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读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中国教师报】“学会学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但是,当下的数学教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多是渗透式、隐性、模糊、零散的,缺乏全面、完整、系统进阶性的整体设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读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读音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会学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但是,当下的数学教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多是渗透式、隐性、模糊、零散的,缺乏全面、完整、系统进阶性的整体设计。
我认为,应该把“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定位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目标之一。在全景式数学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和关注“数学学法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并从三个维度引导学生领悟和体验“如何学习数学、如何研究数学”。
树立重视学习方法的观念。从学生刚入学学习数学起,我们就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在鲜活、有趣的经历中真切感受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并把其贯穿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
我们利用各种契机,把“优先关注学习方法”的观点慢慢涵养成学生的观念。比如,“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宝贵、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数学”“思考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每学一项数学知识,都要全力琢磨、反思和总结学习这一项数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等等。这些理念逐渐让重视数学学法、总结数学学法、学会数学学法成为每个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自觉。
构建“起始性学习方法系统”。“起始性学习”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某一类、某一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活动。比如,第一次认识数、第一次研究面积计算、第一次学习问题解决等。全景式数学教育团队对小学数学12册所有内容的起始性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流程和步骤都进行了梳理、细化、提炼和总结,引导学生自觉、系统、进阶地感悟、掌握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的学法,形成了一套12学期进阶性新知起始性学习的学法系统,即当学生首次学习一类数学知识时,我们不仅让学生学会这项知识,还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研究这类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以后在何时学习何内容时,会用到这些过程和方法。比如,现行数学教材在二册下或者三册上安排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内容。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对基本平面图形进行精确认识,是这一类知识学习的起始活动。那么,它承担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学会研究所有基本平面图形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后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学习奠基可移植的学习经验。因此,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过程便与平时的教学有了明显不同。
第一步:明确一级研究项目,即让学生找出构成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要素:顶点、角、边,因此,研究一个平面图形的特征通常就从这3个方面研究。
第二步:明确二级研究项目,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边可以从“边的数量(4条)、边的形态(线段)、边的长度、边之间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三步:明确三级研究项目,即长方形的边的关系,一要研究四条边之间的连接方式(首尾相接),二要研究对边之间的关系,三要研究邻边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明确四级研究项目——无论对边还是邻边,都要分别研究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等还是不等;运用“观察、测量、对折、比对”等验证方法)和位置关系(平行与否;运用观察,工具验证;等距测量、未来的尺规验证等方法)。
关于“角”的研究二级项目包括:数量、大小(度数)和关系;三级项目包括:对角的关系、邻角的关系(运用对折重叠、测量、比对等方法)。顶点的二级项目包括:数量、与边的关系(对折、测量、比较等)、与角的关系等。
最后,师生一起用思维导图、大括号来构建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项目、过程和方法”,形成清晰的学习流程和研究结构(如上图)。
学生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学会了研究所有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学习的一般方法,以后学生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流程和结构”自主研究其他平面图形了。即便未来学习立体图形,也能实现方法结构的类推与移植。
编写“数学通识性学法课程”。什么是“数学通识性学法”呢?可以借助例子来说明。比如,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像“怎么阅读数学课本,怎么做数学学习准备,怎么做数学作业,怎么检查和订正作业,怎么准备考试”等,这些是一至六年级学习数学都会用到的更上位的“通识通法”。这些通识通法才是学习中更上位、更重要的“渔”,但是实际教学中,要么靠任课教师凭自己经验自发而教,要么靠学生在长期学习中自悟而得。靠这样体悟和习得的通识性学法往往是零散、隐性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欠深入、欠完整、欠系统,更不能形成清晰、明确、有序、有逻辑的结构。
经过多年努力,我和团队一起创建了小学“数学通识性学法课程”,包括如何做好学习准备系列(生活准备、学具准备、环境准备等),数学学习心境和情绪调节系列,如何进行数学阅读系列(数学课本、数学绘本、数学参考资料、线上阅读等),怎么检查和订正作业系列,如何打草稿、如何审题系列,如何进行数学提问系列,如何进行数学思考系列,如何做图系列,如何回顾整理系列,如何发现数学系列(数学观察),如何进行数学写作系列,如何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系列……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段,进行了精准、细致和进阶的设计,并在适合的时机一一教给学生。
以“我们如何进行数学思考”为例,当学生第一次学习“两步应用题”时,我们不仅让学生认识应用题的产生动因、产生过程,学会如何审应用题,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想”一道应用题的6种方法。
学生要解决的例题是:为了参加溜溜球比赛,王老师买了4盒溜溜球,每个盒里面都有两个一样的溜溜球。王老师一共花了96元,平均每个溜溜球多少元?
学生先用“删删审题法”,把例题精简为“3个条件 1个问题”(①4盒;②每盒两个;③共9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然后学习思考应用题6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思考方法——“过家家”:
明确学习思路A:条件①“4盒”跟题目当中的谁结婚,可以生出哪个“宝宝”(与条件②“每盒两个”结婚,可以生出“一共8个球”)→把生出来的这个宝宝再当条件④,放到原来的题目中,看它与剩下的其他条件能不能“结婚”→条件④“一共8个球”和条件③“共96元”能结婚→生出宝宝“每个球12元”(就是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没有解决就继续上面的步骤,直到生出宝宝为止。
思路B:先让条件①和条件③结婚,生出条件⑤……
思路C:先让条件②和条件③结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数学学法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让学习数学方法的学习更为清晰、明确、全面、完整和系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章可循”,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力,也能更好地解放师生,让教师教得好且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好且学得愉快。
(作者系数学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倡导者)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