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2)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3)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4)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5)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6)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7)

说说“嫁妆”的那些事儿

——“嫁妆”的那些事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日日花开日日新,大家好,我是浏阳花炮连锁的昌叔。

爆竹声中皆是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笑谈古今“谁知道”。今儿起,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笑谈俗世故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啊,昌叔给大家说民俗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因为故事外才是能耐,它里边要有思想,有讲,有评,有论,又让大家伙轻松愉快。水平有限,所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欢迎大家伙把想侃的俗语、掌故给我们浏阳花炮连锁发私信留言。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8)

隔壁老王昨儿又来昌叔这唠嗑,老王问昌叔,前边儿说得“彩礼”,今儿是不是该说说“嫁妆”那些事儿,家里有小子的整明白了,家里有闺女的也得弄清楚该准备些个什么物件,有些个什么讲究吧,以方便家里有嫁娶喜事儿的朋友们,买咱浏阳花炮连锁的鞭炮花炮时一扫就能了解。嘿,既然大伙儿想听,昌叔就唠唠吧。

各位,昌叔唠这些个“彩礼”那些事儿,“嫁妆”那些事儿,不是要提倡大摆宴席呐,大肆铺张呐,而是唠唠咱民俗里的一些个物件呐,仪式呐,让喜爱咱中华民俗的同学们能够了解点儿,婚嫁时呐也可以整些个民俗里的玩意儿增加些体验感,增加点民俗氛围,整一些个也成,整一两样也成,大伙儿开心就成,咱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那个味儿,您说是不是呐。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今儿就给大伙儿唠唠“嫁妆”那些事儿。

昌叔说:“话说咱们民族在女子出嫁前呐,家里都有为女子备办一些嫁妆的礼俗。‘嫁妆’在古时候也叫做‘妆奁(lian)’,‘陪嫁’,‘添箱’。那准备嫁妆的礼俗是打什么时候开始的呐?跟“彩礼”的礼俗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周代就有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盛行,然后随着朝代的繁荣而繁荣,一直传承至今。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9)

你说嫁妆这礼俗究竟蕴含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涵呐?一个原因,咱们国家是礼仪之邦,究竟礼尚往来,在婚嫁这事儿上既然男子家准备了彩礼,女子家以嫁妆作为一种回礼的形式陪伴女子出嫁。

再一个原因呐,在古时候女子婚嫁之后就必须住在夫家,而且不允许随随便便回娘家,所以女子家准备嫁妆时就会准备一些个女子成长过程中用习惯的物件,像梳子,发簪,衣服之类的首饰细软呐,像马桶,脸盆,杯子之类的器物呐,像梳妆台,桌子之类的家具呐等等之类,主要是希望女子嫁人以后使用自己熟悉的物件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同时对自己娘家也有念想,想念娘家人的时候也能‘睹物思人’,同时呢,也让夫家知道女子在娘家是被视为‘掌上明珠’来疼惜的。

还有个大家不知道的作用就是,万一夫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以作为贴补家用,以备应急之用。看过《红楼梦》的同学们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个桥段就是贾家遇到‘经济危机’时,贾母就拿出了自己的嫁妆交给凤姐补贴家用。”

您要问了:“昌叔,昌叔,那古时候女子的嫁妆都是准备些什么呢?”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0)

昌叔说:“古时候女子嫁妆之丰富,品种之繁杂,物件之独特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可以称为‘活久见’。咱先说说古时候大户人家千金小姐的嫁妆,主要由‘人’和‘物’组成,人呐,包括奴仆丫鬟橱子老妈子,从照顾女子洗漱,到吃饭,到洗衣,到无聊唠嗑的人都齐备。

物呐,从房产天地,商号店铺,成套的家具,摆设,到金银珠宝,绸缎皮草,使用器具一应俱全,用现在的话说,搬个家都不带这么齐备的,而搬运这些个嫁妆的队伍之盛大,古时候称之为‘十里红妆’,所以呐,那时候女子送嫁妆的队伍都是一路敲锣打鼓,放烟花爆竹,告诉一路人,嫁过来的这主儿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看过《乔家大院》的同学们该是记得陆家小姐嫁给乔致庸时就演绎过这样的场景。

那你说,寻常百姓家给姑娘准备的嫁妆又有些个什么呢?必不可少的有铺盖被褥,数量必须是双数,二,四,六,八皆可酌情选择,二套是好事成双,四套是‘四平’,八套是‘八稳’,六套是‘六顺’;还有一对灯烛,俗称‘长命灯’或者‘长明灯’,意味着长长久久,夫妻白头到老;木盆两个,称为‘子孙盆’,讲究是盆子要用红纸包好用五个颜色的线封好口,要等到孩子出生才能开封,用来给孩子洗澡,意思是祝愿子孙延绵,健康活泼,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1)

除此之外还有马桶,古时候咱老祖宗把马桶称为‘子孙桶’,桶里还要放红枣,花生,瓜子,桂圆,云片糕,还有半生不熟的红鸡蛋等,寓意是‘早生贵子’,‘高中状元’,有意思的是出嫁时这个马桶还不能抬,不能放,只能由新郎官肩扛着走,到了夫家,新娘把马桶里的‘彩头’往外倒的时候还要一边念叨:‘子孙桶,滴流圆,子孙代代做状元’。

昌叔寻思着,咱老祖宗咋想的这些个吃的‘彩头’都用马桶装呐,那到了夫家这些个吃的‘彩头’究竟是吃呢,还是不吃呢?还是说由新郎官肩膀扛过去的马桶,就有‘喜气’加持了,马桶装的也可以吃,哈哈,至于为什么婚嫁俗礼里,有这么一出新郎官肩扛马桶的环节,蕴藏着咱老祖宗什么样的智慧,昌叔还在探索,暂时还是未解之谜,等他日昌叔破解了这个谜团再给大家补充说明。

当然,在咱华夏大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也有些不同,比如像客家人会准备特殊的嫁妆,叫‘蔬菜嫁妆’,是什么呢?就是蔬菜,有些个芹菜呐,大蒜,香葱,韭菜等,将每一种蔬菜用红绳,红绸红布之类捆绑起来作为陪嫁的,表示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祝愿。

关于这个习俗呐,昌叔寻思着,可能是因为这些个蔬菜比较好养活,寓意是告诉女婿,咱女儿像葱,蒜,韭菜一样又容易适应环境,又容易养活,又容易繁衍生息吧。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2)

还有比‘蔬菜嫁妆’更特别,更有内涵的,您猜猜是什么?相信您也猜不着,就是‘野草’,这种野草名字还是挺好听,叫什么呢?长命草,也是用红绳绑好,一起陪嫁到夫家,第二天种在门口,表示‘扎根’,这种高性价比,又极有内涵的‘野草嫁妆’也是富有神秘色彩的客家人发明创造的。”

您又要问了:“昌叔昌叔,还有些什么独特的物件是现在少见的物件吗?”

昌叔说:“当然有,以咱老祖宗的最强大脑比如今咱天天刷手机信息流的可强多了,比如绣花鞋,又被称为‘同携’。比如‘嫁妆画’或者用玉器,陶瓷,木雕等雕刻的‘压箱底’,就是指导新婚夫妇用什么样的正确姿势过夫妻生活。还有的地方有‘父母结发’的锦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寓意着父母与之永相伴,期盼新婚夫妇也像父母般白头到老等等。”

今儿,昌叔给大伙儿唠了这么些“嫁妆”的事儿,昌叔觉着呐,关于嫁妆,那些个女子在家习惯用的些个物件呐,母亲戴过的首饰呐,一些个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物件呐,这些个都是值得我们传承的,而客家朋友那些个‘蔬菜嫁妆’,‘野草嫁妆’,昌叔觉着是值得广泛应用的,又接地气,又有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3)

现如今的女孩子啊,昌叔还可以给您出个好主意,您想准备与众不同又寓意深远,还极富浪漫色彩的嫁妆物件呐,女子可以将一些剪掉的头发放一只锦囊里作为嫁妆,表达“与之成为结发夫妇”的心意。

哈哈,欢迎诸位富有创造力的朋友留言,多多发明创造有含义的物件给这些个要出嫁的女孩子们一些参考。

下期呐,昌叔给大家唠唠“婚嫁礼”那些事儿,为大家解决亲近的人“婚嫁”礼品的困扰,哈哈,咱们下期见。

作者 | 周君君

责编 | 李思源

编辑 | 刘雨涵

//

下期

昌叔讲民俗故事会第四十三回

爆竹声中皆是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谈笑古今“谁知道”。

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聊聊俗世故事,昌叔会给大家伙说说故事里的事,也会唠唠故事外的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就图大家乐乐。

下一期,昌叔跟大家继续说说“知道又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之什么主题呢?昌叔先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列位记得每周三,咱们继续约。

……敬请期待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4)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关注,每周三看昌叔讲故事

传统文化中的嫁妆(昌叔说民俗嫁妆)(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