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

我们有时会用“俗话说的好”来打开话题,它们大多数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常脱口而出。

但有些俗话真正说的啥,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样子。

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意思,跟那些俗语原本的含义,已经偏离的太远。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

其中有些可能只是因为谐音的关系,慢慢的口耳相传走了样,但表达的意思变化不大。

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不管嫁给什么人,都要永远跟着他。

但是,嫁人就嫁人,跟鸡啊狗狗的有啥关系呢?

原来这句话最初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也有“嫁稀随稀,嫁叟随叟”一说),说的是不管嫁给乞丐还是老翁,都要跟随其生活,意思其实是一样。

但是因为谐音问题,传着传着就从乞丐和老翁变成了鸡和狗。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2)

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从来没有怀疑过,为啥皮匠的智慧这么厉害,为啥就不是木匠瓦匠呢?

实际上,“皮匠”是“裨将”的谐音,在古代就是“副将”的意思,相当于现在军队里面的参谋,这样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恐怕真能顶上一个诸葛亮了。

不过,皮匠倒是莫名其妙的跟诸葛亮扯上了关系,可以说是躺赢了。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3)

有眼不识金镶玉”,指的是见识短浅,不分好坏,但是宝玉镶在金子上,差别这么大的两种东西,怎么会分辨不出来呢?

其实原话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的楚国,“荆山玉”就是在荆山发现的玉。

后来人们根据楚人献玉的故事编出了“有眼不识荆山玉”,最后又被误传成了“金镶玉”。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4)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说的是要达到一些目的,就得舍弃一些重要的东西。不过把孩子当诱饵是认真的吗?

原来,以前说的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要打狼就不要怕费鞋。

有些地方方言,比如四川、江西等,“鞋子”的发音是“孩子”,就这样,最后成了用孩子去套路狼。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5)

狗屁不通”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天热的时候没办法通过皮肤散热,所以就指代一些不太通顺通畅的东西。

“屁”是污浊的象征,如果文理不通,以屁来比喻,感觉比“狗皮”更有劲!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6)

王八蛋”可以说我们的国骂之一了,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八端,古代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忘记了这些,也就是忘记了做人的本分。

本义还挺高级的一个词,因为谐音,最后变成了“王八蛋”,倒是更接地气了。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7)

打破砂锅问到底”原为“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璺wèn”是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

原来的意思是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后来被谐音传为“问到底”,倒是也有那种一贯到底、穷追不舍的精神。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8)

两肋插刀”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故事,他为救朋友路过一个叫两肋庄的地方,在岔道上想起了老母妻儿,最终还是为朋友去了登州。

后来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最后“岔道”被说成了“插刀”,倒是增加了一分兄弟间的热血豪情。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9)

除了谐音外,有些俗语在演变过程中逐渐进化,其本来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

比如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原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的水那么浑浊,要跳到里面去洗澡洗东西,自然只能越洗越脏,歇后语倒是有点像是说黄河水有多干净似的。

最后就比喻一个人蒙受冤屈,怎么都摆脱不了干系和嫌疑。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0)

还有一个关于黄河的俗语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但原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是楚霸王项羽抹脖子的地方,这话就是比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撞个头破血流都不回头。

只是不知道怎么,乌江变成了黄河,大概因为后者的知名度更高吧。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1)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应是“不见亲棺不落泪”,指的是见了亲人的棺材就应该哭,并不是说只要见了棺材,无论是谁的都要流泪。

当然,现在的意思已经指不知悔改、执迷不悟的人,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错。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2)

空穴来风”,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后来白居易也这样用过:“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原意是指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空穴”和“来风”是因果关系,可以认为是做事有根据、有来由。

现在变成了捕风捉影,传言毫无根据的意思。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3)

床第之私”原为“床笫zǐ之私”,“笫”是竹篾编的席,也用作床的代称。

“床笫”也就是床铺,现在引申为夫妻之间的私房话或房事。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4)

有些俗语经过各种解释,最后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跟本义相差的十万八千里。

比如“无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说的是大丈夫要有胸怀宽广的度量。

一字之差,意思完全翻转,倒成了厚黑学的金律。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5)

又比如“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说的是古代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商人会把升和斗堆得尖尖高高的,让利给更多的顾客。

本来是正面意思的俗语,变成了商人最大的负面评价,做生意的没有一个好人,这恐怕跟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也分不开吧。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6)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

原意是指不会因为大夫的地位尊贵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社会体制之外。

但现在的意思却完全扭转,反而成了大夫拥有特权,平民没资格受礼遇。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7)

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俗语出自于《隋唐演义》,原意是告诫女子要谦虚有度,不可任性胡来。

但它并不是说女子没有才华才有德行,反而是指有才华的女子,更要谦虚低调。

然而,今天恐怕大家都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这句话了。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8)

最后,我们经常用的“以德报怨”,也是误传已久。

这个词出自孔夫子之口,但原句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19)

意思是别人对你好,你就要用感恩的心去报答对方,而别人欺负你时,你要坚持正义,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

所以并不是被打了一边脸之后,还要伸出去另一边脸让别人再打。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姑息纵恶这才是正道。

被误解的10个俗语(被误传的18个俗语)(20)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格格语录】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还是华丽的分割线————

【常规的小知识】

“俗语”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终极华丽的分割线————

无奖互动】

你最喜欢说的一句俗话是什么?

————————————

不定期更新

随喜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