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再现长江白鲟正式被宣布灭绝(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这是一件不幸而又意料中的事情!”
获悉白鲟于7月21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中被正式宣布灭绝,上海海洋大学唐文乔教授非常惋惜,也不禁回想起1992年,自己与白鲟的一次相遇。
曾与恐龙“同框”,在地球上存活了1.45亿年之久的白鲟,为何终究迈不过去21世纪这道坎?深耕长江鱼类资源保护数十年的唐文乔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唐文乔。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昔日“淡水鱼之王”的成与败
民谚常称“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的“象”指的正是吻部长状如象鼻的白鲟。“万斤象”的说法其实并不夸张,白鲟体长通常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白鲟可以长至七八米长,加之性情凶猛又位于食物链顶端,被誉为“淡水鱼之王”。
“屹立于食物链的顶端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对于白鲟的灭绝,唐文乔认为由诸多因素导致。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猎手”,白鲟的体型大,基数本就稀少。而长江属黄金水道,身为大型鱼类的白鲟更容易被人类活动所影响。外部的沙石开采、水电站、大坝等阻碍了畅游、洄游,更阻碍了白鲟的繁衍交流。过度捕捞也是另一大影响因素,曾经江面上往来的捕鱼船只,将大小鱼一网打尽,使得白鲟缺乏足够的食物来源。此外,农药、化肥、化工产品和过往船舶排污也对长江造成严重污染,白鲟的栖息地被破坏。
有幸遇见,但仍是惜别
得知白鲟灭绝的消息后,有网友感叹:“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而对于常年奔波在长江各个流域,曾在长江江尾发现了江豚新种群的唐文乔来说,与白鲟的缘分是有幸遇见,但依然惜别。
“1992年4月,我在重庆的某个自然保护区曾经试养过白鲟。”据唐文乔回忆,他和同事外出调研,碰到一只1米多长、百来斤的白鲟被当地村民误捕后拖网带回。唐文乔和村民们一起把它抬进了池塘。可惜的是,当时温度很低又下着大雨,第二天一早唐文乔就发现这只白鲟用自己长长的吻部,拱入池畔的泥中,已死。
三十年前与白鲟仅此一次的相遇,所有的细节唐文乔仍是历历在目。“非常遗憾,还没有好好研究就灭绝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白鲟数量还比较多,但自九十年代起,白鲟总数就出现了断崖式下降。2003年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目击并接触白鲟。
对于长江大鱼的销声匿迹,唐文乔表示期间科学家从未放弃努力,但人工繁殖放流还没来得及攻关,保护性抢救也没有及时跟上。错过了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永远错过。
何以避免步白鲟后尘?
白鲟在美国有位“远亲”匙吻鲟,他们是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匙吻鲟分布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其数量已达一定规模。唐文乔分析,匙吻鲟能够保持“超长待机”的原因是其体型相对较小,抢救也很及时,人工繁育技术达成了。
相较于白鲟而言,中华鲟和长江鲟也是幸运的,它们的人工繁殖技术均已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本次更新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中,长江鲟的濒危等级已经从“极危”上升为“野外灭绝”。
抢抓关键时间节点,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是一场和物种灭绝速度展开的赛跑。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就成了长江上唯一的哺乳动物。
与江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唐文乔表示,在近些年的努力下,江豚的胆子大了些,活动范围更广,可见度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数量在直线上升,还需坚持有针对性的科学保护。此外,唐文乔还对鯮鱼、四川白甲鱼等长江流域的高度濒危物种感到担心。
白鲟的教训是深刻的,加强鱼类栖息地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势在必行。值得期待的是,长江大保护保卫战已经打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全面进入“十年禁渔期”,长江鱼类的命运有望迎来新的转折。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