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都有哪些学校(本硕博就读三校)
他是老师眼中努力踏实的学生,是同学眼中亲切的翁师兄,在学术的路上,他以书为伴,日夜钻研,将自身投入阅读,脚踏实地,永远努力在生活之上。他就是慎始若终、动静亦定的2022届法律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翁壮壮。
从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到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再到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他以书为伴、以笔著文。对他而言,在驶过学海无涯的重重山峦之后便能见到壮阔风景。
阅读与人生
“孩童往往对自己周遭的事物怀有懵懂的好奇,儿时家中有不少文学类和历史类书籍,当积累起一定的文字阅读量后,便会去翻阅书中相对具象的内容。”童年时对书的耳濡目染,让翁壮壮很快形成了对阅读的兴趣。
习惯是一种后天养成的行为常规,需要形成长期延续的兴趣作为支撑。而要实现兴趣的长期延续,我们既应接受外在约束,也需努力自我驱动。迄今为止的生命历程中,翁壮壮以学生角色在校园度过了绝大多数岁月,自然而然的,读书成为他生活中已养成的习惯。
出于兴趣与角色的双重驱动,翁壮壮每天都会有“固定”且“随心”的阅读时间。每天他都会坚持抽出“固定”时间来阅读,有时白日、有时深夜,他的读书起止时间“随心”而定。于翁壮壮而言,“读书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前,翁壮壮倾向于尝试更为广泛的阅读,在不同知识领域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性;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后,他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定位是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学术研究者,所以他更倾向于阅读与他研究方向相关的书籍。“先博后精”是翁壮壮的选择,在特定的学术脉络之中,深挖某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定期形成个人见地的相关思考。
就阅读方法而言,翁壮壮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阅读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能否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当阅读者带着不同阅读目的去阅读不同领域的不同书籍时,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与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书籍时,读者可以通过对书籍难度做整体评估,进而规划好阅读本书的时间。在完成规定阅读量的同时,基于自己的感悟形成阅读笔记,这样可以更积极地帮助自己落实前述规划。具体的读书技巧,翁壮壮向学弟学妹们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看书为何要做笔记?翁壮壮认为,笔记不仅能辅助自身有限的记忆能力,还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内核之外的表达美观与否并不重要。他建议,不论是纸质笔记还是电子笔记,记录本身是为自己服务,通常只需要自己能够看懂,便已经达到了做笔记的目的。
读书并非是一个封闭式活动,但在与良师挚友倾心谈论喜欢的书目之前,可以于先“向内交流”,在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将想法转化为更为严谨的学术论文后,可以与朋友们更高效地交流。
读书并非是人生的全部。读书或是其他生活方式,本就是秩序限度内的不同选择,因此不必劳神计较高低优劣。在翁壮壮看来,“碎片化阅读与深入阅读都是阅读的不同方式,服务于不同的人所处的具体的时空处境,不同的阅读选择也会给具体的个人带来不同的感悟。”
世界在“如其所是”的存在着,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系统而言,喧嚣与否并不必然决定我们究竟是否能沉下心读书。在终身学习的语境下,获取知识与增加见识的其他方式也有很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将阅读视为一种负担,才能发展出于兴趣的阅读习惯,真正做到“潜心深入”。
学术为志业
工作不论是学术还是实务方向,其本质都是一份职业。人们在评估个人兴趣与实际情况之后,最终会选择不同的职业。翁壮壮认为,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通过工作获取可观的薪资报酬,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职业目标与个人选择。
但无论选择职业为何,倘若能脚踏实地、慎始若终,避免瞻前顾后、进退失据,便能将这份“职业”做成“事业”甚至“志业”,在“事业”与“志业”之中实现自我价值。而学术,就是翁壮壮的“志业”。《不发表,就出局》,便是他认为可以辅助判断自身是否能适应科研现状的一本书。
对他而言,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是选择从事学术科研的关键动因,从事学术科研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来阅读自己规划内还未读完的书籍,继而推进自己的后续研究,并在研究中找寻人生的意义。他表示,“总体而言,目前自己呈现出学术与生活高度合一的状态。”
“学习与考试不是相对分离的两项能力。”这是翁壮壮对“学得好与考得好两者之关系”问题的思考。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时间分配非常重要。从抽象层面判断,读书、学习专业课与备考三者之间并不矛盾,而落实到不同个体的具体选择层面,或许会赋予这三者不同的比重。
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便是在于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尽管考试成绩依然会与保研名额、奖学金等考核挂钩,但“唯分数论”的色彩有所淡化,这也为具备更多潜在特质的个体提供了发掘自身潜能的机遇。
翁壮壮在青年时代会尽可能多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特别是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这并不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反而会对其有所促进。“考试往往有自己的考核范围,但未来在工作中,显然这个范围是不够的。即使只是为了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与人生经历,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均衡好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备考之间的关系。”
对专业课学习,翁壮壮有不同感悟。课堂所带来的知识与体验固然重要,但终究相较于浩瀚的人类知识而言又是有限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去合理安排阅读和专业实习,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虽然已经发表了许多作品,但翁壮壮仍认为自己是一个缺乏写论文技巧的普通学生,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论文产出,更多是受益于相对扎实的阅读形成的知识基础。
他推荐了《别再剪贴论文——教你挤出八万字法学论文》一书,并提供了“选题可从阅读中获取,写作可从阅读中细化,修改可从阅读中提高”的“阅读导向型”写作方法。持续阅读可以让读者获得写作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从根基上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书外的生活
书外的世界于翁壮壮而言有趣也克制。翁壮壮虽然非常喜欢球类运动,但日常科研任务较为繁冗,为了避免因对抗型运动受伤而延误阅读进度,目前他很少去从事这类对抗型运动。不过作为一名球迷,他仍旧会在某些空闲时分去扮演“球迷”的角色。
在长宁校区,翁壮壮延续了对乒乓球的兴趣。研一期间的他“沉迷桌球”,让他难得在阅读与写作的路途中“迷失”了一下。“偶尔在完成某个小目标后,也会去打王者荣耀和三国杀,每次玩一两天后,‘负罪感’就会‘上头’,然后便会果断卸载游戏,重新投入到阅读与思考之中。”
他会和好友一起悄悄寻觅美食;会在宿舍和朋友们一起玩各种牌类游戏;会与学弟学妹一起开展线上或线下的“狼人杀”;对传统文化怀有敬意的他,同样也会常常沉浸于“经典咏流传”对古诗词的现代演绎。书内与书外,各有不同的乾坤,日常点滴拼凑出生活的色彩,经过他的模式优化,呈现出他所满意的平衡度。
“永远努力在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这也是翁壮壮对学弟学妹的寄言。
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采写|高星伟 杨思
审稿|金原原 刘逸娇
编辑 | 李睿 刘雨洁
编审 | 李馥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