寒霜”对于硬件的考验是否如枪林弹雨一般严苛。
《战地1》的UI已经推倒重建
关于硬件测试平台、游戏选项、测试方法的说明:
本次测试平台建立在Intel Haswell架构i7-4770K处理器上,选用的显卡阵容基本包括旗舰/次旗舰定位的GTX 1080、GTX 1070、R9 Fury,高端阵营的GTX 1060、RX 480、RX 470,中低端的RX 460、GTX 950,值得注意的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昔日老冤家:GTX 680和HD 7970也齐聚评测室,让人不由得期待四年之后双方战力犹剩几何。
《战地1》支持DX12 API,并且和前辈如出一辙的是可以调节分辨率缩放百分比,也就是所谓的“虚拟超级分辨率(VSR)/动态超级分辨率(DSR)”的原理所在,这里我们为了保持测试平台原本的性能差异,保持默认的设定不变,此外视场((FOV)也保持默认水平,打开DX12,将所有画面选项全部拉至最高。
相对于看上去的经验,《战地》系列在画面选项上往往没有特别吸引眼球的设定,我们可以在进阶(Advanced)分页看到分辨率缩放百分比、纹理质量、材质质量等详细的设定,不过相对于在此前的《战地4》中每一项都具有的说明,这里就显得比较苍白了。关于抗锯齿设定,按照传统我们往往会选用对性能更不敏感的后处理抗锯齿:快速近似抗锯齿(FXAA),但是在小编测试之后发现FXAA和Temporal Anti-aliasing(TAA)其实帧数差异不大,建议玩家开启画质更好的后者。
由于目前《战地1》的开发还停留在Beta阶段,所以既没有稳定的单人战役,也没有《战地4》中加入的训练场。为了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进行评测,小编选在地图的A-E两点之间驾车/骑马狂奔,录下过程中的帧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次测试都进行中晴天,并且周围没有任何战斗进行,或是任何队友驾驶载具穿行,为完全平静的测试路线,每一次至少记录三次取平均数,遇到意外(如爆炸)则延长测试次数,以保证每一次的路线和沿途情况一致。
前方便是E点,该路线较为平静
测试结果:1080P下昔日老将尚可一战,2K下RX 480起步。
在《战地1》中为了得到精细的环境、完全随机且可乱真的动态天气、登峰造极的爆炸/破坏效果,EA DICE没有理由继续保留对于上世代主机的支持,对于硬件需求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提出了较高的水平:在最为主流的1920*1080分辨率下,接近官方入门要求的HD 7870可以跑出接近40帧的水平,往日的旗舰HD 7970也能保持在距离60帧及格线一步之遥的55帧,但是原本应该是同一水平的GTX 680则没有突破50帧,足以见得显存规格在高压下的作用。高端阵营中RX 480终于面对棋逢对手:完整规格的GTX 1060取得了胜利,可以保持94.4帧,而后者为91.5帧,然而双方都保持了较高的帧数,完全可以打开垂直同步享受稳定的帧数输出。在最高端的舞台上,孤独的R9 Fury依然独木难支,和GTX 1070依然有一段差距,虽然并不算大,而榜首没有疑问属于旗舰GTX 1080。
进阶的2560*1440分辨率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定位较低的显卡帧数出现了大跳水,甚至是帧数直接减半,而较高端的显卡则保持了较为克制的帧数下降,比如中低端定位、128-Bit位宽的GTX 950的帧数竟然不足1080P分辨率下帧数的一半,GTX 680也近乎腰斩,而规格较为宽松的HD 7970则没有遭遇如此悲剧。
再仔细看看,在2K分辨率下,图形压力增加了不少,定位较低、接近于官方入门配置的HD 7870仅能维持在20帧的水平,此时已经完全丧失可玩性,没有操作上的意义。昔日的旗舰GTX 680也难以突破30帧,尚且不能超过RX 460,而完整规格的HD 7970则可以保持在40帧,保留了一定的流畅度和操作性。但是如果追求60帧的完美表现,就连RX 480也无法保持在60帧的及格线,R9 Fury也仅有70帧的表现,不得不说《战地1》还有很有画面压力的,NVIDIA新架构下的GTX 1070、GTX 1080凭借过硬的性能尚且可以全身而退,拥有完美的流畅性。
这里值得特别说道的是GTX 680与HD 7970之间的对比,两者都是首批28nm架构,但是在实际游戏中GTX 680的帧数对于环境敏感的过分,首先在两种分辨率下GTX 680的帧数都低于HD 7970,但是具体到游戏中GTX 680不要说动态天气,哪怕是最微小的爆炸、最不起眼的烟火,都会让帧数瞬间自由落体,如果沙尘暴降临则会瞬间开启Office PowerPoint特效,而相同定位的HD 7970帧数情况要稳定的多,一种合理的猜测是2GB显存已经无法满足。
总结:战斗依然刚硬、需求仍旧不妥协
作为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不仅是开发商在追求代入感以吸引用户,用户也在寻求更高的代入感提高自己的战技水平,不要觉得这是一个游戏上的玄学,在游戏测试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想要达到操作自如需要比看上去更高的帧数。传统上我们追求的理想水平是60帧,如果无法保持,30帧对于一些玩家可以接受,抑或让人难以适应,这当中除了关系到画面旋转时扫过屏幕的速率带给感官的舒适程度,同时也与鼠标的操作截然相关:为了提高自己的战技水平,鼠标的扫描速率应当在习惯范围内尽可能的灵敏。传统上我们认为30-40帧对于战斗或许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实际游戏中,如果帧率达不到50帧以上,那么很可能你手持一把硬朗的.306口径步枪缺败在手枪的阵前。
稍加不慎便牺牲,阵亡场景延续了一贯的风格
《战地1》对比前作不仅在烟雾粒子上突飞猛进,在远景贴图上也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水平,因此在尘埃、灰烬、烟火,以及远处的山体、岩石都可以假乱真,同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动态天气要素的加入,我们可以体验晴天、阴天和沙尘暴三种天气,前两种对于帧数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在 阴天发现沙尘开始飞舞时便要注意沙尘暴了。在硬件上,沙尘暴对于帧数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对于规格不占优的GTX 680、GTX 950,帧数直接出现跳崖时的崩落,而即使是RX 480、GTX 1070等中高端显卡,帧数下降非常明显,卡顿会让你在不佳的视线中漏洞百出。
晴天,正常帧数,山体贴图的精细程度相当高
压抑的阴天,不过对于帧数影响不大
沙尘暴来了就细软跑
总得来说,《战地1》在战斗上依然保留了粗犷、硬朗的战斗风格,对于玩家的战技水平要求依然不低,对于机器本身的要求则更为不俗,由于立足于新世代机器、加入新特性,对于配置要求延续了EA DICE一贯的“低门槛、高上限”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