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半年净利润(受益物联网红利)
文/杨剑勇
全球物联网在过去几年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5G部署日益扩大,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其中,我国已建成最大5G网络,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基站数达115.9万个。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各行业利用新技术数字化转型,蕴藏巨大市场机遇。仅我国去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就超2.4万亿元,显示出物联网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耕物联网赛道上的玩家们释放机遇,带来了业绩增长动力。
诸如和而泰,作为智能控制器企业,受益于AIoT发展,营收与净利润在近年来得到强劲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和而泰营收同比增长37%至43.77亿元,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增长58.3%。还有北京君正,作为一家面向各种智能设备提供芯片的厂商,受益于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增长,带来了营收高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8%至37.93亿元;净利润6.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3%。
中科创达则是一家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专注于Linux、Android, RTOS,鸿蒙等智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及应用技术开发,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助力并加速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是能够提供从芯片层、系统层、应用层到云端的全面技术覆盖的全栈式操作系统技术公司,在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市场中布局。
物联网是中科创达增速最快的板块,由此也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6.72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长54%。而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约8.26亿元,同比增长约80%,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到31%。其次,来自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7.81亿元,占比29%,同比增长约63%。当然,最大板块依旧是智能软件,该板块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0.55 亿元,占比 43%,同比增长约26%。
智能软件主要得益于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操作系统技术能力。而在三大板块中,物联网增长尤为迅猛。在智能物联网领域,依托强大的操作系统技术和本地化服务能力,为OEM/ODM、企业级以及开发者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以IoTOS为核心的端(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服务)分布式OS的一体化和全场景解决方案。
目前,中科创达旗下物联网主要产品包括扫地机器人产品、IP视觉/视频产品系列(包括会议视频系统)、VR/AR 产品等类别。在2021年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中科创达表示:IoT 的业务简单来说可以用“一横两纵”来概括。“一横”指的是包括IoT的软硬一体的智能硬件模组,云平台、AI训练平台等。实际上是把软件OS固化到硬件模组上, 提供的是软硬通用平台 AI 云技术。 “两纵”指的是面向的消费物联网和行业物联网的两个赛道。
当前, 消费物联网占比大概90%, 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机器人、视觉、AR/VR、可穿戴和手持设备终端等产品类别,基本都属于软硬一体的模块化业务。在行业物联网,中科创达将模块化业务的能力,扩展到具体的垂直行业。需要指出的是,行业物联网则是刚刚开始,机会很大,比如工业视觉领域是非常大的赛道。不仅广泛应用到面板外观表面缺陷检测,也可以应用到汽车领域,比如汽车门板缺陷检测等其他广泛的工业领域。
在此之前,中科创达、施耐德电气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依托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发布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打造的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TurboX Inspection,其汇集了中科创达和合作伙伴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和工程化建设等多方面优秀能力,实现业务发展和融合创新,加速全球智慧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
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TurboX Inspection作为依托中科创达操作系统和AI技术,并在云侧与Amazon SageMaker的算法框架实现深度融合,在端侧与施耐德电气的各类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智能操作系统、智能云和智能设备的三方合力、融合创新。该工业视觉平台在液晶面板、电气设备等多个产线成功应用结果表明,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达到了误检率低于1.5%,漏检率为0,远超过传统机器视觉的检测水平,可有效帮助制造企业减少75%工作量,质检效率提升 35 倍。额外要指出的是,为智能产业赋能的同时,有望带动中科创达整体业绩高增。当前,受益于物联网发展,经营保持稳健增长,在资本市场也受到投资者关注,截止11月3日市值为575亿元。
最后,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尤其今年我国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预示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对于围绕物联网应用方向的厂商来说,释放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并获得网易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奖,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