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真的是励志故事吗你怎么看(安徒生没告诉你丑小鸭背后的故事)

丑小鸭真的是励志故事吗你怎么看(安徒生没告诉你丑小鸭背后的故事)(1)

一只鸭妈妈孵出一群小鸭子后,有一只硕大无比的蛋迟迟不肯出来。终于出来后却奇丑无比,其余的小鸭子都嘲笑欺负它,于是只好离家出走后被一个农夫收养,有一天农夫的小孩要和他玩游戏,它以为小孩也要欺负它,于是拼命的挣扎,将农夫家里搅得乱七八糟,农夫妻子很生气地把它赶出了家。在流浪了一个冬季以后,丑小鸭在昏迷中醒来,从冰面上的倒影看见原来自己是一只天鹅。

没错,上面这个故事就是广为流传的《丑小鸭》,出自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小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我用了很多年都没想明白这则童话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说教材编辑们是出于什么考量将这篇童话安插进小学语文课本的。

多年后,当我再回头反复阅读这篇童话的时候,想想它背后的含义,以及作者安徒生的成长经历,真是细思极恐啊。

在人们的期望里,童话故事总是温馨简单,并且能够阐述一个简明扼要的道理。在小学课本里,老师和课本答案向我们强调只要足够善良和坚持,丑小鸭也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难道小孩子的智识未开的情况下,真的就要这样糊弄吗?谁能解释清楚这个变的过程是怎么变的?是什么促成了一只丑小鸭就突然变成白天鹅的。

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古时候,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用郑振铎先生的命名法,就是“伦理、故事、识字、常识、诗歌”五类。故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很多过去的例子流传下来教给小孩子。我们谈“儿童传统文化教育”除了注重外在的行为规范,还要看重内在的心性涵养,当我们的小孩子抬头用充满好奇的眼神问,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白天鹅的,我们该如何回答?

其实,丑小鸭的生活就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充满了贫穷和欺凌,也许这篇童话是在被催稿的时候临时写出来的也说不一定。而被放进教科书兴许并没有那么合适吧。

如果一定要深扒这则故事,可以看到以下三点:

1、天鹅的形象本身就比鸭子要高大。这可以算作是作家的意淫吗?

2、这不是一个励志的成功故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非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而是它本来就是天鹅啊,这和努力到底什么关系?

3、童话是以这样一句话来结尾的:“原来丑小鸭小时候其实是一只天鹅宝宝,不是鸭子,丑小鸭非常高兴,小时候长的太丑都没有人愿意跟它做朋友,现在它终于有朋友了。”这么明显直白阐明颜值至上,绝口不谈自身努力。如果这是向上和社交的唯一通道,那么那些本身就长得不好看的人难道让他们去死吗?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想明白这一点,一生也许都会自卑和自闭,或许在童年就开始被嘲笑着叫“丑小鸭”。

这样并不恰当的童话传达一段扭曲的价值观,放在教科书里给孩子当做启蒙读物,孩子在仔细阅读后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灰暗。残酷地讲,教育本身是对社会分工的一次筛选过程,但是这无关乎颜值至上并且只给一条出路。否则这就不是残酷而是耍流氓。

其实丑小鸭这个故事在中国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当中国人看到“天鹅”两个字的时候,只会问三个问题:

1、可以吃吗?

2、好吃吗?

3、怎么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