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同理心(同理心从哪里来)

为什么没有同理心(同理心从哪里来)(1)

小喇叭:微信群免费集体答疑开始啦!如何加入微信群?如何预约?请留意文末二维码。了解我们的服务方式。

为什么没有同理心(同理心从哪里来)(2)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向内看,认识自己。现在,是时候向外看了,我们需要走出自我,探索他人的生活与视角。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外观时代,而外观时代的核心就是同理心。

从销售管理到婚恋家庭,从社会关爱到政治行动,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同理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理心是21世纪值得拥有的关键能力,正以看不见的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发展。

同理心不仅可以成就个人事业,而且正在引发全球变革,改变我们的生活。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同理心的基本原则

1.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为什么我们缺乏同理心呢 ?

不难看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冲突都是因为缺乏同理心的能力而造成的。有一天在小区门口有个快递员在倒退他的三轮车的时候不小心碰撞到一位阿姨,快递员连忙道歉说”对不起“, 可是被碰的阿姨并没接受道歉就破口大骂起来,快递员被骂后也接着大骂起来。如果这位阿姨能体谅快递员的不小心和接受道歉,或者快递员能体谅阿姨被撞后的不顺心,这样的小事是可以小事化无的, 可这样的小事却偏让这两位事主大干起来。

在政府部门的办事窗口也经常会见到有前去办事的市民和办事员争吵的时候。我的一位好友的处事态度常让我铭记于心,作为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我与她一道去街道办办理办公室的租赁合同,在轮到办理我们的合同时,办事员才提醒说需要递交的资料增加了一项新资料,而我刚好没有这份资料在手,于是我就不耐烦的说:“有没有搞错,又不早说。”而这位朋友却很礼貌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们没带这份资料,请等等,我们叫人送过来”。 我一听就为自己的不耐烦语气感到羞愧,朋友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负责人,却没一点架子。她说办事员只是办事,没有恶意针对任何人,也许有些时候工作上没安排好,我们也没必要去生气。

至于婆媳关系和对小朋友的教育上更需要同理心。在婆媳关系中,来自不同背景的两个人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会产生摩擦,这时要是大家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对方,家庭会和睦很多。

在我们的教育里,父母要求我们能有出息,学习更多地是为了长大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拥有更好的生活,从而传递出来的压力是比成绩,比学校,比工作,比收入,比物质条件, 比婚姻,并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要靠优异的表现才能获得认可。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忽略了对情感的认识和表达, 从而让我们在情感上变得麻木。

重视同理心的培养

具备同理心的人,就是能够站在别人角度和位置上去理解和感知别人内心感受及情绪的能力,包括具备以下这样的能力:

1. 具备较高的体察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感受的能力,能够通过表情、语气和肢体等非言语信息,准确判断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状态。

2. 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和职业关系。

3. 具备聆听他人的能力,而后恰当有效地回应他人。

在管理学中常会讲到如何处理冲突的方法,而处理冲突的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对方的想法,让对方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后,想想自己如何做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反应,这也就是给予同理心,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台湾作家李欣频曾说过你从别人看你的脸上看到的表情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来的就是你自己的表情. 如果别人对你总是面目怔愣的,那是因为你就是这么对别人的,也就是说你见到别人时也是给出这样的面容给别人的“, 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发,我也因为对这句话的领悟去反省自己并意识到哪些人被我这样对待了进而改善与这些人的关系。这也就是同理心,正如:

1、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我替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

2、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3、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想让别人尊重自己,惟一的方法就是先改变自己。

4、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要不设防地,以我最真实的一面示人。

5、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要抛弃面具,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在与小朋友的相处与教育上,给予他们同理心也是对他们同理心的培养的最好方式。

帮助孩子表达感受

有一次她的大女儿与妹妹玩突然哭了(因为抢玩具),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愤怒沮丧和恐惧的情绪喷涌而出。这时她并不是简单地哄哄女儿“没事儿的,不哭了啊”,而是帮她疏导情绪。问:“怎么了?你好像很生气,是不是?我想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因为妹妹把玩具抢走了呀?”

帮助小朋友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就如同给她的小火山打开了一个出口。这样她就慢慢放松下来,情绪也开始归于平静。反观我们自己,常常在这个时候也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会责备做姐姐的要跟妹妹抢玩具,不但没有帮忙疏导情绪,也没有给予对事情的理解。即使是姐姐抢妹妹的玩具,父母也应该先站在姐姐的角度去理解她为什么会抢玩具。有时候姐姐或哥哥很容易会认为父母偏爱弟弟妹妹。

为什么没有同理心(同理心从哪里来)(3)

书中还引用了神经医学家约翰.梅迪纳的著作《婴儿大脑的运行规则》(Brain rules for baby)中阐述的安抚策略在心理学上对于婴儿大脑的作用。婴儿在出生时就已经具备情感意识, 并能够对情感作出自然的反应。父母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就是在帮助孩子的神经结构朝着情绪终生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父母这样的关爱下长大的孩子,成人之后会拥有更强的自制力,产生抑郁和焦虑失调的概率较低,也会具有更强的同理心。

而同时父母不应只强调以学业为重,一心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而应让他们有自己的感觉、思想、才能和兴趣。

良好的亲子关系利于发展同理心

在与父母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学会对他们有同理心,父母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年代,我们在父母眼中始终是孩子,父母对孩子总是习惯性的有控制欲,加上思想观念的不同,我们很容易对父母不耐烦并产生冲突。给予同理心,学着与父母表达感情,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会减少对双方的伤害。想想如果自己到了父母的年龄,面对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时自己会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并且从中学习当自己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与长大成人的孩子的关系还要不要像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那样。

同理心是一种能力

当孩子嘲笑、贬斥别人时,家长应首先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去假象如果自己是那个被嘲笑、被贬斥的人,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以此来让孩子换个角度思考,试着站在对方的视角上考虑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家长绝不能上来就指责孩子、评判孩子,不然很可能反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地去嘲笑、贬斥他人;教孩子换位思考,我们做家长的也要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自己被父母不管不管地骂一顿会多难过,所以万万不可“不教而诛”。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嘲笑别人是有“正当理由”的,那个人多半确实是很脏、很胖、说话很土,这些品质我们也不喜欢,我们也不希望出现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长必须告诉孩子,有好恶是正常的,以免孩子在被教育之后产生“原来脏/胖是正确的”的错误思想。

而告诉孩子有好恶是正常的之后,家长紧接着就要告诉孩子不该无礼评价他人,家长要告诉孩子,他人的脏、胖、说话土有什么原因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不应该去随便评价他人,不然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最后,家长要做的是教育孩子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教会孩子多角度认知。比如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从不同层面观察对方,看看对方那些好的品质,看看对方有那些坏品质的原因,或许那个脏同学是因为帮家里干活,那个胖同学每天都会去喂养流浪猫,那个说话土的同学是做了好几年的“留守儿童”,刚刚来到大城市,回到父母身边……

同理心,我们要给予更要学习,不断的关心别人理解别人能给自己更好的启发和成长。孩子拥有同理心的能力,孩子会变得真诚、懂礼貌、有同情心,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比较强,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这会让孩子交到更多朋友,在社会上发展得更好。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集体答疑(免费)和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来源:本文根据简书相关文章整理。

声明:凡本号摘录的文章版权属原作者和来源方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免费集体答疑开始啦!

随着粉丝量的逐步增加,咨询辅导量也在与日俱增,尽管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资源的确有限,同时我们又心牵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推出了集体答疑的服务,进行每周固定时间与有需要帮助和辅导的父母进行互动,探讨育儿话题。集体答疑服务免费。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儿童心理成长的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更多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好看让更多家长受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