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的人往往都有这三种特质(越明白这个真相)
去年大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影片中徐峥饰演男主程勇,一开始帮病人带药,不过就是为了赚点钱,后来他还因为害怕被抓,把独家代理权卖给个了一个假药贩子。
如果只看这些行为,那男主就是一个只为挣钱、自私自利的小人。
可是后来他明知继续卖药犯法,还是帮病友带药,并且降低售价,甚至自己贴钱,最后进了监狱……
感动不已的同时,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忍不住问一个问题:程勇到底是一个坏人,还是好人呢?
一、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李想与章子怡饰演的王家敏一起给师母写了一封警告信,只是单纯的想让师母收敛一点。
只是不巧,那封警告信被师母认出来,并告到了王家敏的学校。
王家敏被贴上各种标签,最后被人打死。
其实那封信是李想与王家敏一起写的。
领导质疑时,李想没敢站出来承认,王敏佳一个人把责任扛了下来。
李想没有承认,因为他有一个支援边疆的梦想,如果被人发现这个污点,这个梦想就无法实现了。
在王敏佳坟前,他哭着向黄晓明饰演的陈鹏承认:我害怕说出来,他们就不让我去支援边疆了。
李想真的自私吗?
支边时期,医疗队遭遇暴风雪围困,他把自己的食物和水留给了另外两位同学,自己独自一人去找救援队。
他找到救援队,他的战友被救了,但是他却因为体力不支牺牲了。
对于王家敏来说,李想为了一己私利,连累了自己,对于李想的战友来说,舍己救人,堪比大爱。
所以,李想,他到底是一个坏人,还是一个好人呢?
二、单一评判标准,对人是道德绑架在《奇葩說》第五季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辩手臧鸿飞說: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判断对错的时候变成了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
微博上一些热点的社会事件,很多键盘侠们,还没有对事件深入的了解,就开始批判,用一些过激的言辞煽动大众的情绪。
电影《芳华》中刘峰,在文工团中他是一个被所有人都认定的好人。
每次外出都会帮别人带东西。在部队里吃饭时,把好饺子让给别人吃,自己只吃破的饺子。战友结婚,她就自己动手打了一把沙发给战友。甚至把自己上大学的名额也让给了别人。
他做了所有的好事,人们都欣然的接受,习以为常。
可是当他因为喜欢而抱了一下林丁丁,她便开始诬陷他,所有人都不相信他,那些曾经他帮助过的人也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
最后,他被发配到边疆,走的时候只有何小萍来送他。
芳华中有句台词:英雄落魄时,投石的格外多。
当人们开始用单一的标准对一件事开始定论,如果你做的不符合大众的认知标准,就有人会批评你,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开始指责你。
所以,刘峰,他到底是一个坏人,还是好人呢?
三、理解与宽容,会让生活多点色彩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一书中提到一个问题:
人,可以按照一些简单的原则生活,而让自己的心灵臻于完美吗?甚至,别说是完美,就是健康、幸福地活着这个目标,可以通过遵守一些正确的原则而实现吗?
他的答案是:不能。
因为这些简单的原则,一旦被视为“正确的”,那就会构成二元对立,产生一个“错误的”东西。而这会导致对人性的切割,最终妨碍对人性的觉知,并阻碍人性的圆满。
这段话的隐含的意思其实就是,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每个人都存在人性贪婪、自私与温情的一面。
《都挺好》中的苏明成,虽然做了很多自私自利不靠谱的事,但却对妻子朱丽疼爱有加;在给苏大强养老这件事上,也让人看到了他温柔的一面。
苏大强邋遢,不爱洗澡,身上有味、发痒也死活不洗澡。苏明成又是哄又是劝,最后还带着他去洗桑拿,也没态度强硬地凶父亲一句。
很多人说,苏明是个分裂多变的角色:
时而乖巧懂事,时而暴力残忍;时而孝顺体贴,时而恶语相向;时而出手大方,时而小气吝啬;时而壮志凌云,时而颓废消极;时而像个孩子一样幼稚,时而像个男人一样热血……
当你了解他的成长环境,站在他的视角看待他的所作所为,就会知道,他的幼稚无能和有恃无恐,其实都和儿时母亲的溺爱分不开。
母亲去世后,苏明成突然失去了一座大靠山,生活中的挫折一次次向他袭来时,他难以招架,因为他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
了解了这些,你就能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苏明成们,而不是用仇恨和负性情绪去和他们对抗。
所以,他们,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呢?
四、写在最后人生是复杂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好人”或者“一个坏人”,用一张或黑或白的标签来定义他们,不是吗?
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用不同的眼睛来看待,或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应该丰富多彩这句话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